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未,中国老百姓拜大年,还和小时候一样,走东家串西家,好话说了一大箩筐还得跪拜长辈,虽然女孩子省了这些麻烦,点头哈腰应该的,让鞭炮噼里啪啦响,是故意放给灶王爷听的,编辑年台词说给长辈听的,说的滚瓜烂熟恰好大山里孩子练嘴皮的时机。
说的好听点,正中老辈下怀可以得到零食吃,起码一块糖,60年代土地贫瘠,人与人年节搭话弥补大自然的喜怒无常。老妈最拿手的活烙饼,过年、过节烙的白面饼,层层掀得开,葱花、猪油渣子擀碎了,加点盐真香啊,没等端上桌孩子们把筷子伸进嘴,敲打牙听声,再催老妈喽!因为老爸在大岭外青山采矿场,爆破手,每月的细粮票,平时在食堂不舍得吃,攒下买回家给孩子们吃。冬风脖子又长又粗,玉米饼,省点吃,用玉米面搅成疙瘩汤填满肚子。
“老妈,以到大年根,我们实在等不及了,我上山到松树林拣点松鼠的口粮,在雪窝里巴拉点山菜,今天是星期六老爸从食堂一定能买馒头回家,你再炖点猪油酸菜加蘑菇,美美地吃一顿。”
年根底最是一年春好处,既有冰雪飞花笺,又有山菜萌芽蠢蠢欲动,恰是天地交融人世间最热闹之时了,何不处处凸显热闹,混然天地时节趁热吃嘛!
颜霓赶早出去没有落空,满满一篮子,老妈偷偷塞给她一大把酒枣。
“你到山底接老爸回家吧,走道吃。”
颜霓的眼圈有泪珠滚动,老妈赶紧把她推出后门,隐隐约约颜霓还听到呼呼气喘声。北风呼啸大地冰封雪啸,肆意在寒峭山石周围房子耍刀子,窝在热炕头颜霓跟姥姥学剪窗花,龙腾虎跃燕子成串别有一种团团圆圆年滋味。老爸亲手赶制老年货,别说一个模子,一方俗食年记忆一个家族兴衰,排场有保留,只不过大小、多少而已。曾经的腰鼓红丝带,大秧歌庙会虽然走得远一点到乡镇大集市,来回十里地地方戏瞧看,兜里有一年家中稀缺物,小朋友手拉手到处串,大人不用跟在小孩子屁后,那时左右乡邻,人心就像爱跑的小白兔天性善良。掐着手指头算着、盼着冬天赶山庙会,卖啥好吃的都有,说来不怕儿孙笑话,街庙会上卖的冰糖葫芦,站那儿馋的直打喷嚏嘞!
大弟人小个头有些矮,走路总赶不上趟,颜霓从下屋杂货堆翻出一个滑冰车,让老爸修得结实些,大弟坐着自己拉他走,太划算了,大弟弟怀里可以抱一个小筐,装点大枣、山梨什么。还有老妈贴的菜饼子,用油纸裹紧放在老爸矿工发的猪腰子铝饭盒,在用小棉袄裹着,可以保温。没到中午大弟弟直咽口水,一个劲手指饭盒,颜霓知道什么回事不断拿出,集市没有看完这盒菜饼也没有了。颜霓兜里只有两毛钱,是撸山枣核到供销社换的钱,摸了几回买书的钱还是掏出来。
“大弟,想吃什么?四姐给你买。”
“我想吃冰糖葫芦,你有钱吗?”
“有,我给你买两串。”
“老爸,从今年起,过大年我们家也要串糖葫芦。”
“好的,四丫头说了算就熬冰葫芦。”
年三十天没有大亮,颜霓就闻到年味了,赶忙起炕帮着忙乎。不能溜边光围着起哄,一年难有好吃的油脂麻花,黄粘团都粘牙,炒栗子,炒榛子只要山上田间有的街市都齐全,山楂冰糖串,冻山梨家中平时有老妈的手艺,这会不算什么稀奇了。
红头绳了拴不住我的两条大辫子晃来晃去,老妈妈一条大辫子盘在脑后,黑油油山花香味,那是老妈妈自己采集,自己磨出鸡冠花油收藏起来,等过年涂在我们手指甲,让大年热热闹闹有一个新气观,花罩衣再撒点花粉,老远就可以感觉到年的山香气氛。
山里人兜着俗气过大年夜,一圈又一圈不停地打磨下一个年念想呗!
老妈把刚烙好的大麦葱花饼,抹上点大油,那时肥猪肉缺、板油自家猪不够用,再买一挂,熬成一土罐子大油,储存一冬天等过大年时管个够吃,再撒点盐、花椒粒、什么的凑合一起,一大海碗油梭子剁剁,放一些面掺和拌拌,擀烙成油饼那个香,即使没有大油,老红糖也舔个精光,那简直是流哈喇子太好吃了。 一年不拉烙成儿女的盼头,娘得熟练操作细节,再加点豆腐乳汤,放点葱花和盐,跟咸炸鱼有一比,娘做的山村、菜酱、一点也不缺龙根基。老爸把剩下的用一个大篮子装好,吊在房梁天棚一个铁钩子,自己不舍得吃,有老亲串门待客的。
老妈的卷饼面面俱到那个时代味!含有豆腐渣的豆渣酱,葱须子拉丝,泡上豆粒、萝卜块正宗家常菜,里边的萝卜块甜丝丝就是那个岁月的期盼,山村山滋味想想都会流口水,不由鼻子一阵发酸,老妈、老爸身子骨时隐时现风雨中爬大岭,山凹菜田时有浇水、掏粪水哗哗声。
70年代初,等我们都长大需要读书了,老爸爸手牵一头老黄牛车拉着几个孩子与几卷铺盖,走了60里山路翻了大大小小几座山岭,带领我们离开深山沟到矿区,打工这个旧习惯又在记忆里活了,打小刻在骨子里的稀罕物永不磨灭活生生的样子。亲人之间、邻里之间,或路上见到熟悉的人,都会朝对方拱拱手,说“过年好”“恭喜发财”这样一些吉利话,互赠祝福、相敬如宾,这种祥和,在春节体现得最真实、最饱满。过一个中国年,每一年都过好,这是从小自感的幸福感,烧出印记的桑叶饼堆在老村子西下屋,老习惯里不会白热化。老妈哮喘病一辈子,最后那口气没有喘上了走了,老妈生的孩子个头矮,但心智不矮,时代错位颜霓没有读大书,大弟弟走出山门读大学了嘞,立足之地大年味浓浓的离不开山村习俗。
红红火火贴大年对子,家中的铁炉子那些红火苗,一筐碎焦炭是孩子们在星期天和同学一起翻大岭,从矿渣滓中挑选出来,再背十几里山路专门在大年炸年货用的。经得起时间燃烧黑烟冒的又少,特别经济适用不花钱,让老妈老爸全家人高兴,过大年痛痛快快吃几天,真材实料不带一点合成物。炸出焦黄焦黄,里嫩外焦,纯正炎黄色,油条是大而蓬勃,炉火色彩挂在大灶竹筐与晚霞争辉,综合火灰星点,山虹跑漏的特殊场景。
晚饭是老爸攒下一年的先进生产者奖金,用在这顿年饭上。我们太小,大姐、大哥的钱老爸又舍不得要,倒也平平安安。饺子面我揉我擀,老妈剁馅包饺子,三十晚上颜霓从不出门,帮助妈妈干家务,这么一大家子人,老妈一个人脚不沾地累的气喘吁吁,只为大年初一大家人团团圆圆,干与不干倒没有谁计较。隔三差五,老爸推磨颜霓用小木勺往磨盘眼里添黄豆,磨石在村头一间不知道什么岁月遗留下石洞里,一块大青石圆盘早已油光绽亮,那么一点点玉杂质,这是老家老祖宗唯一保留下老物件。颜霓自打小就懂得,老爸的旧观念,他是大家族主心骨,一双大手在矿场推大石,粗糙血口子流出的是裂口血,把他该管的不怎么用心,不该管的确为此流血流汗,只为他二哥临危时几句承诺。
79年,颜霓从沈阳三百里加急赶回来为老爸送终。回到故土,一里地远旁边还有一个家庙,老爸似乎还端着一大簸箕,挎着一大筐苞米粒,一小兜子红高粱,扛着碾棍,拿着瓢、扫碾笤帚去推碾。年节前还得挨号,站那儿等,磨盘的声响塞满了冻僵的耳朵,一颗颗豆子,在生命的最后被碾碎开花成浆,拼了命的从磨眼中挣扎,流一股生命旁白,只为人世间生命走过场。
前几天临村小子在祖坟树洞里捡到一个银手镯,不知是什么用牙乱啃,硬没有嚼动,拿回家他老爹说啥呢?
“儿子,这可是大宝贝,将来你上学有钱啦,等你大爷从省城回家,我就交给他,一高兴把你带走,到他的典当铺子学徒也可以。”
这个小子真的走大运,去省城不是学徒而是上学堂,那个镯子不是铁渡的,是白银从盗过古墓废墟中,走兽刨食狼、狗叼来的。岁月无需争议,年、节游子回乡上坟焚香
生活倒像那淘气的山虹片子,打翻色彩的方式总有小技巧与五味缠腿。从小年腊月二十三开始,看到老妈煮红豆,颜霓开始犯困,半夜五更老妈把她从暖和和的被窝子里拽出来,需要往大灶里添劈柴,那个不情愿啊,还是老妈知道她女儿太小,正是贪睡年龄,偷偷往柴火里埋两个土豆,当香味出来时感觉到甭提多高兴了。
“谢谢妈妈”
“否则你会磨磨蹭蹭,最搞笑的是你经常抱着火棍子睡着了,棍插子都快火烧眉毛了,眼看火冒灶口也不知道。”
还好,老妈总会兑现诺言,烙几个土豆饼片吃吃,温暖全身心。翻开新日历又是新一个蛇年了,爸爸的本历年。这么多年过去了,二老人只能在天上看热闹,家是冷清了,但自己建立小家多年没有改变初衷。年三十照样炸东西,只是不炸果子,这年头果子是早餐,隔三差五特别是星期天,准去一家早餐馆吃豆脑,中国人一家人,走在那炎黄皮肤见面亲。
斗转星移家的方向始终指向岭尖星光处,干干净净特有精气神,山虹展开夕阳红灯笼,火烧云钻进饭桌烧烤炉,回荡山村自制材料天然芳香,那一刻红火苗在红灯笼眼前晃来晃去,人的眼圈一阵子发红。
30年后又一个崭新年根底,雪花沸沸扬扬一年最实惠贺年片了,最柔软的花朵,最打脸的东西,从最结实大地白纸上跌跌撞撞碾过的脚印,知道年关即是冰雪呼啸也是冰雪消融开始,春天的订单春风寄诗笺。年纪已去青春不在,用自己少年曾经卖冰果攒下的压岁钢板钱,把自己打扮成新娘子,编织了一件大红兔毛围巾,翻出压在箱底太久绿皮火车票欣赏,所指箭头永远是家来回的方向。三姐有退休工资大年前后在街摊,串糖葫芦、肉串,儿女都不理解,三姐偷偷的和我说知心话。
“我不是为这几毛钱,现在年三十儿女都不在家吃晚饭,在外面整夜吃、玩,乐,我一个人守在家多没趣,在这儿街坊邻居说说笑笑,才不觉得寂寞,还是小时候好,过年就是一年最高兴的事,有盼头。
是啊,小时候还有同学三三两两聚会,看电影、踢口袋、跳绳、堆雪人、溜冰车、一个笑话搂在一起,前磕后仰。习俗与传统,既存于合家团圆的家庭日子中,也存于繁华灯谜的公共生活中,这便是中国人原创,家国诗经之精点。
“观不尽灯火星桥,瞧不尽银花碧树若虹飞。”
兔脑灯,龙头灯、梅花灯,特别是元宵节;花篮灯、蝴蝶灯,五彩灯。灯笼红彤彤,年味香浓了,万千家灯火挂大门,小院子红对子站岗、冰雪百里星光聚乐哈,河套子芦花与乡村喜鹊浑然一体,大清早晨练时几只喜鹊叽叽喳喳围着你兜乐,在你脚下逗你咪咪眼,还真是老百姓一年最逗乐的日子,不由你不低头一观人世间花样翻新。
唐朝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序中写道:“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火之会,金吾驰禁,贵戚及下里工贾,无不夜游。车马骈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夸竞,文士皆赋诗以纪其事。”
走街串巷龙腾兔跃,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日月光阴,黄道吉日可玄、可有科学印证。年,是中华民族的风俗也是新春日子的开始,有春风等待万物复苏,所到之处必是欢天喜地,年味越来越超前。
黄团子个个金灿灿,既好吃又好看,自家黄宝宝何妨送亲访友。我的同学小芳总爱借口给老爸拜年尝尝年滋味,喜上眉梢嘴还直叭嗒滋味,老爸看了急忙又递給小芳一个,小芳接过转身跑了,
雪花和本历年一个颜色,银光零落在祖国乡土间。时光若白驹过隙,有心人总用眼光捉扑,时间久了就活灵活现喽!街头空白处一排排红灯灿烂,恰好填满时代大数字,年货、世俗面子新玩意,八方语言围炉煮茶日子对游子那不止新鲜,还可以无距离调节自己,让往日快节奏慢下几刻钟,在这儿十几年感悟出时代科技方阵新样子,从小区大门口年对子感悟年的语言,一样也不缺少时代特色,默写在中国孩子大衣前后。历史的记忆漫过白墙黛瓦,高高在上白云朵与大年烧烤炊烟各自炫耀。面对街摊烟熏火燎,找一个热闹的园子,素面店吃一碗地地道道白果面,洗刷一下一年困惑的胃气,欣赏院中梅花雅会最高兴了,前绕蠡湖之千顷浪花株株梅,开在七十二峰云谷中,一树梅一首诗勾兑大自然调色板,心潮随之山脉起伏。晚霞流虹般的农家市场岂等闲,走在老巷口看那大孩子手中飞扬火树银花,幸福指数一股脑在鼎沸,大红枣,红豆沙,年糕,年味,年团子,团团圆圆包裹着青山绿水,那年关新鲜味,敲锣、打鼓,那是早晚的事,不怕巷子年味打鼻,焉能不知有鞠躬尽瘁带头人,老百姓一大帮喽!年味早已香了大街小道,南北红灯笼的形体与龙的表情,恰是今年生肖邮票蛇的表情,既满足了学子星光下赛跑速度,也满足了家居眼光,单手桂花酿,双手米酒,左右手放在舌尖,直嚼出,积攒一年的新念想。
大年味在此,多了不止是俗气的东西,去后山坡在草丛里扒拉芥菜,青汁与混沌皮沁透山绿味,一双手掌汗水印沾满绿韵,与东北大酸菜饺子两个滋味一个年乐子,南北豆包大小无可非议单,从大年菜单就知道,一座城市与另一座城市,新乡镇于老山村的熟结还是有共识点嘞。
我们注定为走南闯北四海背家人,何谈什么漂泊,何不痛痛快快说一个年夜话,一家人团团圆圆,什么大城小城,只为肩背龙首山那道龙翔峰光,一杯茶中沉浮不潦草的活法。
【编辑:南栀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