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

作者:王雪荣    发表时间: 2023-12-19 15:05:51     阅读量: 1171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圣诞前后,刚好工作比较轻松,闲暇之余,便呆在房间里看电视,由于自己电视看的不是很多,电视剧不能看到完整的一部,与其看断断续续的电视剧,还不如看几部电影,因此便选择了电影频道,刚好这些天晚上放得是影梦人生系列,在电影中,经常能看到乡下放的露天电影,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从前。
  露天电影,是留在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那种吃过晚饭就扛着凳子去抢位子的幸福时光,永远存留在我们的心间。
  露天电影,是流行在七八十年代的小乡村,那时,每个乡都有一个放映员,他的任务就是接到上级命令后,便轮留到各个乡村放映电影。当然,也因为如此,他们的身份在当时乡下人看来,是非常崇高的,我们见到他们总是满脸堆着笑,毕恭毕敬的问好,顺便也可以趁机从他那时了解在什么地方放电影,放什么电影,当年曾经天真的想,当大了要是能当个放映员那该多好啊!
  现在,每家都有电视,连乡下人看的电视都是彩色的,频道也比较多,想看电视剧就想电视剧,想看电影就看电影,只要手持遥控器,轻轻一按,电视就能把精美的画面带给我们,就这样,露天电影也就渐渐的离开了富有人情味的乡村,离开了我们这批小时候辗转到各个村去看电影的生活。
  小孩子看电影,其实看不懂什么,喜欢的并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喜欢那种味道,那份热闹,当然,如果碰上了武打片和抢杀片,也能让我们兴奋好一阵子,看得也会有滋有味,第二天还会学着电影里打上一阵子。
  我清楚的记得,在一九八六年之前,我们乡有一个专门的放映员,姓揭,名字我从来没呼过,由于年纪比较大,大家都管他叫老揭,那个时候,自行车在乡下还很少见,然而他却有一部永久牌自行车,天天用车子驼着放映机下乡放电影,每到一个地方,村里还管他的晚饭,有肉有鱼招待着,在那个时期,我们一年也难吃到几回,而他却可以经常享用,就光这条就够我们羡慕的。
  老揭放电影,总是很积极,上午就会用他那辆自行车把机子运到村里来,然后再去县城借电影片子,下午三点左右就能把电影片子拿到村里来,然后直奔村长家,吩咐村长叫人去搭好装置,露天电影很简单,只要在大操场的一边埋两根竹竿,然后在两根竹竿的顶部再横绑一根竹竿,再把一个白色的大银幕,用绳分别串着四个角,绑在竹竿的顶部和中间,银幕就固定了,再在一根竖的竹竿上挂一个大喇叭。然后在离银幕七八来米的地方放一张八仙桌,在桌子上固定幻灯架,再把柴油发电机放到一个离操场级一定距离的角落里,然后用电线把发电机和幻灯连接起来,放映装置就设置好了。
  一般老揭会在五六点钟左右,坐在操场上倒片,那个时候,我们这些读小学的人都放了学,就会好奇的围着他看他倒片,由于影片都是人家前面放过后才借来的,因此,每块影片都要进行倒片,倒片其实很简单,只要把一个卷有胶片的胶片夹和一个空的胶片夹固定在长凳上,把胶片一端夹在空胶片卷的底部,然后转动空胶片卷,空胶片卷的厚度就会慢慢得厚,实的便会慢慢得变空。有时我们也会偷偷的学着老揭的样子,拉起胶片举在头顶,用眼睛就描那上面的图片,但一旦我们只要一动他的胶片,他就会用双手象赶鸭子一样把我们从他身边赶开。
  一般来说,当我们知道村子里要放电影时,我们一天上课都没有一点心情,老揭拿影片回来,一定要经过我们学校的教室门口,我们一到下午,便会用眼睛留意六外的动静,只有我们亲眼看到老揭从教室前经过,我们才能定下心来,一到放学就急忙跑回家,为了全程跟踪老揭,回家后,我们就吃饭,冷饭也不在乎,吃完后,就跟在老揭的身边,一步也不想离开。
  放映前,必须要先开动发电机,发动机是点柴油的,靠一个转动的人发动,发动后再靠柴油发电,放电时,只要用一根圆形的橡皮绳缠绕在轮子上,然后用力的一拉,发电机就咕咕咕的发出声音,然后在八仙桌上的电灯便亮了。在幻灯前装好胶片,开通幻灯机,便可以把图象清晰的印在白色的大银幕上。
  当然,如果邻村会放电影,晚上我们也会跑去看,小时候,当邻村放电影时,我们早就会商量好,约好伴,打着手电筒,一起去看电影,有时,当相隔四五里时,父母总是不放心我们一群小孩子去,没有大点的人带就不让我去,一旦这个时候,我就会缠着两个哥哥,让他们带着我去,哥哥当着父母的面满口答应,但他们一到吃饭的时候就吃得飞快,一般我也知道,他们只喜欢和他们同龄的人一起去,压根就不喜欢带着我这个小尾巴。然后,我不让他们有机会逃离我的视线,他们快吃,我也快吃,等他们一放下碗,我也不管有没有吃完,把碗一丢,跟着他们就跑,有时,他们一跑快了,我就会哭,他们也就只好跑回来带着我,有时候还要背着我走,一路上两上哥哥总会不断的埋怨,说一个小孩子家家,凑什么热闹。
  小孩子看电影,只看枪杀片,一旦放得是生活片,我们就会觉得一点意思也没有,有时,躺在哥哥的怀里,很快就会睡着了,只到放完电影,哥哥才会摇醒我,这样他们也乐得轻闲,闪得让我打搅了他们看电影的兴致。
  初中时,那个时候我住在学校,离家很远,这个时候人也比较大,只要那个村一放电影,我和同学就会约好一起去看,有时连晚自习也不上,冒着第二天被班主任骂的危险,还是忍不住要去看,有时,班主任实在看得紧,我们就等下了晚自习后再去看,那怕是看到一点点片尾,我们也很高兴。
  上了高中后,由于住在县城,露天电影反而看得少了,但这个时候却能去电影院看,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组织我们到电影院看电影,但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感觉,却没有小时候的那种兴致了。
  考上大学那年,父母很高兴,当时村里有规定,谁家小孩子考上大学,村里都会放电影庆祝,让十里八乡的乡村都知道,村子里又出了个大学生,大学不过,那个时候放电影不再是乡里的放映员老揭了,而是一个私人买了放映机的个体。我考上大学那年,各个村都已经通好电好些年了,放电影那晚,我特意留意了一下,发现看电影的人还不到五百,大多数人都选择呆在家里看电视。
  然后,值得庆幸的时,在大一那年,我却看过二十多场露天电影,当时大一在一所师范学校的分部读书,分部位于离市区十多里的一个小村旁,交通很不便利,要进趟需城并不简单,学校便每逢星期二晚上在操场上放两部电影。放电影的晚上便带好自己的凳子,买好一元钱瓜子,坐在操场上,边嗑瓜子边看电影。
  然而,最高兴的还是村里的那些小孩子,他们并不是为了看电影,而是因为会有零食吃。那边的山村很穷,每逢看电影时,那些小孩子就会一排一排的讨瓜子吃,一个人那里一小把,两三排下来,也能装小小的一口袋了。
  然后,自从工作的,就再也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而现在的乡村,再也没有那里会放电影了。露天电影也就渐渐得离天了乡村生活。但的外面打工的玩伴说,在某些大城市,在一些大的广场上同,却会放露天电影,目的就是为了丰富在外打工的农民工的生活。露天电影离开了乡村,离开了我们的生活,但小时候对露天电影的痴迷和那份心情却永存在我们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