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种孩童的执着,那么一定是与父母相聚。”
2014年的夏天,身为小学生的三小只早已经进入了暑假生活。没有多少担忧,没有多少烦恼,有的话也是些许小琐事,只有毛毯般的厚重。在我的记忆里,那年暑假最值得珍藏的或许是四张车票的票根。
“奶奶,我们什么时候去梅州?”弟弟嘴里还没咀嚼完食物,见奶奶把最后一盘菜端出来,便口齿不清地问着。我和妹妹也满眼期待的望着奶奶。奶奶放下那盘西红柿炒蛋,眼里透露出丝丝缕缕的愁感,慢声叹气:“咳~,你们爸妈在那边做事,那边天气更热,去了也可能待在屋里,更何况买这个房子还欠下了几万外债,哪有时间陪你们玩呢?而且去广东的车费来回要几百块钱,在那边吃喝又更贵。我看啊,还不如就留在江西!”听到这儿,我们不禁顿感失落。
在收碗筷之际,奶奶打破了沉闷,提了一嘴:“要是你们可以赚到去的车费,那我们就去广东。巷子转角那边有‘拉灯泡’的 ,一角两分一束,十束一捆。你们会做的话,我就去拿。”奶奶想让我们知难而退,因为她未曾见过我们嘴上说想念父母,只觉得我们每天看电视,可以被评为“电视积极分子”。此刻弟弟发声:“好,我们会做。”奶奶只听到弟弟的回答还不够认可,于是她又问问我和妹妹的意见。我和妹妹异口同声地回答:“没问题!”奶奶在听到我们仨人意见一致的情况下,准备去巷口王阿姨那里拿点货给我们试做。
一小束灯泡线是由49根小线组成,5分钟可以拉出一小束,一小时可以做出一捆。我们在试做的过程中觉得挺好 ,于是一口气订了250捆,250捆意味着可以获得300元的报酬。一张车票要72元,4张要288元,一般打小零工要凑整,以免去找钱的麻烦。所以,以奶奶的名义拿了250捆的货。但由于家里放不下,我们决定每天做20捆,第二天奶奶用蛇皮袋装好交货,返途时再带没做好的货回来。
一天,两天,三天……我们企图放弃,可心里却有一股渐渐发浓的暗流,愈加浓郁,它不允许我们那么做。“拉灯泡”这个活其实随时可以放弃,哪怕是和阿姨说定了,在这儿的街坊四邻大多是“空巢老人”和“空巢小孩”,又有谁不想赚点小钱呢?
做到第五天的时候,我们抱怨横生,大拇指和食指已经被灯泡线上的铝片划出了几道口子。那口子有深有浅,有长有短。但我们也只是自怨自艾,不曾耍什么小脾气。7月15号是第13天,这天我们已经上交了240捆,还差10捆。三小只在沙发上盘算着,此时,妹妹提出了一个想法:“要不最后十捆,我们边看电视边做?”这个提议倒是想一块去了。那最后十捆货应该是做的最慢的。有趣的是,弟弟十个手指有七个包裹着创口贴。
那年是当“空巢小孩”的第一年,那个酷热的夏天依旧有六口之家相聚,那四张票根还锁在存钱罐里……
【编辑:南栀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