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页 作品 相册 粉丝 关注
网站会员

梁庆燕

0

粉丝

1

作品

作品不错,挺TA 赞赏
笔名:梁庆燕
加入时间:2025-03-02 11:59:34
所在地:江西省赣州市
作者简介

姜道创始人 中医康复理疗师 中医针灸技术师 中医药传承志愿者 高级原始点理疗师 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文学爱好者 自由创作者

粉丝
关注

别丢了乡音(散文)

我的老家在赣南的一个小县城——崇义,虽然小却非常精致,别说那泥墙黑瓦的四舍民居,也别说那青山绿水竹乡的雅称,更不提那脐橙、竹笋等各种各样的特产。光那本乡本土的语言就足可以说是千变万化。

要说最复杂和最丰富的语言,那可真是非客家话莫属了。在我们小县城共有18个乡镇,那可是每个乡镇的口音都是各有迥异,本地的乡亲可以轻易的凭借着那细微的抬舌、卷舌、翘舌而一语分辨出这是哪个乡镇的人。光从这种语音的千差万别,就足以说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多么的传统,又是如此的智慧。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里对故乡依恋的执著明显的凭借着乡音的温馨,那是最初的也是永恒。

特别是在异地他乡,当听到一声乡音,那可是倍感亲切,分外的温暖。记得有一次坐旅游巴士,听到一位同车的在说家乡话,心怀欣喜一问果真是同一县城的,无法言喻的欢喜带动我们热切的交谈。

乡音就是割舍不下的牵挂。

但在外面太久太久了,充斥周围的全是普通话,有时即使与老乡通话也是满嘴的普通话。这次过年回家,在跟儿时伙伴一起谈话时,居然也是自觉不自觉的时不时的由家乡话切换到普通话中,当有一直在家的伙伴提醒时:“你们说什么国语?”那一刻,真的觉得脸红了。离故乡远时,难免也远了家乡的味道。但回到家乡,还抛舍不了那一身异乡的灰尘,这就显得分外的生疏了,这让我如何面对这生我养我的故土?

乡音,是对故乡最近的距离。当脚步弹掉尘土,总是一心想用普通话来装饰时代感和城市气息,现在的孩子,不管他生活在城镇还是乡村,几乎都无一例外的普通化了:普通话。愣生生剥夺了故乡的音调。

当意识到这些时,我不禁异常悲哀的调侃女儿:“别人看你说不到古亭话,肯定会以为你是外地人,就要欺负你这外地了,见到就打!”

悦却不以为然:“但我会听呀!”

唉!已经退化到只是会听,而且是听一些比较通俗的,稍微很有地方特色的形容词听到就只有一脸的茫然。要说,也只是偶尔挤出几个洋不洋土不土的只言片语。

这是时代的进步吗?这是必要的进化吗?

只是今天非常后悔为什么当初没用家乡的土话来熏陶我的孩子,想当初咱不也满嘴的土话,自上学不也顺其自然就修成了普通话,基本上也算说得顺溜,因为说普通话的环境实在太大了,无需担忧学不来,学不会!但错过了那最初的启蒙,现在补救,却显得异常的拗口,就好比一个非常地道的广东人学说普通话般生硬。

我开始跟那些家乡的朋友和亲人建议,别着急教孩子说普通话,因为那只是迟早的必然。给孩子说自己的家长话,平白就让孩子多学会了一种语言,这对接受其它陌生的语言有益无害。可到底谁会听呢?

唯有让自己听。我开始有意识的用家乡话跟女儿交谈,夹杂着很多俚语俗言,听得悦兴趣盎然,听不明白时就只有让我解释给她听,有时也忍不住学着我说一两个字。宝贝,即使你真的说不了那一口纯正的古亭话,但我起码要让你能完全听懂,最好能假以时日,跟我的宝贝用家乡话对谈,那将何等的妙趣横生?我俩站在一堆普通话中,分外的清晰!清晰着故乡的模样!

对家乡的依恋,从乡音忆起!


相册
相关资讯
我的粉丝
我的关注

赞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