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的鲁西南,阳光总是眷顾着乡村大地,老天也毫不吝啬把一缕缕火一般的阳光,洒满乡村的角角落落,身着青绿的麦穗已换金黄装,微风一吹,热浪滚滚扑面而来。荷塘边、田野里、农家小院中,每一处无不弥漫着醉人的麦香。
李朝花村头千年古井旁的柳树上,一只知了为了躲避炽热阳光,潜伏于浓密柳条间,时不时地用一鸣惊人的歌喉,高歌一曲“喜迎丰收”。树林里的鸟雀们在叽叽喳喳的蹦跳着、欢跃着、吵闹个不休,它们在为丰餐足食的时刻到来而庆幸祝贺。
村东头大河边是村里妇女们的乐园,她们拉着家常,相互撩水嬉闹着,一张张快乐的脸庞沾满了晶莹剔透闪闪发光的珍珠。洗编织袋的二婶子,挽起裤腿光着脚,在洗衣板上揉搓着一个个“丰收袋”;三嫂子忙着晾晒洗好的编织袋,河岸边柳树、榆树、国槐间绳子上满满的,白花花一片,挂满了家家户户的希望;二大娘坐在河岸边的草地上,嘴里哼哼着民间小调,窜针引线忙活不停,给破了的编织袋缝缝补补,一双巧手正在为丰收粮储存修补万斤粮仓。
母亲早已提前把粮食袋洗净补好,忙的不亦乐乎的她又在清理粮仓,旧粮仓需要每年更换新衣裳,为了储藏小麦不受潮、不生虫,母亲会把粮仓底部铺上50公分的新麦糠,粮仓紧靠房间一角,两面靠墙,其他两面用砖垒砌24的墙做粮仓,待到麦子颗粒归仓时,装满袋存放粮仓的中央,粮食周边留有50公分的空隙一袋袋排列整齐,一层层摞起,直到粮食入仓。然后取今年新鲜的麦糠填满粮食袋周围,最后粮仓再用新麦糠覆盖上,厚度也要相当。因为麦糠是防御水、防潮湿、防虫蛀保护粮食的最好良方,如果麦粒晒干储藏一年也无妨。每年麦收母亲都会提前准备就绪,期盼颗粒饱满小麦入粮仓。
“咕咕,咕咕,咕咕咕咕......”清晨布谷鸟的叫声,好似父亲定的起床铃“光棍,抗锄,麦子已熟!”父亲和母亲早已磨好镰刀,记得姐姐总是给我捡一把锋利好用的镰刀,父亲好领我去麦田,那时的我,只知道在麦田享受快乐的童年时光,最爱吃母亲在麦浪滚滚时油炸“面泡香”。
走近金黄的麦田,又见夏风吹拂下麦浪金涛滚滚,东方刚露脸的太阳红光四射,把整个麦海照射的通亮。密密麻麻摇曳生姿的麦穗,蓬乍着穗头发出耀眼的金光。阡陌纵横的麦田一片片金涛此起彼伏,金子般的海洋,在阵阵热风轻轻俯吻下,金波顿起,一波一波地荡漾开来,随之扑面而来的热浪里,涌动着香甜的麦香。
俗话说:“杏子黄、麦上场”。火辣辣的骄阳下,热气蒸腾麦浪翻滚,在那时候,地里的麦子又到了收割的季节,这是一年里百姓最忙时候。从小生长在鲁西南的我,对那段抢收抢种的日子记忆犹新,“麦熟一晌,虎口夺粮,”乡亲们再苦再累,即便是腰酸背疼手磨泡,看着一垛垛麦垛变成了散发着清香的堆堆麦粒。疲惫之余人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希望。
三夏麦又熟,遍地铺赤金。又是收割在即时,昔日一家人手拿镰刀,一字排开,你把一耧三垄,他把六垄两耧。面朝黄土背朝天“刺啦、刺啦......”比赛割麦的景象,一去不复返。如今家乡的那片金色的麦浪里,没有了挥动镰刀的乡亲们,看到是来来回回穿梭的“大块头”联合收割机,现在的麦收乡亲们不再那么辛苦了!只需怀揣着希望,驾驶着幸福之车在地头等候,把胖乎乎麦粒装的满满当当。
这又是家乡一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麦收季,麦浪滚滚麦穗香!
【编辑:南栀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