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雄村”好风光

作者:细人    发表时间: 2023-12-25 11:28:20     阅读量: 1075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从渔梁坝驱车赶到雄村风景区,已近傍晚。两辆车使用不同电子地图导航,结果出现一点差距,涛哥车去了村北,我们的车到了村南景区入口,大家相向而行,中途汇合一处。游学途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乐趣,阴差阳错,后面去九砂村更是造成隔江相望的窘境。

到达歙县的当天下午,天空下着毛毛细雨,我们采取先游城内的徽州古城历史文化遗迹,再游周边的古村落。雨后的雄村显得格外洗练、清新和静谧。一进大门,左边立有一块大石头,上面标明国家级4A旅游景区“雄村”。往里一眼可见一些二层楼的徽派建筑,白墙灰瓦,砌有马头墙,但无游人和生意。

沿着江边人行小道游走,清新空气沁入心脾,渐江(又名雄溪)水面平静如镜,有一种逃离了都市喧闹和享受到乡村宁静的惬意感觉。很快就见到一个传统式四柱三门石质牌坊,门楣上石刻写着“一品雄村”四个字,牌坊上有少许砖雕。“一品雄村”原意是指曹氏家族五世官居一品,其中曹振镛的父亲曹文埴尚书,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道光四五年(1835),父子历经三代皇帝,把持朝政达75年之久;清朝入关以来三分之一的历史受到曹氏家族的影响,曹氏家族见证了清皇朝由盛而衰的变化。牌坊背面上书“宰相故里”四个大字,说的是曹振镛的故乡雄村。原来雄村原名洪村,元末曹姓人入迁,取《曹全碑》中“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句改名为雄村,距今已有800多年。而曹氏父子从祖居就是歙县雄村人。曹振镛官居军机首辅(当时朝政已废除宰相,宰相一职改为军机大臣),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为宰相,权倾朝野。

石质小道新修完好,一边是江水,一边是村庄民居,江那边是翠绿群山,白雾升腾。据材料而知,雄村青山环抱竹林掩翳,清碧江水傍村流淌,是一块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的风水宝地,与当时“锦绣江南第一村”呈坎、“牌坊之乡”棠樾齐名。这里是聚族而居的清一色曹姓,历代名臣辈出,确实是“所在为雄”,而他们晋升仕途都起步于村中的竹山书院

沿着步道往前走,便来到“劝学亭”景点,步道从亭内穿过。这是一个仿木的四柱石亭,诉说着一个感人至深的姐弟劝学故事。传说曹振镛幼年读书不用功,其姐苦心规劝并激励振镛说:“你往后若能官位高过家父,我愿出家为尼。”曹振镛从此潜心攻读,后果然一举中榜,并官至军机大臣。他不舍姐姐远离家乡,就在“隔江千里无,抬头见雄村”的山坡上为姐姐建了“慈光庵”。后人建劝学亭以作纪念,亭子两边柱子上刻写对联:尚书进士侍郎举人,济世兴邦贯日凌云。意思是说崇尚读书、进身仕林,孝顺父母、侍养子孙,期望成才、报效家国;体现了古代徽州人那种根深蒂固的以商从文、以文入仕、以士保商、以名垂世的思想。站在亭中,仿佛“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盛景就在眼前。过了劝学亭,见人行道的右边,有四个石碑前后立在地上,石碑镂空做成“宰”“相”“故”“里”景观。

“来,给我在宰相故里四块石碑旁照一张相!”细姐说道。

“站在人行道上,侧身看着我,微笑一点。”我点开手机照相功能键,帮细姐照了两张人与景的合影。

“再给我照一张人在江边的风景照!”细姐一路上喜欢照相,我只好扮演摄影师的角色,满足了她的心愿。

“这个人行栈道修建得真好,沿着江边向前蜿蜒伸展,周边风景也不错,是一个很好的休闲散步健身的地方。”赤兔说道。

“这里有点‘曲径通幽,小亭倚翠’的味道,抑或给我们‘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惊喜”我忽然想到了这两句诗。

再往前走就是“曹公像”景观,因我们急于与涛哥会合,返回时才在此景观处观赏拍照。曹公像属花岗岩坐像,因长期经受风吹雨打,像身上已留下风蚀痕迹,并长有青苔,但面部表情仍清晰生动。曹公像右手握书卷,背靠的两棵树业已长成大树,寓意人才辈出。

随后,我们快速来到“竹山书院”,见涛哥正在放飞无人机拍摄风景。我仔细观赏书院门前,两旁的石鼓和大门上方斗大的“竹山书院”的题额十分醒目,入门处竖立了一个木屏,两廊皆方形石柱,正厅宏大宽敞。采用了徽派园林格局,是文化与园林结合的经典,已列为国保单位。竹山书院建在雄村桃花坝上,前堂后园,系清代雄村曹氏族人讲学之所,并具有教化之责,清代名人沈德潜、袁枚邓石如等曾来此讲学。竹山书院于清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1755-1759)建成,现存大部分建筑为原构,是保存较好的一座徽州书院。

明清时期徽商兴盛,徽州的教育十分发达,一府六县共建书院55所,雄村曹氏系新安望族,清初业盐,为两淮八总商之一。明清两代曹氏有进士、举人53名,其中有户部尚书曹文埴、军机大臣曹振镛等。竹山书院建成时期正值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后期,也正是徽州造园活动的鼎盛时期。

附近的桃花坝是沿新安江建成的一高大石堤,形如雉堞,坝上遍植品种多样的桃树,夹发紫荆,蔚然壮观。其实,桃花坝就是曹姓家族的水上公园,遗憾此时桃花、紫荆尚未开放。登坝远望,碧波荡漾的渐江逶迤而去,江水清澈,游鱼可数。对岸山青峦翠,竹丰林茂,郁郁葱葱。江面偶有轻舟数点,山间或有樵歌唱合,好一派“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如诗如画般的意境。

据传,桃花坝、桂花厅、八角亭和竹山书院联为一体,立于新安江畔,景致诱人,当桂花盛开时,登阁远眺,微风送来清幽的花香,耳闻叮当清脆的铃声,远山叠翠,近水扬帆,置身此中,如临仙境。因不合时节,我们没有游览桂花厅和八角亭。

“大中丞”牌坊距竹山书院不过百米,在今雄村乡政府门前,是一座高大的石门牌坊,三门三楼、四柱冲天,又称“光分列爵”坊。它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也就是曹文埴京殿传胪后的第三年,显得古朴沧桑而又厚重。坊上镌刻了曹氏家族自明成化年间首开进士曹祥,到刚刚金榜题名的曹文埴在内的所有进士、举人的芳名,光分列爵、门楣生辉,是对曹氏家族里成就显赫的人进行的褒奖,使他们在历史的纪念碑上代代相传。

位于村头曹氏宗祠前的“四世一品”牌坊,因时间较晚就未前去参访。与大中丞坊相比,它显得更加巍峨壮观。它是为突出表彰曹文埴而建造。其实,曹家这个“四世一品”是掺有水分的。曹文埴的祖上都是盐商,从未当过一品官。但因曹文埴深得乾隆欢心,乾隆六次南巡又均得到了盐商赞助。皇帝一高兴,文埴的父亲、祖父和曾祖父统统被“突击提干”,一概封了一品虚衔,于是这座全国罕见的“四世一品”功名坊就名正言顺地诞生了,成为曹家历史上登峰造极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