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小场(⼀)(散文)

作者:一九公    发表时间: 2025-01-20 08:57:01     阅读量: 547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我家有一个场,是一个大约100平方米的小场。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想写一写关于我家小场的故事,一直未能提笔。倒不是无话可写,一是因为小场实在是小得可怜不值一写,二呢,有些内容在本人之前的一些小文中有所涉及,再写,也是老生常谈,没有新鲜的内容。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出生在赣西北一个边陲小山村。这里,山林茂密,植被繁多。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三才和谐,四季分明。我的童年,少年及部分青年都在这里度过。如果不是地理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居住分散,这里确是慧开禅师(名释绍昙)说的“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也许正是这种地理环境上的不足,成就了我的少年,也成就了我现在对少年时代美好的回忆。

山村从上往下,住着十多户人家,大部分是单居独屋,一屋一姓,往上数二到三代,几乎都是一人一姓一屋,后来逐步发展,人丁也就多了起来。一直到现在,这些屋场都还沿用原来一人一屋时的称呼:朝圣屋,玉明屋,梓华屋,才仪屋,庆华屋,太顺屋,等等。

我家原来不在现在的屋场居住,因为原住址经常发生火灾,家庭人丁逐步减少,眼看着快要灭绝之关键时刻,我祖父毅然放弃原住所,购买当时破败不堪的卢姓之屋,并在这里结婚生子,繁衍到现在,一百多年间与我祖父母有血缘关系的人口发展到了近三百人。

祖父购买的房屋,与其说叫屋,其实是残墙断垣。仅两间大约二三十平方米、东垮西塌、上盖茅草,既遮不住风也挡不了雨的一个窝蓬。唯一值钱的是一个面积约400平方米的屋场,长约七八丈、最宽处不足五丈,这个屋场在我们那个村子里也是最小的。屋场后面有一个高约三四丈高的高墈,墈上面是一块约半亩左右的水田;前面有一个五六丈长二丈宽的菜园,菜园前面是一个陡坡直达涧底。

祖父购买该房屋后,稍事修葺即行入住。后来我父母亲在东边加建两间土屋,我大哥结婚后,把原来祖父留下的老房子拆除、在西头建土屋两间,与我父亲所建的合在一起,东西各两间屋子,中间一间堂屋,房子占地约200平方米。整个房屋留有一个宽约一丈二尺的阶基,这在当时当地是很少见的,后来发现宽阶基的作用很大,过往行人及当地住民对此纷纷赞叹。初具规模的房屋,外面留有一片空场。虽是土房而且很小,但正宗的坐北朝南,也相当舒服。我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和少年。

场,作名词时,它的意思是众人聚集进行某桩事情的地方或事情发生的地方,比如会场、考场、篮球场、晒谷场、场地等,现在还有表示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比如磁场、引力场等。作为量词,它表示事情经过的次数,比如一场球赛、一场战斗、大笑一场等。

房屋初具规模后,我也六七岁了,我家的小场就显现了它的重要作用和不可磨灭的功勋。这里且不说农村的场地在收晒粮食季节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专就她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我用语言或许不能表达于万一。

由于家里房屋窄小且光线不好,家人非必要时,一般在阶基或场地里活动。我们家只要不是刮风或特别寒冷,都在阶基上就餐,来了客人也基本上在阶基上接待。



【编辑:杨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