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婺源被评选为30个中国美丽县城之一时,我就萌发了寻找时机再游婺源的愿望。2016年春节过后的3月12日,我们一群游友迎着初春和煦的阳光,踏上了婺源旅游风景区两日自驾游的旅程。
自从婺源被开发成为美丽乡村旅游景区以来,我去过了两次。记忆犹新的是,第一次我们紧跟旅游开发的脚步,当婺源敞开胸襟欢迎四方游客时,涛哥和我两家六口人就开着私家车去游览观赏了。那时路还没有修好,车也是一辆旧面包,等返回到九景高速时,六人全都成了“灰人”。但第一次欣赏婺源乡村美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原汁原味的景色就像含苞初放的少女“犹抱琵琶半遮面”,那时开发的景点都是现在常规热门景点——江湾、晓起和李坑。这次我们13人组合驾驶两辆CRV和一辆轿车,却是奔着婺源核心景区篁岭而去的。
在一路的说笑和期盼中,两个小时的全程高速很快就过去了,我们路过汪口村并短暂停留在公路边,在路旁四周远眺乡村美丽风景。抬眼可见徽派房屋建筑的村庄就坐落在河流旁,村庄周边是刚刚泛出黄色的油菜地和青翠碧绿的山峦丘岭,河对面岸边有一条水泥小道围绕村庄蜿蜒延伸;河水被一座拦水坝阻挡,碧水漫过拦水坝时,溅起朵朵白色小浪花连成一片,下游不远处还有一溜竹排停靠在河岸边等待游人。看到这一派乡村生态游景色就足够让城里人爽心悦目了。
汪口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古称永川,因地处双河汇合口,碧水汪汪而得此名。汪口村山环水绕、风景秀丽、人杰地灵,是古徽州一方“徽秀钟灵”之地。村内有个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俞氏宗祠,被专家誉为“建筑艺术宝库”,现已是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这里文风鼎盛、人文蔚起、著书立说,经科举中进士者就有14人,出任七品以上官员73人,还走出了一大批的徽商富贾和杏林精英,以及擅长篆刻、书画的名士贤达。2002年汪口被授予“中国民俗文化村”和“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
不敢多停留,我们一行游学人驾车继续向核心景区挺进,路过江湾景区的岔路口时,游友们也只是远远观望了一眼江湾村的建筑群和游人如织的场面,就又匆匆赶路了。快要抵达篁岭登山索道缆车站附近,我们先就近用完午餐,品尝当地农家土菜后,就径直去索道缆车入口处候乘缆车。在等待涛哥去售票处换票的空隙,我们聚在门前拍照,但见缆车站房屋也是典型徽派建筑,门头上还打出一条横幅,上写着“坐上高铁‘瞰’花海——高姐带你空中游篁岭”,好煽情哟,心中不免一热。
涛哥很快换回了山上一晚住宿和来回索道缆车联票,发给每人一张,并告诉大家:“山上住宿是大床,男女搭配好两人一张床。”我们一行13人,除了四对夫妻,还有三男二女落单,有人正在盘算,结果游友小家碧玉大声宣布同性一张床,说完驴友们就分别钻进了四人一组的上山缆车。
篁岭索道是婺源第一条载人观光索道,全长960米,高差195米,空中运行时间为16分钟。乘坐篁岭观光索道是一次高空揽胜的体验过程,我们在缆车里尽情欣赏着车外的梯田风光,黄色油菜花簇簇点点,高低错落,风吹左右摇摆。尽管油菜花尚未完全绽放,没有金灿灿一片耀眼的景象,但层层梯田的嫩黄景色在山涧逐渐散开的云雾中不断地连片显现和扩大,也能让游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观赏油菜花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新鲜事物,高空鸟瞰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更是头一次,大家都有新鲜感,忘情地看着窗外。我们还没回过神来就到了索道上站,只好随着人流来到出站附近最高处,朝着山下梯田作了一次回头瞭望。出了上站是一个较开阔的地带,此处聚集了不少人在此拍照,一旁还有“篁岭景区导览图”和“篁岭十大看点”宣传牌。
我们按照导览图沿着进村小路朝天街入口走去,先经过十大景点之一的“冒险森林”,都没敢上去一试;随后来到民俗展览馆和竹山书院,匆匆浏览了婺源当地民风民俗。因要到宾馆办理入住手续,在天街沿路没有细心观览,快走到天街尽头时,才找到了下榻宾馆“篁岭精品度假酒店”,办完手续住进房间,已过下午两点。
“两点半楼下大堂集中,去‘垒心桥’高空栈道观赏梯田花海。”细人提议说道。
“好呐。”众游人齐声回道,语气中充满了对篁岭美景的热切期待。
宾馆休息了一会儿,大家精神倍增地集聚在大堂里,全然一副游客行头,相互欣赏打趣一番后出发了。来到了天街牌坊前仔细观赏,此牌坊可谓篁岭一绝,典型的古代牌坊建筑式样,三层屋檐,由石柱、石块和石雕垒砌而成,做得十分精细,许多石雕镂刻成动物、人物造型及活动场景,还有一些镂空砖雕镶嵌,这些图案组合似乎隐含了一个个故事或传说。
“给我在牌坊前来一张。”小家碧玉嚷着让带了单反相机的龙哥照相,龙哥俨然像职业摄影师动作,“咔嚓”一声就给小家碧玉照了一张。前几次游学,只有涛哥携带高级照相器材,成为我们一群游学人的专业摄影师,龙哥这次带了单反相机帮着拍照,涛哥自然轻松、自由了许多,有更多的时间陪着夫人花花照相,花花一路上一脸的灿烂。
“看,远处高低错落的云中梯田好美呀!”大家一走出牌坊门后,支主席个高,望着远方山涧说道。我们循着支主席手指的方向,看见远处有一座钢索斜拉桥横在山涧上,桥上隐约可见黑压压的人群在移动。原来这就是十大看点之一的垒心桥高空栈道观赏云海梯田。我们加快步伐,沿着山中水泥路朝向高空栈道奔去。
来到高空栈道路口一瞧,路面由看起来像是木板的人工材料铺就,大约两米宽,两边是米把高的铝合金与钢丝网构成的护栏,桥全长有二三百米,落差高度一百余米。走上去感觉很安全,视野非常开阔,能看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的层层梯田,有的青翠有的泛黄,远处峰峦叠翠云雾缭绕,还可远眺篁岭徽州古村,景观十分怡人养眼,的确有一种“梯云人家、梦幻田园”的感觉。我们来游览的季节早了点,加上山上海拔的缘故,梯田里油菜花尚未盛开,否则景色会更加恢弘壮观。在桥上,大家边欣赏美景,边照相留影,洋溢着开春以来首次游学的欢快气息,露出了发自心底的微笑。
走到桥的另一端,还有钢制的楼梯台阶通向最高处的观景台,让游人登高望远,万亩梯田尽收眼帘。我选择了一个角度,用手机给平教授照了一张相片,背景就是“梯云人家”的篁岭古村和“梦幻田园”的丘岭梯田,其中还有一座吊索桥。一查导览图便知,此索桥即是“卧云桥”,因处于位置较低的山涧,经常有云雾聚集环绕,故得此名“卧云桥”和此处景点“云里观花”。
离开垒心桥,我们行进在花海梯田中,可近距离观赏油菜花,并从卧云桥上通过,去了“世界爱情地标——爱心田”景点。这也是十大看点之一,显然是一处人造景观:在十几平米见方的水泥石块平台上竖着一把心形铁质大锁,锁中间有一心形空洞,引来情侣们争着把头放在锁中间空洞处照相留念。在此世外桃源般的花海丛中建造此景,寓意情侣永结同心、白头偕老,经营好自己的爱情田。也许是都过了这个年龄,我们一行游人没有在此留下“锁心”照片,继续沿着田间小路向下一个看点“水口红豆杉森林”走去。一路上龙哥给小家碧玉和白云照了不少美照,留下了“护花使者杨院士”的佳话。
下午四时许,走进红豆杉森林,有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味道,保持完好的石径小路,伸展在高大密布的灌木丛中,完全没有先前开阔的视野。红豆杉树粗细不等,散在分布,有一处两颗高大红豆杉就在路旁,似乎都被火焚过,其中一颗还空心了一边,但它们依然挺拔地活着,大家免不了在此处停留拍照。一刻钟功夫就穿过了这片森林,来到了离篁岭古村不远处,我们寻小路又插进了山上古村的天街,再次欣赏天街两旁的店铺和作坊。有一叫篁岭画廊的作坊,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这里有艺术画像、人物肖像,也有素描和漫画,琳琅满目的作品都放在作坊外的空地上。画画者戴着鸭舌帽,就坐在一张桌子旁,旁边摆放着画画工具和几张椅子,等待游客上来当场作画。现成的作品里好像有姜文、郭德纲的素描。走进画室作坊参观,我让皎洁和小家碧玉分别坐在窗户两旁,照了一张“别有洞天”的相片,能让人遐想连篇......
晚餐我们有意选择在天街食府进餐,品尝当地特色饮食,体验山民饮食文化,特选了“绿茶焖老鸭”“清蒸荷包红鲤鱼”“丛菜猪肉”等,辛苦了一天的游友们美餐了一顿。
第二天,我们游览篁岭古村落系列景观,围绕“晒秋人家”核心景点展开。我们由天街上的一条小道拾级而上,首先来到半山腰处的村中一口水井(水口)旁,周围几颗杏树开着小白花。水井附近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徽式二层建筑,叫“怡心楼”,全是镂空的木质门窗,油漆斑驳,但细腻的雕刻建筑值得观赏。水口这里是一块开阔地,视野较宽广,可以看到高低分布的古村房舍大部分,遗憾的是没有晒秋景色(现是早春)。游友们朝上下左右方向拍摄了不少照片,过足了照相瘾,然后去了典型徽派豪宅“五桂堂”游览。 五桂堂是篁岭十大看点之一。据考,五桂堂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整个建筑工于布局,大气雅致,集石雕、砖雕和木雕于一体,实属罕见的徽派豪宅。进入堂屋,正中摆放了一张八仙桌,桌子四周横档都雕刻了图案。堂屋紧靠桌子一面有一个雕花的旧木制供台,台上一边放着镜子,另一边放着家族先人画像。门前有一个大缸,缸上方两边屋顶悬挂着仿古宫灯。堂屋两侧厢房是由木板构成墙壁,墙壁上雕刻了许多细密的木雕图案。
出了五桂堂,我返回到看点之一的“怪屋”,先前人多未进去,现趁人少进去大胆体验一番。跨过了歪歪斜斜的楼梯,走进了倒屋,屋顶房梁在下,木板地面在上,墙壁上的所有装饰如字画、对联、壁灯和家用桌子、凳子等全是颠倒的。我小心翼翼地走在屋顶内面梁柱上,是有点神经错乱的感觉,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在篁岭古村最高处转悠,我误打误撞地闯入了一个未装修完善的房间,不知是否是“晒工坊”。据介绍,晒工坊、观景台、摄影吧三处是最佳的“晒秋人家”观景点。此屋门对面就是用来作为晒台的窗户,像极了“似水年华”中的那扇窗,窗外望到的是整个村落。篁岭古村属典型山居村落,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据说,天街食府旁的晒秋观景台,以前是全村的“广播台”,正对着全村的位置,只要村长拿着铁皮喇叭喊咶,全村都听得到。“广播”内容丰富,有村务通知、请酒接客、紧急救助,也有受委屈的妇人在此泄愤,族人的喜怒哀乐在此轮番流露,很有意思。游完“晒秋人家”几处房屋,虽尚未看到被晒的农作物,但晒架还放在原处,可以想象出秋天古村的庞大晒秋场面。
再次返回到天街上,天下起了小雨,雨中漫步天街别有一番风情。走在用青石板与条石铺就的步行街上,我仔细打量这条被誉为明清商铺古街的天街,似玉带将经典古建筑串接,徽式商铺林立,应有尽有,前店后坊,好似一幅流动的缩写版“清明上河图”。各类门店商铺都高挂着红灯笼,但门头装饰各有千秋,有木雕的,有砖雕的,有突出的,有平面的,清一色的徽派建筑风格。例如小吃店面“汪一挑混沌”“桥上桥米线”“豆腐脑” 等,都是二层楼的徽派建筑店铺,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木雕门窗古朴庄重。还有一些工艺品纪念品商铺如“画皮”“瓷语轩”“菩提树”等,可满足游客购买小纪念品的意愿。天街布局风格与徽式古村建筑协调统一,适合游客在周末、假期来游玩、购物,陶冶心情、放飞思绪。
我从天街的一个小路口,向下快步走到一处绝妙之地,见外围一堵矮墙上写着“天界篁岭”,墙外远景就是广袤的油菜花地和青山翠岭。此地不大,有水池、石头和小桥,还有人工制作的冒气“窗口”正冒着缕缕白气,置身于此,倒像是在人间仙境。
游学到此,接近尾声。其实,婺源篁岭景区地处石耳山脉,面积15平方公里,由索道空中揽胜、村落天街访古、梯田花海寻芳、民俗晒秋拾趣等游览区域组合而成;其风景可以概括为:一座山居村落,百家徽派建筑,千棵古树环抱,万亩梯田簇拥。至此细人我对篁岭游学感慨万分:如果说婺源的古村落是中国古建筑的大观园,那么篁岭无疑是大观园里一朵雅致动人的奇葩;篁岭古村既是自然的宠儿,也是人文的杰作,更是造物主遗落在人间的一块美玉。婺源入选中国最美30县,实属当之无愧。我再次看到了婺源的美丽和体验了婺源的风采,婺源因篁岭而更加具有魅力,随 “篁岭晒秋”而天下闻名。
【编辑: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