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喧嚣与纷扰中待久了,心中便越发渴望探寻那些隐匿于乡间的古村落,仿佛那里有着能洗净灵魂尘埃的神奇力量。行走在琉璃乡,我踏上了前往何坊村的路途。一路上,田野的风光如同画卷般在车窗外交替展开,金黄的油菜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似乎在向我致以欢迎的姿态。当汽车逐渐靠近何坊村时,心中莫名地涌起一阵期待与激动。
进入村子,一种宁静的气息扑面而来。然而,村内古建筑所剩无几,仿佛是一场岁月的浩劫过后,只留下了星星点点的遗迹。几座门楼孤立在那里,像是一个个孤独的守望者,虽依然倔强地挺立,却难掩沧桑之感。那斑驳的墙壁,仿佛是岁月老人刻下的一道道皱纹,每一道纹理里都藏着往昔的记忆。
而在这几近寥落的村貌中,有一处古迹却宛如一颗耀眼的星,吸引着我的目光,那就是位于村东头的贞节牌坊。当我的目光聚焦到那座贞节牌坊时,心中不禁为之一振。这座隆昌石牌坊呈四柱三间式,全部由青石条构筑而成,虽然历经风雨的洗礼,却依然有着一种庄严肃穆的美。那青石条在阳光的照耀下,透着一种古朴而沉静的气息,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我走近它,脚下的泥石路凹凸不平,全然不见曾经石板路的平整,这泥泞的小路,就像岁月的创伤,横亘在消失岁月的道路上。我听闻过去有一条石板路从牌楼下面通过,如今石板已毁,这不仅仅是一条路的消逝,更像是一种与过去连接的纽带被切断。走在这条路凹凸不平的泥土路上,看到有村民从这经过走向田间。这是村民下田劳作必经之路,从这里走过的人们,或许带着对生活的希望,或许带着对丰收的憧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田间与家之间穿梭。
我的视线慢慢上移,“旌表饶士旦之妻吴氏贞节”的字样映入眼帘。“旌表”二字,带着封建王朝对女性贞节的一种褒奖与宣扬,却也让人不禁陷入对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深深思考。在封建礼教的漫长统治下,“贞节”这个概念对女性来说是一种沉重的枷锁。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女性的一生仿佛被贞节这一观念紧紧束缚,多少女子为了这一虚无的名声,将自己的青春、情感与梦想都深埋心底。我的心中逐渐泛起一种复杂的情绪。吴氏在那个时代,或许守着一份孤独和对丈夫的思念,在漫长的岁月里用自己的坚守换取了这座牌坊。这看似荣耀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女性压抑的情感和失去的自由呢?我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悲悯,但同时也对她的坚韧有了一种敬意。
再看牌坊上那“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徐本、兵部尚书总督两江军务那苏图、中宪大夫知抚州府事唐孝本、文朴郎知金溪县事叶重熙等奏准。清乾隆七年建”的字样,我的心中涌起对历史的深深敬畏。乾隆七年(1742年),至今已近三百年。在这近三百年的时光里,三百年的风雨,如同千万只手,在这牌坊上轻轻抚过、狠狠击打。它见证了朝代的更迭、社会的变迁,见证了无数的故事在这里上演又落幕。
细细欣赏牌坊上那些精美绝伦的图案,那上面依稀可见的精美图案令人叹为观止。我的情感又一次被深深触动。人物花草仿佛是一群灵动的精灵,在石间跳跃、嬉戏。那细腻的刻画,每一片花瓣、每一根叶脉都仿佛是工匠们倾注了心血的生命之作。鱼虫鸟兽也各有神韵,仿佛它们不是冰冷的石头,而是有着鲜活生命的生灵。麒麟狮子的威严庄重,龙凤祥云的绚丽神秘。那仕女的衣袂飘飘,仿佛在微风中轻轻舞动,她们的神态端庄而优雅,或许是描绘着古代女子的生活场景,或许是寓意着某种美好的品德。
我绕着牌坊缓缓踱步,用手轻轻触摸着那冰冷的青石条,试图去感受历史的温度。每一块石条都像是一页史书,记载着那个时代的建筑工艺、雕刻艺术以及社会文化。这牌坊不仅仅是一座纪念建筑,更是一部立体的史书,是何坊村历史的一个符号,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在民间的一种体现。
村子里很安静。我沿着泥石路在村子里漫步,路过那些残垣断壁的老屋,老屋的门板破旧不堪,有的半掩着,从里面透出一种陈旧的气息。屋内的景象已经模糊不清,只有那残垣断壁诉说着曾经的居住时光。一种凄凉之感油然而生。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村民们在这里生活的身影,他们在屋内生火做饭,在院子里晾晒衣物,在田间劳作一天后归来的疲惫模样。但随着时光的流逝,一切都渐渐消逝,只留下这些寂静的废墟。我心中不禁涌起一种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幸运的是,我在村子里遇到了琉璃中学的退休老师饶老师。他已经八十多岁了,他的眼神中透着岁月的沉静和沧桑,但当他开始讲述村庄的故事时,我仿佛看到了往昔的何坊村在眼前逐渐清晰起来。他说曾经的何坊村是多么的热闹,家族庞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的硝烟、自然灾害以及社会的发展变迁,很多建筑都逐渐毁坏。年轻的一代很多都已经外出打工,在外面世界里追逐新的梦想。
说到这座牌坊,他说,祖辈们对这座贞节牌坊充满了敬重,尽管岁月变迁,这种敬重依然传承了下来。从他的讲述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对村庄深深的热爱和眷恋,这种情感也感染了我。我开始从最初的失落中走出来,对何坊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同情。
告别饶老师后,我又回到了贞节牌坊下。此时的阳光斜斜地洒在牌坊上,为它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我静静地坐在牌坊旁边的石头上,闭上眼睛,想象着三百年前的场景。那时候,这条石板路或许还完整无缺,在牌坊下走过的人们,无论是骑着高头大马的官员,还是挑着担子的农夫,都会对这座牌坊投以敬重的目光。
而吴氏,她的一生或许平凡而又伟大,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她坚守着对丈夫的忠诚,用自己的品德书写了一段被历史铭记的故事。这座牌坊,就是她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一个永恒的标记。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何坊村像是一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但它的存在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足迹,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民间的传承与发展。那座贞节牌坊,虽然带着封建时代的烙印,但也是古代建筑艺术和雕刻艺术的瑰宝。
我深知,当我们回首历史的时候,这些古老的遗迹就是我们触摸过去的窗口。何坊村的贞节牌坊,它是何坊村的骄傲,也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的存在提醒着我们,在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传统与文化,要尊重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那些古老的故事永远在我们心中流传,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太阳渐渐西斜,我带着满心的感慨离开了何坊村。汽车缓缓驶离村子,我再次回头望去,那几座门楼和贞节牌坊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更加古朴而神秘。这座小小的村落,虽然古建筑所剩无几,但它却以独特的方式将历史的故事一直讲述下去,等待着更多的人来倾听、来探寻。
【编辑: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