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中的沙溪古镇(散文)

作者:羽衫    发表时间: 2025-02-05 14:05:32     阅读量: 770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烟雨中的江南古镇沙溪,值得我浓墨重彩地大写特写。

从焕然一新的龙门额向北,开车来到沙溪著名的佛教胜地和风景旅游点饭甑山。遥望烟雨中的饭甑山,它是那样的巍峨和神秘。黄岩寺坐落其中。

老辈人一代一代传下来说:黄岩寺建于唐武宗年间,建筑雄伟,布局精巧,山腰一个,山巅一个。山腰的,依山而建,气势恢弘;山巅的,悬空而造,奇巧险峻。两个黄岩寺,从下而上,由两个天然岩洞和一段曲径连通。

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现在黄岩寺的布局略有不同,但更加雄伟壮观。

下黄岩寺土木结构,修建于平整的山前空地,内有栩栩如生的各色佛像。我们在寺门口拜了拜,然后进入防空洞。

洞高2米有余,宽不足2米,从南至北长300多米。洞中不再像我小时候那样漆黑一片,几个大灯照亮了我们的前程,畅通无阻,可以奔跑。

到达洞北看见后山。后山别有一番天地,林木葱郁,一片翠绿,草摇花舞,偶有鸟雀啁啾。

沿曲曲折折的山荫道拾级而上,又见一洞门。由北而南缓行300步左右,即到上黄岩寺。

上黄岩寺是建在洞穴里的悬空寺,很大,至少二、三百平。前后都供奉了菩萨,慈眉善目,香火旺盛。这是饭甑山奇景之一。

寺下危崖,虽不深,却足可令人胆寒。横空生长的奇树异草,随风摇曳,婀娜多姿。

寺周有数尊佛像。

继续往前,又见寺上有一观音亭,耸立崖巅,俊秀怡然。

亭西是断崖,壁立于湖边,胆大者才敢俯瞰。

亭东168米最高峰建有一个圆柱形饭甑作观景台,这是奇景之二。拾级登台,天光水色、公铁两路和两公里之外的沙溪古镇在烟雨中若隐若现。

杨万里在《宿沙溪二》中写道:“诸峰知我厌泥行,卷尽痴云放嫩晴。不分竹梢含宿雨,时将残点滴寒声。”江南古镇沙溪就是这样的美妙多姿,“淡妆浓抹总相宜”。

古镇入口处,青草绿树掩藏着白墙黛瓦,一座火红的曲桥通向牌楼。

恰好这时,走来一位撑着绿色小伞、身着绿色汉袍、搭着绿色丝巾、穿着红色靴子的古典美女!一时我目瞪口呆,竟不知今夕是何夕:气质太搭了吧!

他们的倩影共同倒映在一汪碧波里,晃晃悠悠,相得益彰,充满诗情画意,简直妙不可言!此情此景,终生难忘……

过了牌楼,我们行走在烟雨中的沙溪古街上,置身于古色古香的赣派建筑里,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

只见每栋古建的外墙皆为青砖灰瓦构成,配以高大的马头墙,显得那样简洁、朴实又素雅。房子里面是前后进和天井,两侧设有厢房,中间是大厅。房梁、窗户等处的木雕、石雕和砖雕十分精美。

如今,几处最为经典的老宅修旧如旧,辟为非遗馆、镇史馆、杏坂流芳馆等,焕发了新的青春。

平整的青石板路经过春雨的清洗,几乎一尘不染,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我端一把小伞徜徉其间,偷偷地转了两个圈,又舞之蹈之,美意瞬间溢满心房。

古镇已经2100多岁了,是有名的夏布之乡,也是唐朝宰相娄师德和明朝理学家娄谅及王妃娄素珍的故里。从秦朝开始,娄氏家族,代不乏人,济济称世,实属罕见。

娄师德外愚而内敏,表晦而里明。有一次,他问即将去代州做刺史的弟弟:有人找茬怎么办?弟弟说他很会忍耐,即使别人把口水吐在自己脸上,擦掉就是。娄师德摇头说最好的办法,是让唾沫留着干掉,没人时再洗去,这样,他人的怒气才会消失。

狄仁杰自愧不如。

娄谅是娄师德第24代孙,明朝理学大家,师承康斋,躬行践履,尊礼守法,终成名家。王阳明拜他为师,尔后发展出心学。

娄素珍是娄谅孙女,十五岁被宁王选为妃子,后成诗书画三绝的才女。时宁王欲夺位称帝。娄妃知晓后用头发醮墨写下“屏翰”二字送给宁王。可惜宁王未听,兵败被擒,娄妃投水自尽。

娄氏一门是沙溪古镇优秀的代表。此次我们涉过千年历史长河,与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娄氏先贤对话,看千古名相娄师德谋国不谋身,访明代大儒娄谅静修入圣贤,感一代贤妃娄素珍红粉留激烈。



【编辑:张若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