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也塑造了我(随笔)

作者:松岚    发表时间: 2025-01-14 07:24:40     阅读量: 593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一句话真好用,既能帮自己开脱,又能安慰别人的绝妙句子。人会犯错,这是事实,但人在任何时候都能知道自己的过错是什么吗?答案是肯定不能。这并不是在批评人的虚伪,或者因为人不自觉不自律,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是在于错误本身存在一定的隐秘性,你不一定能发现,至少在当时你并没有感觉到存在错误,只是在结果出来后,根据因果关系,才发现原来问题出现在这里或者那里。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错误或者谬误既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你做的每一个行为,从自己的角度来说,可能不存在错误,从对方的角度来说,可能就错了;甚至,还有可能是这样:从自己的角度来说,可能没错,从对方的角度来说,也可能没错,但对于第三者来说,就错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或者后果。

善省者,应该可以从每一个别人的错误中发现自己的错误。我们可能都记得那位老教师的日记:“从教四十载,我塑造了学生,学生也塑造了我。”这是一位善于自省的老师,才有了这样一种非常有哲理的感悟。

事实上,表面上身为人“师”的我们,应该要常怀一份虚空的心境。我们并没有比学生更优秀,有些方面真的需要向学生学习。换句话说,有的时候,有些方面,我们的学生还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与学生之间是一种相互塑造的关系。当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是希望学生从“非我”中走向“真我”,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这种教育的过程中“反受教育”。这是一种意识反作用于存在的过程。

在一次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就有过一次“反受教育”的经历,在这次经历中,我认识到了“真我”。

事情从这里开始说起:我班的纪律委员和体育委员负责上午第二节课和下午第二节课课间的《十指操》,后来他们俩又进行了更细致的分工,体委负责上午,纪委负责下午。起初,我班的《十指操》做的还算整齐,成为了我班的一张名片,但之后,逐渐废弛,有的同学开始懒散对待,到了该做操的时间,故意到教室外游晃,或者以上厕所为借口不做操。10月16日,我找两委谈话,希望重整纲纪,把《十指操》重新管理起来。

纪委问:“他们不做操怎么办?”

我回复:“你的职责是到了该做操的时间,就到一体机上放出《十指操》的音频来,你不用管他们做不做。”

次日,体委纪委履行职责,及时播放《十指操》的视频,我在场监督,全班同学站立做操,非常整齐,十指操恢复了以前的状态。这种状态持续了一周左右,后因我突发疾病请假了,没有去检查做操情况。

病情好转后,一天,上午第二节课下课铃一响,我就去查看做操情况,发现有一男生不在教室,在走廊里游晃;在教室做操的同学也非常懒散,说说笑笑,非常不认真。这在我意料之中,人都是经不住突发检查的。我批评了全班同学,同时要求这男生按照班规写500字说明书。

男生反驳道:“是纪委告诉我想做就做,不想做可以不做的,可以出去。”他觉得很委屈,哭泣起来,很悲伤的样子。我没有再继续批评他,先让他回座位。

我把纪委叫到一旁,单独向他了解情况。纪委承认自己说过“不想做可以不做”,但没有说“可以出去。”纪委提醒我说: “是老师您告诉我的,我只管放视频,不用管他们做不做。”

面对这种情境,我的第一反应是:尴尬。但当时是镇静的,所以脑子里没有冒出“我这样说过吗”之类不负责任的句子,因为纪委讲的确实没错,当时我确实是这么讲的。为什么会这样跟他说呢?是考虑到让他突然重整做操纪律,其他同学会有逆反心理,担心他会受到同学的攻击,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就帮他降低难度,只管组织,不必监督,“恶人”由我来做。结果证明,我多虑了。这是我在这件事上所犯的第一个错误。嘴里可以说到“用人不疑”,行为上却没有做到。

我犯的第二个错误是:传递给纪委的信息不明确,不具体,以致他的理解与我想表达的效果发生了偏差。当我在安排这项工作的时候,就应该明确告诉他,每位同学都必须做操,不能随意外出,保持整体性。

晚自习的时候,那男生写了500字《说明书》,同纪委一起来到我办公室。男生先递给我《说明书》,随后纪委也递给我一页纸,说:“老师,对不起,这件事情错在我,不怪小禾,是我没有理解您的意思。这是我的500字《说明书》。”

顿时,我表情凝固,有种泪崩的感觉,其实最应该写《说明书》的是我啊!犯错的人是我啊!我应该先写1000字以上的《说明书》,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承认错误。

谨以此文作为对自己的惩罚,慰藉两位因我的过错写了500字《说明书》的同学。

谢谢你们塑造了我!



【编辑: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