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人笔下的一道风景

作者:王雪荣    发表时间: 2023-12-19 15:02:17     阅读量: 247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乡土文学一直是文人所关注的问题,自从三农问题被领导层高度重视后,很多文人又重新把目光描准到乡村。然而纵观近几年的乡土文学作品,能给人震撼的好文章却少之又少。
  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国经历过文革的阵痛,文人便不断地反思,也许他们那个年代的人经历过太多的苦难,他们的苦难根植于乡土,便有了一篇篇的乡土味十足的小说,而最能给人震撼的莫过于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和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在那个年代,作家的个性得到了完全的释放,使中国的文学走向了多元化。
  但人们面对城市的喧嚣和不同程度的祸害时,便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乡村的宁静和舒适,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是中国传统美德保持的最纯真的地带,因此很多文人便把目光重新投向乡村,文学的根植于乡村,而现在的乡村文学,一定程度上是文人在这个失落和绝望的年代,在这个信仰迷失的年代,重新把自己的目光定位到乡村,因此很多时候也称之为“寻根文学”,当文人在这个浮躁时代,在他们感到文学的没落时,他们选择了“寻根”。寻找他们心中的一方净土。
  但不同的是,如今的人们更愿意把乡村当作一种回忆,而选择把城市作为自己的居所,而当他们一旦选择在城市居住,但不愿再回到乡村,而城市的喧嚣又使他们的心灵难于平静,而如今的文人好象再也不想回到乡村去经营他们的文学,乡村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来说,虽然有种宁静和谐的美,但日子一久,便会觉得寂寞。因此他们选择在城市里写他们的乡村文章,这些文章便有了淡淡地回忆的味道。
  然而土地是厚重的,也是博大的,他可以包容一切,但同时乡村也是真实的,源自于土地的文学才是真正的文学,只有把根植于乡村,用自己的灵魂感受乡土的脉博,才能写出真正的感人的文章,才能写出土地的真善美。而路遥的小说中,大多是反应乡村人物的善良,象《人生》中的刘巧珍,《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孙少平、田晓霞和田润叶等形象。路遥的成功之处恰恰也就在于对人害的善的歌颂,所以还才能感动一代一代的人,当然他的小说也有点片面和极端,但却不影响小说带给我们的震撼。
  没有了乡村的宁静和谐,在喧嚣的城市里,喧嚣的心灵里诞生的只能是喧嚣的文字,没有了乡土的厚重,没有了生活的苦难,文学也是虚浮的,从这几年的书市上和网络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如今的大多数文学作品都是空虚无聊的,都是由一些生活在喧嚣的城市并且在自己空虚的日子中打发时光的人所描写的所谓的文学作品,也就有了好象空前繁荣的玄幻小说,并且还有增长的态势,而中国这种小说更是占了出版界的大部分。如果说科幻小说还有一定的科学依据,那么玄幻小说就只能是荒诞的,毫无科学而言,但城市里空虚的人们和在中国国情下的教育界的空虚的学生,但把自己的意志沉溺于这种玄幻小说中,一发不可自拔。
  而中国还有很多文人,他们是有良知的,他们的责任是挽救当代文学的颓势,去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因此,他们重新把文学的根植于乡土,因为不管文学的态势如何变,中国的农村永远是一块广阔的土地,民族生生不息的命脉,有土地存在,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宝藏。
  然而他们毕竟久居城市,回到乡村生活和写作只是他们心中的一个梦想,他们历经艰辛才挤到城市,现实中,他们已经不想也不敢再回到乡村,因此乡村只能存在于他们的记忆中,存在于他们的梦中,他们用文字虔诚地描写诗意的乡村田园,用文字缅怀自己对乡村的向往和渴望。但回忆是遥远的,那些遥远的记忆已经把自己和乡村切断在路途中,文字中的乡村也变得有点和现实脱节,毕竟他们已经远离乡村有一段时间了。
  没有了乡村生活的苦难经历,就难于写出厚重的乡土文学,如今的乡土文学更多的象是回忆录,这些回忆散发着重重的散文式的霉味,只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文字。因此乡村成了他们行文的一道工具,乡村,在当今文人的笔下,更象是一道风景,一道能让人欣赏后跟着文章作者一起回忆的一道风景。只有当作家再把目光真正地根植于乡土,并且把自己置身于乡村生活中,亲身感受土地的脉博,才能写出真正的乡土文学,只有这样,乡村才不会沦为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