玉山县作协理事,中国散文网和中国作家网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获中国记协荣誉奖章。长期从事基层新闻采访工作,撰写了一批具有较强生活气息的散文、长篇通讯、专题报道等文稿,时有作品散见于国家级、省市级报刊和文学杂志。《清贫丰碑》发表于2019年第14期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
今年的清明,没有出现杜牧笔中的“雨纷纷”天气,反而是阳光挣脱了云层的束缚,勾勒出春光明媚的盛景,映照出春意盎然的蓬勃朝气,带来了春日崭新的生命气息。美好的天气瞬间驱散了心中的阴霾,给清明这个沉重的节日,带来了些许慰籍。
怀揣着心中的思念,我带着千里返乡的儿子,回老家给爸爸妈妈扫墓。路过旧居,我的目光凝视着那扇斑驳的大门,往昔的欢声笑语,仿佛还在耳边回荡。这扇门,曾见证我清晨上学时爸爸妈妈的叮嘱,迎接我放学归家时的身影,倾听我们全家人阖家欢聚时的笑声。如今,门已紧闭,将我与爸爸妈妈相处的温馨岁月,锁进了记忆的深处。
来到这个乡村陵园,我步履沉重地迈向爸爸妈妈的合墓前,摆上几个清明馃、“三牲”和水果等祭品以及鲜花,在两个酒杯里倒上那年买给爸爸喝却舍不得喝的水井坊,满满的酒水打湿了这片浸透思念的土地;又轻轻点燃寄托哀思的香烛,那袅袅青烟摇曳在阴阳相隔的界面。我站在墓前,点上一支爸爸最爱抽的白利群香烟,恭敬地放在右边那个酒杯旁。然后坐在墓前的水泥地上,默默地诉说深藏心底的话语,告诉他们家里一切都安好,不必挂念。
凝视着墓碑上镌刻的爸爸妈妈生卒的金色楷书,我的指尖好像抚过那本满是岁月痕迹的旧相册。爸爸妈妈的笑容,穿透泛黄的纸页,直抵我心间,脑海中迅速回放出一个个难以忘怀的画面。田埂间,爸爸弓着如桥的脊背,在烈日下辛勤劳作,播撒全家的希望;灶台旁,妈妈微胖的身影忙碌不停,翻炒出生活的烟火与温情;媒油灯下,爸爸编织草鞋、妈妈纳着千层鞋底,陪伴我读书、写字、做作业。这些画面让我一阵心酸。
幼年的我,最爱骑在爸爸宽阔厚实的肩头,那是我人生起步的阶梯。那时的星辰,颗颗明亮,恰似一盏盏灯,照亮了我对未来的幻想;那时的微风,丝丝轻柔,宛如一双双温柔的手,抚摸着我稚嫩的脸庞;那时的爸爸妈妈,欢声笑语,犹如一首首动听的歌,奏响我幸福的童年。当然,也有我考试没考好、在外面犯错时,回到家里被爸爸罚站、被妈妈用“毛竹梢”抽打的“轶事”。
如今,我在这喧嚣的人间苦苦守望,而爸爸妈妈,却在遥远的星河那端默默凝视。祭扫时,看到那纷飞的纸灰如一只只白蝶,在风中翩翩起舞,我不禁流下了伤感的泪水。我是多么渴望,能在每一个清晨,再次聆听爸爸妈妈的谆谆教诲;能在每一个打瞌睡的中午,再次感受爸爸妈妈的贴心关怀;能在每一个春夏秋冬的夜晚,再次享受爸爸妈妈的温暖陪伴。然而,生死的鸿沟无情地横亘在我们之间,那些美好的过往,只能深藏在我的记忆之中。
今夜清风微拂,我仰望夜空,天边悬挂的最亮的星星,恰似爸爸妈妈温柔的目光默默地凝视着我。这目光,穿透黑暗给予我力量与勇气;这目光,跨越时空传递着无尽的牵挂与眷恋;这目光,历经沧桑饱含着深深的祝福与期许。我,滚烫的泪水滑过脸颊,愿这清明的晚风跨越时空,把我的思念送到爸爸妈妈身边。
【编辑: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