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水浒长歌》(短篇小说)

作者:清风明月    发表时间: 2024-06-14 09:57:16     阅读量: 1819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这天风和日丽。

怀远经典古建筑施耐庵祠堂掩映在灿烂的阳光之下。几只飞鸟从空中欢快的飞过。

祠堂内外,一帧帧的水浒故事雕刻版画映入眼帘。 

施耐庵祠堂内,施有福恭敬的站在施耐庵塑像前。他非常虔诚的摆上水果、点心,点火焚香并向施耐庵塑像三鞠躬。

礼毕。施有福凝视施耐庵塑像良久。

施有福目光停留在案台上的一部线装古籍《水浒传》上。案台上的这本线装古籍水浒传是施有祖上传下来。据族谱记载,施有福是施耐庵第十七世孙。所以家中有世传的《水浒传》线装古籍书也就在情理之中。家中,对这本祖传的线装古籍水浒传世世代代无比珍惜。

这天深夜,万籁俱寂。施有福宅院内外显得月明星稀,花草丛中不时传来蛐蛐的叫声。为这宅院内外增添了几分寂静的衬托。

院落中两棵桂花树枝繁叶茂。

此时的施有福卧室内,床头放着线装古籍本《水浒传》。

施有福安卧于床上,早已经酣然进入了梦乡......

在梦中,施有福聚精会神的秉烛夜读《水浒传》。

此时,施耐庵手持折扇,悄无声息的款款走进卧室内,朗声说:“有福贤孙”。

   正在埋头聚精会神读《水浒传》的施有福,闻听声音浑身一激灵。抬头定晴一看,见到是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驾到,诧异的问:“先生,您是谁?”

施耐庵微笑着点了点头,说:“有福贤孙,今天你还祭拜我,却不认识我。对了,难怪你不认识我呀。咱祖孙二人本来就是天人两隔呀。哈哈!”

施有福恍然大悟。感忙放下手中长卷,跪地叩头,说:“哦,是先祖!是先祖公来了。先祖在上,是的。我是您的十七世孙施有福!不知先祖驾到,有失远迎。请先祖公降罪!先祖公有何训示?”

施耐庵点点头,说:“有福贤孙,今日你去祠堂拜祭我,又夜读水浒,我知你虔诚。你是我的孝子贤孙,今日前来,是有要事相告。”说着,用手中的折扇指了一下那本《水浒传》,说:“此书有两个重点传承价值。是这部书的要义。一是做人要讲究忠义;二是正派做人的同时,要有血性。当今华夏,很快将要承受一场外族入侵的劫难。我施家后代子孙,要记得弘扬正气,将水浒忠义、血性推向世界!”

闻听此言,施有福诚惶诚恐的连连点头,并叩头说:“先祖在上!有福谨记您老人家教诲,施家后人一定弘扬水浒正气!将水浒忠义、血性推向世界!”

施耐庵听了,满意的点头微笑,手中折扇一动,悠忽不见。

施有福一惊:“先祖!”........

施有福从梦中惊醒,坐起身来。方知刚才做了梦。定了定神,随手拿过那本祖传下来的线装古本《水浒传》,用手抚摸起来。口中喃喃自语:“看来是祖上有灵,前来点化一二?想我施有福……先祖重托!先祖重托呀!岂能懈怠!看来,我施有福身受先祖重托,重任在肩了。”

第二天的怀远县城基督教堂。教堂上空风和日丽。

教堂大门口,牧师和信徒以及相关施工人员进进出出。教堂装修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施有福在教堂大门上聚精会神的完成着他的艺术杰作----板壁木雕。板壁木雕是在胡桃木上雕刻。

一名信徒从施有福身旁走过时,扫了一眼即将完工的板壁木雕,他感到很新奇,不禁驻足观看。他看到:板壁木雕上雕刻的图案栩栩如生。

这名信徒信口问道:“请问这位师傅,能介绍一下这个图案的故事吗?我怎么感觉似曾相识呢,可又想不起来。”

施有福手持雕刻工具,停下手中的忙碌,看了看这位信徒,又打量了一下自己将要完工的木雕作品,笑呵呵的说:“似曾相识啊?你一定听过说书人的说唱,这是武松醉打蒋门神哦,哈哈!”

这名信徒恍然大悟,一拍脑袋:“对呀!想起来了,水浒英雄,武松醉打蒋门神!伸张正义!”两人的议论,吸引了旁边不少的牧师、信徒等人相聚围拢过来。

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这木雕雕的真好啊!师傅真是个好木匠,高人!看来,是得到鲁班真传了。”

“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呢!”

“不愧是远近闻名的巧木匠!”

“雕刻的是水浒故事,师傅还是施耐庵的后人呢。”

“难怪! ”

都主教见到这边很热闹,就信步走了过来。边欣赏,边赞叹:“施师傅,您这么年轻,中国木工技艺就美轮美奂,精妙绝伦。这又是杰出的中国文化,中国艺术!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知名作家赛珍珠女士就是很喜欢中国文化!而且非常崇拜中国文化。她是我的好朋友,等她到来了,她一定会非常欣赏的!一定能和你成为莫逆之交的。到那个时候,你们两个艺术大师就有的交流了!这将成为她在中国故乡的又一奇遇。”

施有福笑了笑。兴奋的向都主教行了一个拱手礼:“哦,多谢都主教夸奖!在此,一并谢过众位牧师、信众和乡亲!施某这些雕虫小技如果真能得到美利坚合众国大作家赛珍珠女士的欣赏,还请都主教引荐。施某仅得鲁班大师皮毛技艺而已!愿为中西文化交流尽绵薄之力。”

都主教盛情的邀请说:“我明白了,你这是中国式谦虚。请你随我来。”

施有福放下手中活计,尾随都主教而去。

都主教引领施有福来到自己的办公室客气的说:“施先生,您请坐,请喝茶。”

施有福好奇的打量了一下具有西方文化特征的室内陈设,客气的说:“都主教,您太客气了。”

都主教和施有福坐在茶几旁,为施有福斟上茶水。

施有福说:“都主教,您不必客气,我自己来吧。”

都主教站起身,从书架上拿出几本书,递给施有福,说:“这些就是大作家赛珍珠的作品,还是中文的呢。”

施有福兴奋地伸手接过,简单的翻看了几下。只见其中一部短篇小说《一个中国女子的话》,于是,感兴趣的说:“都主教,这小说可以说有很重的中国元素啊!”

都主教感慨的介绍说:“赛珍珠是美国作家,她热爱中国,热爱中国文化。她的作品中,主人公几乎都是中国人。而西方人在其中多是以传教士的身份,也就是作为配角出现。这是一种颠覆性的作品主人公观念!她也因此在中国受到欢迎和爱戴。”

施有福说:“这么说来,赛珍珠一定是个中国通。有很重的中国情结哟。”

都主教点了点头。喝了口茶,又给施有福续了些茶水,继续侃侃而谈:“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东方巨人,沉睡的巨狮。有5000多年的辉煌历史!赛珍珠把文学创作的目光投放到中国大多数农民身上,她既热爱中国,更热爱中国农民。西方国家过去从没关注过中国农民,就连中国作家,把目光投向农民的也不多。她的作品中的中国女性,形象真实,生动而全面。上至慈禧太后,下至普通村妇、村姑,都成了她笔下的生动活泼、自尊、自爱的中国形象。”

施有福翻看了一下那本手中的书,似有所悟的说:“这么说来,大作家赛珍珠女士的这本书一定情有所寄哦。”

都主教喝了口茶继续介绍说:“这是一部短篇小说。讲了一对异族青年男女的罗曼恋情故事。”继而都主教又神秘的小声:“您猜对了。这里边影射了赛珍珠女士与中国的青年才俊、诗人徐志摩之间的情感,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徐志摩的欣赏和钦佩。确实是情有所寄呀。”

施有福听了,翻看了几页小说,说:“真的是情有所寄?你讲的我不大明白。”

都主教端起茶杯喝了口茶,思索了一下,说:“那是1924年,应蔡元培之邀,泰戈尔来中国讲学,那个时候的徐志摩作为泰戈尔的翻译,在翻译讲学的现场徐志摩将泰戈尔的诗集用近乎完美的语言翻译了出来。

当时赛珍珠也来了,她虽然是生长在中国,但她身上作为美国女子的自由奔放让她鼓起勇气和徐志摩开始了第一次的对话。这个时候的赛珍珠的名气并不是很大,而徐志摩已经是受到很多人喜欢并且发表了很多作品的知名人士。初次的交谈,赛珍珠觉得这位中国的诗人比她印象当中的还要博学和温和......”

都主教于是详细的向施有福讲述了那段过往:

那一年的4月20日晚。南京大学宴会厅内,南京大学在隆重举办欢迎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宴会。

盛大的宴会厅里,大家分宾主落座。

南京大学校长热情洋溢的致欢迎词:“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今天,中印友好人士、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先生受总统孙中山先生盛情邀请,前来南京大学讲学。鄙人和全校师生倍感荣幸!我们对泰戈尔先生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南京大学校长讲到这里,大厅内顿时响起了热烈掌声。

泰戈尔彬彬有礼的站起身,非常绅士的合掌向众人致礼。

南京大学校长在掌声过后继续说:“泰戈尔先生是中外友谊的使者,同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让我们共同举杯,祝泰戈尔先生的中国南京大学的到访、讲学取得圆满成功!”

站在一旁的徐志摩风度翩翩的手端高脚酒杯,用非常流利的英语翻译着。

宴会厅内的众人纷纷与端着高脚酒杯、意气风发的泰戈尔先生致意并举杯饮酒。

南京大学校长继续主持说:“ 下面由中国文化界的代表林徽因女士向泰格尔先生献花。”

宴会大厅内又一次掌声响起。

婀娜多姿的林徽因手捧鲜花,微笑着款款走向泰格尔。向泰戈尔郑重的说:“泰戈尔先生,中国文化界欢迎您的到来!”说着,把鲜花献给了泰戈尔。

泰戈尔兴奋的接过鲜花,说:“谢谢!谢谢中国文化界的盛情。”

宴会大厅内再一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翻译徐志摩站在一边,用流利的中英文翻译着,热烈的眼神时不时瞄向林徽因。

泰戈尔满面春风的手端高脚杯,向校长和宴会厅众人致意。

梁思成走上前,携夫人林徽因走到泰戈尔先生面前,手端酒杯盛情的说:“泰戈尔先生,我们夫妇二人对您的到来,表示欢迎!”

泰戈尔绅士的举起手中的杯子说:“谢谢!”

双方各自喝了一小口酒。

徐志摩用余光打量着林徽因。

周边的一切看在眼里的梁思成,绅士的小声的对林徽因说:“那位翻译徐志摩是你的崇拜者,要不要去敬酒呢?”

林徽略显尴尬的说:“无聊!欢迎并陪好泰戈尔先生,是今晚宴会的主要活动,其他的还是免了吧。”

美国作家赛珍珠身穿旗袍坐在一旁,目不转睛,深情的打量着徐志摩。

赛珍珠独自思量着:我这次前来参加宴会,是慕名前来。主要目的是一睹素未谋面的徐志摩先生的风采。他的诗是那样情感真挚,热情奔放;是那样的浪漫风情。他的翻译水平果然名不虚传!我呢?我同样精通中英文,可是这位中国诗人徐志摩的翻译水平,真的令人刮目相看!他是那样的儒雅,又是那样的风度翩翩。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南京大学校长看见赛珍珠痴痴的观望着徐志摩的样子,微微一笑,手端高脚酒杯走到赛珍珠面前,说:“布克夫人,您对那位翻译徐志摩先生感兴趣认识吗?如果感兴趣的话,我可以帮您引荐。”

赛珍珠听了,很是高兴,兴奋的说:“哦?是吗?那太好了。”

赛珍珠恋恋不舍的从徐志摩身上收回目光,端起酒杯站起身,与校长的杯子轻轻碰了一下说:“那位翻译徐先生果然是青年才俊,风度翩翩。以前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今日有缘得见,这可真是天赐良机。校长先生既然有意引荐,好啊!用中国话说,恭敬不如从命!那就有劳校长先生了。”

南京大学校长彬彬有礼的伸出右手,客气的说了一句:“您请。”

于是,赛珍珠跟在校长身后,款款走到徐志摩身旁。

徐志摩见南京大学校长带了一名外国女士前来,礼貌的微笑面对。三个人礼貌的彼此碰了一下手中的高脚酒杯。

南京大学校长风趣的对徐志摩介绍说:“徐先生,这位是布克夫人、帕尔巴克女士,我们的英国文学教师。她是个中国通,因为喜欢名妓赛金花,现在她有一个让我们听起来心热的中国名字赛珍珠。是美利坚合众国著名的大作家,曾经获得过普利策小说奖。当然了,她对中国情有独钟。”

徐志摩打量了一下身材高大、白皮肤、眼眸明亮的赛珍珠,又和赛珍珠碰了一下高脚杯,礼貌性的轻轻舔了一口酒,说:“幸会!文学同行。请多关照!”

赛珍珠笑意盈盈的说:“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真容,真是三生有幸啊。”

徐志摩谦虚的说:“徐某不才,以后还望赛珍珠女士多多指教。”

赛珍珠热情洋溢的说:“徐先生过谦了,指教不敢。徐先生是海内外闻名的青年才俊,我读过您的诗集,以前未见其人,但早闻其名。我赛珍珠今年31岁,徐先生青春几何呀?”

徐志摩说:“徐某虚度二十八春。真是想不到,您的中国话说得如此纯正、流利。”

南京大学校长趁机说:“两位都是中西方文艺、文学界名人,社会名流。大家认识了,彼此就是朋友,以后多多交流、来往。”

三个人的酒杯再次碰到一起,大家异口同声的说:“一定!一定!”

赛珍珠面向徐志摩,深情地说:“徐先生,等舞会开始的时候,咱们一起跳个舞怎么样?”

徐志摩笑容可掬的说:“好的,恭敬不如从命喽!”

南京大学校长、赛珍珠回到自己的酒桌坐定。

南京大学校长意犹未尽的介绍说:“这位徐志摩先生文学方面的造诣颇深,可惜呀!他的人生本是辉煌的,却婚姻不顺。”

赛珍珠颇感兴趣的说:“哦,是吗?怎么回事?”

南京大学校长努了努嘴,说:“徐志摩先生的内心是喜欢那位,就是坐在那里的那位林微因,林小姐。”

赛珍珠顺着校长的目光看过去,林微因夫妇二人在与朋友们饮酒畅谈,徐志摩的眼光时不时瞄向林微因。

赛珍珠耸了耸肩膀,不解的问:“这位徐先生似乎并未得到那位林小姐的芳心啊,似乎那位林小姐已经名花有主了。”

南京大学校长感慨的说:“是啊!徐志摩先生为追求他心目中的真正的爱情,极力追求林徽因小姐,不惜与原配夫人离了婚,真是性情中人啊。”

赛珍珠说:“这位徐志摩先生,真真是个敢爱敢恨的男子汉!为追求爱情不惜一切。他的这些举动倒是很符合我们西方的婚恋观念。”

说到这里,赛珍珠自顾自的喝了一口酒,伤感的说:“徐志摩先生在这方面比我强多了!您是知道的,我和丈夫约翰.洛辛.布克结婚已有七年。对于这段婚姻,我一开始就不那么满意。阴差阳错呀!因为我所信仰的宗教不允许离婚,再加上孩子的缘故,只得与丈夫依然厮守着,虽然说这个婚姻并无爱情。”

赛珍珠无奈的又一次耸了耸肩膀。

这时,舞蹈音乐声响起。

徐志摩彬彬有礼的走过来,微笑着礼貌的邀请赛珍珠跳舞。

赛珍珠兴奋的站起身,与徐志摩热情奔放的相拥舞蹈起来。

一曲终了,徐志摩笑着和赛珍珠说:“以后我们可以多多书信交流。” 

赛珍珠喜形于色,彬彬有礼的微笑着点头。

    一天的都主教办公室内。

施有福说:“对于这位徐志摩先生,我了解的也不是太多。”

都主教介绍说:“1917年,徐志摩认识了梁启超,也就是梁思成的父亲。并且拜梁启超为师。对于徐志摩来说,梁启超是他的第一任思想启蒙老师,也是带给他影响最深的一名老师!在梁启超的身上,他学到了更多更加开放的思想,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西方的结婚恋爱的自由。”

施有福饶有兴致的说:“难怪呀,这就很有意思了。梁启超可是一位思想大师呢。”

都主教说:“自古佳人爱才子!才子爱佳人。徐志摩的文采,徐志摩的风流引得无数的女子为他倾倒!其中就有一位来自异国他乡的才女也被他的文采所深深地折服!这位女子就是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她是一位闻名世界的女作家,曾经获得过普利策小说奖,以后有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施有福津津有味的听都主教讲述。端起茶杯喝了口茶,说:“大作家赛珍珠文学创作的前途不可限量。她情有所托,不知结果如何呀?那位诗人徐志摩,我倒是读过他的诗,很有情调的。堪称青年才俊呀。”

都主教说:“赛珍珠热情好客,愿意结交中国文化艺术名人。曾经几次提醒过我,让我为她物色中国文化艺术名人,以便结交。施先生,您就是理想的一位。在中国文化界,徐志摩、梅兰芳、胡适、林语堂、老舍等人,都是她家的座上客。我希望你们能有中西方文化艺术上的交流切磋并卓有成效。”

【编辑:南栀北辰】

  • 2024-06-26 08:59:18
    网友: 清风明月

    中国文学史上的鸿篇巨著《水浒传》、《三国演义》其文学价值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忠义、正义、爱民、血性情怀备受世人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