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谭天如(散文)

作者:仁友    发表时间: 2024-11-17 14:27:11     阅读量: 515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入冬已经颇久,气温突然下降。而在县文联的精心组织下,莲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晓斌同志在文体中心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谭天如诗歌欣赏》,为我们奉献了一顿丰富的精神与知识的盛宴,让人热血沸腾。通过聆听李晓斌副主席的讲座,我对谭天如大师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作为一位莲花人,我为莲花有这样的大师而感到骄傲与自豪。现在谈谈我对谭天如大师的理解,旨在抛砖引玉。

    一、一代禅师誉海内,勤于研学富创新一一堪称“禅者"经典

   谭天如,俗姓谭,字天如,法号惟则,故又称释惟则,现江西省莲花县神泉乡桃岭村人。出生于贫困家庭,从小给地主放牛为生,14岁时遇到贵人大僧海印如禅师,推荐其到禾山甘露禅院出家为僧,开启了其不平凡的人生。天如禅师一生悟性极高,其一生熟读万卷书,躬行千里路。“天如"来自于《诗经》中的《小雅》,为了纪念他,我县建有“天如公园”。他喜游山水,吸取万物之灵气,见山见水都是佛,在此我称其为第二个“徐霞客"。他创建苏州狮子林,这是其晚年居住的地方,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其中的一石一木,即有源由,堪称江南园林的典范,至今仍是旅游胜地。作为一名禅师,劝人为善仍其根本,因此,天如禅师一生向善,为佛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创作的《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净土或问》、《十戒法图说》、《精要语录》对元朝以后的佛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开创了新学风,同时也奠定了天如禅师在佛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所以我们说天如首先是一名禅门大师,一代佛学伟人。其名声远在县外,江浙一带更盛。他敢于创新、致力佛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发扬。

      二、以禅入诗、平易之中见真情一一堪称“智者"典范

      天如禅师能以禅入诗,用诗意的笔触,直指漂泊的僧侣生涯抒写出佛学的感悟,为元朝的诗坛荡发出一丝丝生机。天如秉承中峰禅师的法脉,掉臂横行于各宗派教义之中,在禅林萧条之际与其师开创新学风,实为高明之举。

    “及时不自惜,时去空伤情。”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扫除自己闲枝叶,不打诸方烂葛藤。"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读出天如禅师的机趣与开悟,我们无不惊叹天如禅师的高明之处一一以其生活的真实感受,揭示出人生的哲理,劝人为善,教人做人一一要珍惜时间,学会换位思考,要经常反省自己,除去杂念;“截断红尘石万寻,冲天碧落松千尺。”更表达出他致力佛学的决心和信心一一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天如禅师不但机趣、开悟,而且善于隐情于景。万物皆有灵性,人更有怜悯之情。于是在天如禅师的笔下,虽然没有正面抨击朝政,揭示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但是他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水到渠成"之中寄情于景,表现出江南水乡老百姓生活的艰辛及无奈:起早贪黑,辛勤劳作;水灾泛难,弃耕捕鱼……这种同情之心隐含于字里行间,堪称“智者”的典范。

竹根犬吠隔溪西,湖雁声高木叶飞。

近听始知双橹响,一灯浮水夜船归。

《湖村庵即事》

开渠筑岸护低田,坐听邻翁说去年。

卖却犁锄买渔网,儿童荡桨到床前。

《绝句》

    这些诗句读起来是描写禅师的所见所闻,看似平凡,实为神来之笔,字里行间隐藏百姓生活的艰辛,更藏着作者对百姓的怜悯之情,读来亲切自然。

  三、一生成就非禅学,善诗工书是奇才一一堪称“痴者”之最

    天如禅师是一位从莲花走出去的和尚,出生贫苦,他为什么会被后人尊为儒学大师?帝师授予他“佛心普济文惠大辩禅师",赐“金襕伽梨衣"?我认为这是天如禅师一生痴心研究佛典的精神和行动是分不开。他是具有“钉子"精神的典范,潜心钻研,虚心好学,因此从偏僻的山区走进了繁华的苏州,为的是见多识广,广纳博学之士,成己一生之愿。所以我们认为他结茆苏州闹市,创建了千古永叹的禅林,苏州造就了天如,天如造就了苏州!正是天如禅师天生的“痴情"一一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方能开宗立派,开创我国佛学发展的新境界。

      天如禅师天生是个痴者,因此,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不仅表现在佛学的研究方面,而且在诗歌文学的创作上也是如此。“几回立尽三更月,一字搜穷万劫心”!这是何等的痴情与执着,为了用好一个字都“搜穷万劫心”,比起“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更令人叹服。正是因为天如禅师的痴情与执着,才有了《狮子林别录》及《天如集》问世,才有入选《元诗别裁集》的作品一一《湖村庵即事》,才会在《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单列了辞条……

      同时,天如禅师不但善诗,而且工书。他创作的书法饮誉古今,现在仍然是我们学习书法的碑帖首先。对于一个出生贫苦,没有文化基础的山区孩子,应该说是奇才。他的所有成就的取得都来自于他的“痴情"与悟性!触类旁通方显其平凡与伟大之处。

     听君一堂课,胜读十年书。谭天如大师作为我们莲花史册上的名人,元朝佛学发展的里程碑,我却知之甚少,深感愧疚。同时,我们今后要在挖掘、宣传天如禅师这篇文章上下点真功夫,让其继续发光发热,开创莲花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编辑:南栀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