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霭沉沉,落日熔金。下午四点多,我们终于踏上万源市花萼山下福硒康养山庄,内心对花萼山满是热切的期待。
傍晚,夕阳早已被花萼山遮挡,用过晚餐的我们如天空中悠然飘荡的云朵,优哉游哉地朝后山走去。沿途两边的山林,恰似一位和蔼慈祥的母亲,敞开宽广的胸怀,孕育着清新得如同甘露般的空气。这里的空气,巧妙地混合着草木的馥郁芬芳和泥土的质朴气息,宛如一杯年代久远的香醇美酒,令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每一次呼吸,都仿佛是给疲惫不堪的心灵做了一场深度的 SPA,城市的喧嚣嘈杂和生活的重重烦恼,都在这清新的空气中如轻烟般消散得干干净净。
鸟儿在枝头欢快地鸣唱,那歌声宛如灵动的音符在翠绿的枝头跳跃、嬉戏;蟋蟀和虫子在草丛里低声吟唱,声音婉转悠扬,好似大自然精心演奏的一曲静谧夜曲。这些清脆悦耳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就像一场盛大而华丽的音乐会,奏响了生命的壮丽赞歌,让我真切地体悟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那诗一般的美妙意境。山沟里,流水潺潺,如同一条灵动的丝带在山石间蜿蜒前行,闪烁着粼粼波光。它不知疲倦地流淌着,仿佛一位古老的智者,讲述着花萼山千百年来的悠悠故事,这故事里,有岁月的厚重积累、生命的奇妙轮回,更有大自然的神奇奥秘。
走着走着,一座崭新的公厕映入眼帘。它宛如一位忠诚不二的卫士,坚定地守护着山林的宁静与和谐。令人惊奇的是,公厕右上角的摄像头好似一双敏锐无比的眼睛,当我们缓缓走近时,它亮起微弱的绿灯,镜头紧紧地跟随我们的身影移动。探寻它的电源来源,发现是摄像头上方巴掌大小的太阳能聚光板连着一个小巧的储电装置。华西都市报的李老师感慨万分地说:“这个公厕建在花萼山核心区,可见当地政府对生态保护真是煞费苦心啊。”这小小的公厕和摄像头,就像生态保护画卷中的一抹绚丽亮色,奏响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旋律。
天色渐暗,山林被一层如纱般的灰色薄暮笼罩,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莫测的色彩。这时,陈永东老师兴奋地大喊:“你们快看,我拍到了花萼山的仙女!”我们立刻如潮水般围了过去,只见画面中石壁的轮廓宛如一位娇羞的仙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她那清秀绝美的脸庞,是上天用最细腻的笔触精心勾勒出来的;身姿婀娜多姿,仿佛从遥远的云端缓缓飘落;衣袂飘飘扬扬,就像九天仙女在翩翩起舞;眉眼间的泪滴,透着无尽的温柔与哀伤,仿佛在诉说花萼山那古老而又神秘的传说。大家的惊叹声在山林中久久回荡,我赶忙拿出手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镜头里的仙女形象,清晰却又带着一丝朦胧,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童话世界,忘记了尘世的所有烦恼,全身心地沉浸在这宁静美好的氛围之中。
回到福硒康养山庄的院坝,我们一边惬意地乘凉,一边抬头望着星星,数着路过的飞机,聊着“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感叹花萼山的星星好像伸手就能触摸到。市作协的邹主席回来后,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花萼山的“仙女”身上,他赞不绝口,满怀期待地说:“你们谁能写出关于花萼山仙女的作品,我可翘首以盼呢。”
夜深了,我躺在“蒙古包”里,老陈的呼噜声和陌生的环境让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但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在山林中漫步的情景。那清新的空气、欢快的鸟鸣、神秘的“仙女”,像一部精彩绝伦的电影画面在我脑海中一一闪过。我想,花萼山的“仙女”,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珍贵礼物,是千百年岁月精心孕育的精灵,是山林灵魂的完美化身。她见证了花萼山的沧海桑田变迁,守护着这片净土的宁静与美好。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深刻的紧密联系。我们和山林,早已融为一体,我们是大自然的孩子,而大自然,是我们永远的温暖家园。
花萼山的夜,是一场心灵的饕餮盛宴,是一次与大自然的深情对话。
【编辑:南栀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