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名细人,实名杨耀防,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大学学报和校报的主(总)编,现任数家公开发行专业杂志的编委,为江西省作家协会和九江市作家协会会员;爱好阅读、勤于笔耕,发表诗歌、散文、游记、随笔及评论文章等作品400余篇。集结公开出版诗歌、散文集《圆梦的故事》《槛外的收获》《匡庐回望》和游记集《寻美足迹》。
奔赴川藏线游学的一行人,经过一夜一天近26小时的火车驰骋,于第二天晚十时抵达川藏游学始发站成都市。为给川藏线游学做好适应准备,我们一行游学人在入川后留下了一天时间,展开游学热身活动,去了离蓉中心城区36公里的黄龙溪古镇参观游览。
史载东汉建安24年(公园219年),“黄龙现武阳赤水九日”,黄龙溪由此得名。诸葛亮等800大臣以此为征兆拥戴刘备称帝,故后人把黄龙溪看作是蜀汉政权的风水宝地。这里,曾是大宋水码头重镇,舟楫如梭、商家云集、文人荟萃;这里,也曾是三县治所,一脚踏三县,鸡犬相闻于此,记录着原始农耕文明的甜蜜。在这里,保存有丰富的古遗址、古民居,历史、文化、名胜和自然风光一应俱全。因此,黄龙溪古镇倍受影视界青睐,一百多部电影电视在这里拍摄诞生,被誉为“中国好莱坞”。
我们的游学从“川西民居文化长廊”一条街开始。长廊最远端是黄龙溪三层飞檐木质门牌楼,飞檐翘角,古朴端庄。据墙壁上介绍说明,此长廊以门头造型和断垣残壁组合构成了30个民居建筑缩影,以向游人展示其各自不同的风韵、神采及寓意。它们或是青瓦挑檐,或是灰砖拱门,或是原木草顶,或是毛石门洞,或是慈竹门架,或是泥墙石框等等,形式多样、蕴意不同。门头(框)和残墙造型或精致或粗糙,或庄重或随意,或繁复或简洁,让人驻足观察、留连忘返。门头名称纷繁多样,有称作“吟风阁”的,有名曰“南溪”的,有称为“故香”的,还有叫“燕南归”的。有的残墙门框还挂有对联,如“心泊浪漫水城、寻梦千年古蜀”“古镇迎天下、黄龙藏秀水”“川西风情画廊、中国火龙之乡”,道出古镇的自然与人文特色。有趣的是当地传统手艺“掏耳朵”在此长廊也有门面,占据一席之地。
我们一行游人在民居文化长廊门牌楼前集体合影后,去了长廊这端紧连着的龙潭广场,仔细欣赏花岗岩石雕刻的“龙头”景观,并拍照留念。龙头正在向空中喷着水柱,水柱变成水帘细珠,洒落在龙头前的池潭里,水由此经龙颈流向龙身水渠里,向远处龙尾流去。我们绕过龙头,穿过“西寨门”,便见“龙颈飞瀑”景观,龙潭灵水自上而下,由龙潭广场倾泻过来,水流产生落差,沿着龙身渠道欢腾地向下奔去,分层叠进,水花跳跃,各具形态。黄龙溪水渠两边都是仿古店铺门面,经营者们或吆喝、或制作,场面热闹的很,尽情吸引游客停留鉴赏、品尝或购买。
大家走在黄龙溪一侧,或左或右,向龙尾溪流欢快地游去。每到一座小桥,或是游到景观处,都会留下美丽的瞬间。在溪流两侧,时不时会有大榕树出现,遮天蔽日、阻风档雨,可为行人提供游览便利。当看到一些古镇昔日用水做动力的传统工具,例如水磨、水碾和龙骨车(水车),会令游玩的孩子们感到稀奇。当然,这些古老用具也成了游友们的照相景点。这一段亲水区域的黄龙溪,被冠以一个好听的名称“真龙现身”,孩子们及少数陪同孩子的大人都下到溪流里打水仗,玩得开心至极。原来,黄龙溪关于龙的传说由来已久,并有着“水龙”与“旱龙”的说法。水龙文化涵盖了“神龙抬头”“龙颈飞瀑”“真龙现身”和“黄龙摆尾”四大主题,能使游人感受到“水生龙趣”“与龙共舞”的快意,体检到浓郁的古镇文化气氛。
当我们来到第三座小桥时,桥两头正对着两条街巷,巷口都有门牌坊,上面分别书着“千古一溪”“赤水黄龙”。大家从赤水黄龙门牌下走过,沿着文创作坊特色街走进去,真可谓是曲径通幽,一没留神来到了“凤岛”。这里小桥流水人家应景风光齐备,赋予凤岛神韵;凤岛在东,与西侧龙岛相互呼应,既与黄龙溪的龙文化相融合,又含“龙凤呈祥”的吉祥寓意。
我们循着幽径小路,来到“五孔桥”景点处。只见一座典型的南方石拱桥立在水面上,中间一个大孔,两边各有一双小孔,正好有一只彩色游筏从桥大孔里穿出,筏上有七八人向岸边招手。游友们赶紧以石桥和游筏为背景拍照,留下了珍贵的镜头。
紧接着,我们来到古衙门——“三县衙门”游览。一跨进灰瓦白墙的古县衙门房,一眼瞧见“一脚踏三县”示意图案及说明文字,表示此处是原三县(华阳、仁寿、彭山)跨地域的特殊管理衙门,也叫总爷衙门,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了协调古佛堰农业用水灌溉而设立的。县衙大门有木刻楹联“黄龙钻山伸出龙爪抱鸡翅,白马临江勒转马头望虎岩”。联中文字包涵了当时管辖的六个地名:黄龙、龙爪、鸡翅、白马、马头、虎岩,同时介绍了古佛堰引水灌溉的地域范围和三县衙门联合管辖的区域范围。三县衙门里面陈设的是吏治与为官的道理,强调了德政的九大内涵:为民、勤政、亲民、务实、忠信、谏诤、公正、好学、廉洁。有一间展室前面墙柱旁悬挂一幅木板楹联:“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却神仙少不得,孝悌忠信礼义廉无有铜钱可做来”,告之的是通俗易懂的生活、生存哲理。在国内,保存完好的古县衙有不少,但像这样的三县衙门还是唯一的。
出了三县衙门,就来到了黄龙溪古镇“十古”之一的古寺庙“古龙寺”参观。古龙寺建筑属非对称性单体建筑布局,与传统二进或三进中轴式寺庙建筑不同,有“观音堂”“弥勒殿”“大雄宝殿”,供奉的是黄龙祖师。我们一行游人只是匆匆游览了外观。离开古龙寺,我们朝“东寨门”的古码头寻去,不一会就来到了东寨门牌楼前。栅门(寨门)是黄龙溪传统场镇的防护性、景观性建筑,具有治安防范功能。此高大的寨门为三层门楼,依江而垒,是清西栅门的传承。一层由粗大的红砂石条堆砌而建成的厚实墙体,中以条石起拱卷出门洞;二、三层为木质门窗、精雕构件、青瓦塑脊、飞檐翘角的重檐歇山式木楼。因寨门紧临“千年水码头”,故而又是古镇的“水路门户”。在寨门外,可一览“三江(河)交汇”的壮丽景色,汇合后以闵江向南流去,水势浩荡,不可阻挡。
从“千年水码头”东寨门出来,右边就是“三大古寺”之一的“镇江寺”,位于千年码头“王爷坎”上,里面供奉的是镇江王爷杨泗。王爷坎又是古镇锦江要冲处的防洪屏障,意籍此保佑古镇平安,稳定黄龙溪祥瑞风水格局。我们由江边古寺穿插回到黄龙溪的“黄龙摆尾”景观处观赏、照相,并选择在附近的江边凉篷下品茶、进餐,以作为黄龙溪古镇自然、人文景观半日游学的最后体验。
【编辑: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