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中国

作者:刘建芳    发表时间: 2024-01-22 16:25:50     阅读量: 201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这里是中国

——读《这里是中国》有感

 

好久没有这样阅读了,一口气读完519页的书,虽然书中大都是图片,但仔细阅读或欣赏一张自己喜欢的图,所花的时间应该不少于或大大多于阅读同样一页大小的文字的时间。

我说的一口气读完,是指阅读时间不间断。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当中除了喝茶,我喜欢一边看书一边喝茶;除了吃午饭的时间,都一直在看。我是在上午9点从快递那里拿到这本书的,回来后拆开,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连午睡的时间也用上了,破了我平时午休的习惯,一直到下午5:30刚好读完。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可以让我一气呵成畅快淋漓地读完?我不想卖关子,这本书是由星球研究所和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所著的《这里是中国》。

我也不是想为这本书做广告,只是想谈一下,读自己喜欢的书,是怎样的乐意和快意。

想想可以一口气读完的书,似乎是很遥远的事了。那是高中时读金庸的武侠小说,有一天,在上午课间操时,偶然发现同桌有一本《书剑恩仇录》,随意翻到同学读的开头的那几页,看到绵里针陆菲青用芙蓉针钉苍蝇,被他的女学生李沅芷看到了,觉得好玩,也闹着要学这功夫。我马上被这一页深深地吸引住了,这世上原来还有这么好的武功,还有这么好看的书。

我就央求同学,借我看看,并保证当天晚修前还给他,因为这位同学每天晚修都不做作业而做其它的。同学答应了,我异常欣喜,当然是也不听老师讲课了,只是低头看书,一直到下午放学时,真把一本不算薄的《书剑恩仇录》读完了,书中情节故事,到现在时间已过去那么久了,但还印象深刻,不能忘记。后来,我读了《射雕英雄传》《鹿鼎记》《天龙八部》等书,金庸的小说我几乎都是一口气读完的。

大学时,我读的是中文系,读书,读名著是理所当然的事了。大学四年读的书也多了,涉及面也广了,什么书我都会去读,但印象深的,一口气读完的有《红与黑》《安娜卡列尼娜》等几部名著。那时正流行琼瑶的小说,班里许多同学都在追着读,我也一口气读完了《彩霞满天》,觉得很过瘾。但读她的第二部小说时,觉得与第一部小说的情节、人物性格甚至人物名字都大体相同,阅读的兴趣马上大减,读到一半就没读下去了,此后就再也没去读琼瑶的小说了。

后来参加工作了,读书的时间就更加分散,虽然平时也喜欢看书,但读书都是持久战的活了,一本书没有十天半月时间还真读不完。也买回来不少书,多数都是翻翻看看目录,看看序言,一口气读完的书还真的没有。

只有这本《这里是中国》,让我重新找回了一口气读完的快感,再次回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那种欣喜和专注。

《这里是中国》是一本属于地理科普性质的书。我一直都喜欢地理,喜欢旅游。之所以能一口气读完,算是情理之中。

我在高中时读的是理科,毕业那年我没有考上大学。后来好不容易进了补习班,到了10月底才开学,我确定转学文科。我那时读文科的干劲很足,觉得在文科班不但没有理科班做不完的数理化作业,还可畅谈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纵横几万里的地理,虽然那都是课本,但都是我喜欢读的书。我甚至连上厕所都会带一本地图册去看,这有我特别喜欢地理的缘故,也有我珍惜难得的补习机会和补习时间太短的原因在里面。

我喜欢看地图。在办公室,我总喜欢挂上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如果墙面够位置,我还会挂上广东省地图,中山市地图。有几次搬办公室,我都要求挂上最新版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我甚至在家里的书房,在小孩的睡房,我都会挂上一张中国地图。

我常常在工作之余或闲暇时刻,对着中国地图,认真地看,认真地探寻,有时沉默,有时专注,有时脑子一片空白,但眼睛不会离开地图。我通常都会先看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地形,那里空旷,辽阔,一条铁路或一条公路就可以穿越无边无际,地图上那大面积的橙色黄色青色紫色,也是看地图时首先吸引我眼球的地方。这里广袤、简单,我看这片地图时,通常都是眼光四处扫描,然后我会用手指触摸地图,努力去寻找我认为自己最喜欢看的地方:春风不度的玉门关在哪里,雄浑壮观的孤烟在哪里升起,楼兰五千年的历史在哪里湮没,文成公主宝镜落地化成的日月山在哪里,成吉思汗的铁骑是从哪个方向冲出新疆横扫西亚的,我们新修的铁路是怎样走出国门,向西、向南、向北出发的。此时,观看地图的心情是澎湃的,犹如在读一部荡气回肠的历史,心情会随着心思激昂起来、深邃起来。

当我的眼光转移到地图的中部时,我时常会观察到这样一片土地,山是千山,水是万水,我甚至会在百度去搜寻,这叫横断山脉的卫星图,看看是什么样的山断了什么样的水,什么样的水断了什么样的山,一条条的铁路和国道又是怎样横断这些横断山的。看着地图上如一条条断线般垂直的南北方向的河流,阅读这片地图时产生的种种想像,犹如进入群山万壑之中,不能自拔,令人惊叹不已,又恍若有千江咆哮,声震山谷,九曲回肠。这是一片神秘、神奇,让我向往和膜拜的土地。

在地图的东面,我会专注于寻找某一个点。地图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河网线和交通网线,织成了一张张充满生活气息的人间烟火网。我常在地图上去定点某处,用眼光扫描闪着烟火的某点星光,想像自己可以去抵达的、可以让心灵放松的一处栖息地。江南水乡,客家围屋都是我精神的家园,黛瓦粉墙,土砖泥屋都是我向往的地方。这些地方,是充满了乡愁的地方,常让我产生去过了还想去故地重游的冲动,没去过的地方我就驻足于地图面前流连忘返。

我还很喜欢看中国地图上那条纷繁曲折的国界线,我有时还专注于某一段还有争议的边境线,久久凝神,不把视线离开,如中印边境线,这时就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情绪涌上心头,那些荒无人烟的地方,为什么至今还有纷争?那些坚守边境的将士,为了一条清晰的边境线,洒出了多少汗水和热血?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为了一张完整的中国地图,经历了怎样的屈辱和抗争?

有时我还观察地图外那一片望不到边际的海洋。我们的中国,其实就是背靠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坐拥九千六百万平方公里大好河山,伸出两条手臂,就是北边的朝鲜半岛和南边越南所在的中南半岛,拥抱着太平洋。面向海洋,拥抱海洋,走向海洋,地图是这样的,中国也是这样的。

我就是这样看中国地图的,百看不厌。

每当我神游于中国地图时,我就感觉我不是走进了地图,而是走进了河流山川,走进了江海湖泊,走进了城市田野,走进了梦想和远方。我就是其中的一棵树,一滴水,一缕炊烟,一声鸟鸣,我就是其中芸芸众生中的一分子,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说,“这里是中国”。

“这里是中国”,这是我看中国地图时发自内心的,油然而生的最多的一句话。如今,这句话,刚好与这本书《这里是中国》发出了同一样的声音。读书遇知音,这也许就是我一口气读完《这里是中国》的理由。

阅读知音,阅读中国,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