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两天2020年元旦就要来临。清晨的石家庄静悄悄,完全没有新年将要到来的迹象。我们迎着微微凌厉的西北风,朝着西北方向又出发了,目的地是平山县境内我心中久仰的红色圣地西柏坡。
出了市区,基本上是走高速(西柏坡高速),手机导航80多公里也就一个小时多一点就能抵达。一路上山色灰蒙单一,树木几乎没有叶子,一片北国冬天萧瑟景象,高速道上行车也稀少。这一切并没有动摇我们去参观红色西柏坡的向往和信心。
当我们抵达西柏坡时,太阳在天空也露出了笑脸,把阳光洒在了共和国先烈奋斗过的这一片山岗上。我们很快来到“西柏坡红旅小镇”,见小镇的街口就立着一块大岩石,上面写着这七个红色大字。旁边是“毛泽东展馆”,凭身份证登记进去参观、瞻仰毛泽东生平事迹。这里有毛泽东立身铜像、源远流长毛家史、毛氏家族家训(《百字铭训》)、少年毛泽东、曲折爱情伴终生、儿女情长思不尽、情操高尚兴趣广等,展示了毛泽东不平凡的一生。从他的少年“立志诗”和“咏蛙”,就可以领略到毛泽东的伟大志向和不凡气度。
来到西柏坡,重点是参观“西柏坡纪念馆”,亲身感受“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是如何的波澜壮阔,体味“进京赶考”是怎样的惊心动魄。从小镇的十大元帅半身雕塑旁经过,由讲解员带领我们走向纪念馆。讲解员说,游客多时,这里的电瓶交通车生意火红,往来小镇与纪念馆要半个多小时,许多游客选择乘坐电瓶车。说完,她带我们从小镇穿插一个上坡小路来到大路。一到大路口,就见到一组群雕石碑,上面写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红色大字。我心中不免一热,心潮澎湃,加快了脚步,朝西柏坡纪念馆方向径直走去。
走进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这里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同志旧居及军委作战室、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董必武旧居,他当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和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旧居就是一间房,摆着一张床和一个办公桌,“中国人民银行”即在此处题写的。接着来到刘少奇旧居,房间也很简陋,与他当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工委书记、华北局书记以及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等要职似乎不相匹配。在这里,他主持召开过重要会议,领导土改工作,亲笔起草大量工作总结和报告。
出了刘少奇旧居后,快速浏览了新华通讯社旧址,我们来到中共中央军委作战室参观,这里是中央军委、人民解放军总部指挥作战的中心和军委作战部办公的地方。虽然房子大一点,但也是长方形的一间,中间放着三张长方桌子并行排列,每张桌子配了四把椅子,布置简单整齐,墙角有一个木橱柜。很难想象,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在此指挥了二十三次较大规模的解放战役,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即在此指挥。战役期间,作战室的参谋人员每日都要对全国各战场大量的敌我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整理,随时向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图案,就是作战室同志们在此讨论、设计的。作战室虽小,却汇集了海量信息,解放战争许多重大决策在此拍板和重要战役在此组织。
出了作战室,讲解员把我们领到毛泽东寝室及办公地方。先进入一个小院子,院子中有一个石磨和一棵已经落叶的枣树。房屋同样是土坯墙木梁顶,只是间数多一点,有办公室、寝室、资料室等。办公室里摆放着从国民党手中缴获来的旧皮沙发与茶几,办公桌上还有当年的茶杯、笔筒、墨砚和烟灰缸,桌子后靠墙有一个简易的书架,旁边有一个脸盆架,仅此而已。可想而知,一代伟人毛泽东就是在这样艰苦条件下完成了他伟大而又传奇的人生转折。
之后,我们又来到了周恩来的旧居参观浏览。在这里,周恩来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的身份,参与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工作,配合毛泽东粉碎蒋介石、傅作义偷袭石家庄的阴谋,参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三大战役和全国解放战争,同国民党和平代表进行会谈,组织邀请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商谈建国大计等。他的寝室是一张行军床,会客厅里摆放着一对木椅和两个并排放的六格书架。
最后,我们匆匆参观了任弼时的寝室及办公旧址,两间房子紧邻,都很狭小,室内摆设保持原样。怀着对伟人的崇敬,我们离开了中共领导人的旧居,从防空洞里走了一趟,出来的对面就是朱德的旧居。远远看去,朱德旧居像是背靠山坡的窑洞,三间并排,圆拱门窗。走近一瞧,中间一间是会客室,两边分别是办公室和寝室。屋内的家具同样很简陋,办公桌上的电话机十分陈旧,老式煤油灯被摸的有些发亮。办公室侧窗下有一套铁制桌椅,可以收起行军,据说是战利品。屋前场地宽敞,周边没有房屋,是一个安静的读书、休息环境。据讲解员介绍,朱德旧居算是西柏坡这里最好的房屋,地势较高,冬暖夏凉,环境优雅,视野开阔,春夏季节屋顶上还有绿色的植被。
还有很多领导人如彭德怀、习仲勋、邓小平、陈毅、李先念等人的住室,因冬季游客稀少,没有对外开放,我们也只能从屋前匆匆走过。
不一会,我们来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建筑,这是一个独立的南北走向的平房,南端有两个圆拱门。进去后,里面空旷,没有固定的桌椅,紧靠最里端(北端)随意放了一张桌子和几张凳子。讲解员告述我们,当时开会都是自己带凳子,先来的靠前坐。这足以能够表明,当时的民主气氛是十分浓厚的。这次会议作出了重要决议,指出在全国胜利局面下,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中心必须由乡村移到城市,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并要求全党同志:永远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革命到底。
中共中央旧址是西柏坡纪念馆的重要组成部分,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述领导人旧居等文物、旧址被列入对外开放参观。旧址内一间间土墙泥顶的小平房、一件件朴素整洁的办公生活用品,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时期的艰苦岁月,讴歌了领袖们在这里为新中国奠基的丰功伟绩,让人看后肃然起敬、深受教育。
浏览完领袖们旧址,我们又进入西柏坡纪念馆室内参观。纪念馆为三层楼建筑,我们来到一楼大厅大型浮雕面前,瞻仰领袖人物集体风采,感悟他们为何走进西柏坡。原来,1947年初,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解放区失败后,改为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3月18日,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在延安枣林沟,中共中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组成中央前委,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刘少奇、朱德等组成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优越的战略位置、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同年5月,中央工委进驻建屏(今平山)县西柏坡。
我们从一楼大厅“走进西柏坡”开始参观,了解到西柏坡位于滹沱河北岸,曾是有名的鱼米之乡,被聂荣臻赞誉为“晋察冀的乌克兰”。一楼一到五展室,分别介绍刘少奇、朱德等人带领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开展土地革命、解放石家庄以及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来到西柏坡和指挥三大战役;1948年春,全国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一路走来的中央前委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东渡黄河,移驻西柏坡,有力地领导和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二楼有六、七、八三个展室,分别介绍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等内容,其中八展室是演播厅。三楼也有三个展室,分别展示“描绘蓝图”“难忘岁月”(领导人风采)和“走向复兴”。第九展室“描绘蓝图”介绍了在西柏坡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确立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构建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本政治制度,制定了新中国经济建设方针,提出了新中国外交工作基本原则,规划了新中国文化教育事业;1949年3月,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第十展室“难忘岁月”主要介绍领导人风采。其实,第十一展室“走向复兴”是后来增加的,历史的车轮已经驶过70个春秋,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柏坡描绘的新中国蓝图早已变成现实,他们所铸就的西柏坡精神将激励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走出西柏坡纪念馆,思想得到了一次新的洗礼,认识有了一次新的升华。站在中央前委五人雕像之前,看到红色塑花坛上金灿灿的七个大字“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心中感概万千:西柏坡不愧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也是和平时期中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5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当我走向西柏坡纪念碑广场时,这种内心感受更加强烈:西柏坡,你是红色的西柏坡,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要让你的历史告诉未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华民族复兴路上更需要“赶考”精神与自信。
【编辑:王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