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险福地红色铜鼓

作者:细人    发表时间: 2024-04-03 09:54:16     阅读量: 1467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省委党校104期市厅班集中学习的实践调研活动,首站安排参观考察赣西门户铜鼓县。铜鼓因城东有一巨石,色如铜、形似鼓,击之有声,故名铜鼓。铜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处于贛湘交界,在长沙、南昌、武汉三个省会城市的圆心位置上,是一个具有江西典型的红色、古色和绿色文化高地。

铜鼓红色历史文化厚重,是一块红色土地和革命圣地,是秋收起义的领导指挥中心。1927年9月,毛泽东亲临铜鼓,坐镇指挥秋收起义,孕育了铜鼓神圣的红色基因。彭德怀、滕代远、萧克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铜鼓成为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和省军区司令部驻地。

学员们在参观考察铜鼓红色革命遗迹时,专门现场参观了毛泽东化险福地大沩山——排埠镇月形湾。大家沿着石阶小道,边走边听讲解员介绍:当年毛泽东在国民党团丁押往团防局途中,巧施四块银圆,摆脱团丁来到此处,以水塘和茅草灌木为掩护,躲过了团丁的搜寻,因此逃过一劫;毛泽东从水塘出来后,遇上了铜鼓纸工会会员陈九兴,在他的帮助下顺利抵达铜鼓,才发生了后来领导“秋收起义”及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的重要革命事件。故铜鼓既是毛泽东化险为夷之福地,也是中国革命开始走向正确道路的发源福地。

1927年9月1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毛泽东主持前委会议,及时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决定,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思想。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中国人民革命历史开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如今,月形湾已经成为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留下了毛泽东一生中“一脚踏两省、四圆定乾坤”的传奇经历故事。为缅怀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和秋收起义,铜鼓县人民政府于2004年动工兴建了毛泽东化险地景区,两年后对外开放接游;并于2016年与铜鼓县城的萧家祠、秋收起义馆捆绑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月形湾化险福地景区内有毛泽东铜像及广场、毛泽东脱险处、吴家祠、毛泽东军事思想专题馆、毛泽东化险专题馆,以及自然景观龙溪瀑布等。104期市厅班全体学员在毛泽东雕像前敬献花篮和默哀缅怀。随后,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学员们一一参观了这些专题馆和吴家祠,思想深处得到一次深刻教育和感悟:历史的偶然中蕴含着必然,毛泽东看似偶然的排埠化险,却蕴含了丰富的革命内涵。

最后,大家又去了“秋收起义纪念馆”和“萧家祠”现场参观学习。纪念馆是1977年建成开放,馆名由开国元勋宋任穷题写,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江西省十大红色旅游景点和井冈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馆内布置《霹雳一声暴动——秋收起义在铜鼓》专题陈列,分“谋划起义”“举旗暴动”“转兵南移”“红旗飘扬”等部分,再现了毛泽东在铜鼓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开展革命活动的恢弘历史。前言展厅里还建有毛泽东等秋收起义人物的铜色立身雕像,形象栩栩如生,目光炯炯有神,朝着革命斗争的前进方向,在寻找中国革命成功的正确道理。 

通过陈列展示得知,五四运动爆发后,敢为人先的铜鼓人民开始觉醒,迅速投入到革命浪潮中,于1925年冬成立中共基层组织;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铜鼓的工会、农合蓬勃展开,中共党团组织机构也在1927年基本上健全,这为秋收起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机智脱险来到铜鼓后,前往工农革命军驻地看望部队官兵和检查起义准备情况,给起义部队以极大的鼓舞和信心。1927年9月11日,驻铜鼓、安源、修水部队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举行起义暴动。作为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在铜鼓检阅了工农革命军第三团千余人后,亲率全体官兵从铜鼓县城浩浩荡荡出发,由此踏上了中国革命的漫长征程。

作为湘贛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指挥部旧址的萧家祠(又叫萧永翁祠),现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年9月10日,毛泽东同志就在此召开了部队排以上干部会议,向大家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秋收暴动计划及安源张家湾会议确定的军事部署,号召全体官兵拿起枪杆子,立即举行武装起义,并且宣布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成立。当晚毛泽东下榻萧家祠,并写下了《西江月•秋收暴动》: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04期市厅班全体学员在此次实践体验,还看到了毛泽东创作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都身有感触,心想毛泽东在艰苦的革命斗争岁月仍能保持革命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用诗词来表达革命斗争的豪情壮志,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学员们边听讲解员介绍边欣赏毛体诗词,回想起前不久在党校理论学习时吴建发同学课前“微党课”内容,正好是解读毛泽东当年写这首词的历史背景和含义。这种现场亲身体验式教育使大家对毛泽东这首诗词创作及秋收起义前后历史内涵的认识有了一个全面的提升。

历史不会忘记。铜鼓,作为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发源地,一度成为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拥有了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留存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文物及标语资源。铜鼓这些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将永远闪耀着中国革命的红色光芒,并不断激励后辈铭记历史、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