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在玉山一中(散文)

作者:黄吉伟    发表时间: 2025-02-27 14:46:01     阅读量: 902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玉山县,不仅自然风光秀美,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片土地上,玉山一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教育的光芒。玉山一中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其培养出的众多高材生上,更在于它对文脉的传承和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作为我的母校,我有幸成为这段辉煌历史的见证者,亲历了玉山一中的成长与变迁。每一届师生的辛勤付出,每一次教育理念的创新,都是玉山一中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在玉山一中的校园里,有一处令人难忘的地标——乐三亭。这座亭子的命名,源于孔子的教诲“益者三乐”,即“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孔子的这番话,强调了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为以礼乐为节,欣赏他人的善行,以及与贤人为友,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快乐。乐三亭的建立,或许正是为了铭记和弘扬这种精神,提醒每一位学子,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品德的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乐三亭的西面,一座石舫静静地停泊着,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周末的午后,我和寝室的同学们常常坐在石舫的船头,任思绪飘远,倾听历史的回响,分享着彼此的趣事和梦想。那些日子,简单而纯粹,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在那段青葱的高中岁月里,我时常怀念那充满活力的日子。每当夜幕降临,晚自习的铃声刚刚停歇,我们的101寝室便如同被注入了活力剂,瞬间变得热闹非凡。那时,我们这群少年,总会在熄灯前的片刻时光里,展开一场场激烈的辩论。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就能点燃我们心中的火花,大家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空气中弥漫着青春的热血与智慧的碰撞。在那群言辞激昂的少年中,外号“老骨头”的室友,以其犀利的口才和独到的见解,成为了我们心中当之无愧的辩论之星。那些夜晚,不仅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更成为了我们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每当我回忆起昔日的同学,那些深刻的记忆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当年,我的同桌是老顾和阿彪,我们总是在周末结伴攀登塔山,漫步于武安寺的古朴氛围之中。老顾,这位来自县城的伙伴,常常绘声绘色地分享他初中时期的趣闻轶事,直到他的女儿步入高中,我们才重新建立起联系。通过深入的交谈,我逐渐了解到,原来他是一位经历丰富、事业有成的人物。

阿彪,以其俊朗的外表和酷似某位知名明星的气质,成为了校园里的焦点人物。尽管多年后才再次取得联系,但他的风采依旧,不仅保持着昔日的帅气,而且在事业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生活得风生水起!

那段青葱岁月里,还有两位不可磨灭的身影——老朱和老祝。老朱,这位来自广丰的青年,高中时期寄宿在他姑姑家中,他的质朴和真诚令人印象深刻。如今,他在外地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对子女的教育尤为重视,这份责任心也赢得了他孩子的深深敬重。老祝,与我一样,是从农村初中考入一中的同窗,我们之间的友谊历久弥新。尽管现在我们都在小县城工作,平日里见面的机会也不多,但每当相聚,那份熟悉和亲切感便油然而生,仿佛时光从未流逝。他的待人接物始终保持着那份难能可贵的真诚。

高中时,我们曾一同前往他的家乡游玩,期间他热情地带领我们探索了七一水库的美景。那次经历尤为难忘,因为这是我人生中首次在水库中畅泳。尽管我自幼在河畔长大,对水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但初次置身于宽广而深邃的水库之中,内心仍不免涌起一阵阵的紧张与兴奋。

那时,我们这群年轻人热衷于挑战自我,比赛谁能在水下潜得更深。渴望展现自己的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深入探索。然而,随着下潜的深度增加,我逐渐感受到了水温的骤降以及氧气的稀缺,这让我意识到了潜在的危险。于是,我迅速调整方向,奋力向上浮出水面。当最终抵达岸边,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时,心中涌起的不仅是对生命的深深敬畏,更有一份对安全的深刻领悟。

如今,每当有机会教育我的学生们时,我总会不厌其烦地强调水库游泳的潜在风险,这或许正是源于当年那场既刺激又充满教育意义的经历。生命宝贵,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我从那次冒险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

我还有一位同学,大家都叫他老连,他一直在我记忆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回想起高中时光,周末的时候他总是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他的父亲在火车站工作,那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亲眼见到火车,那份新奇与激动至今难忘。老连从未对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同学有任何轻视,他常常说,虽然他生活在县城,但他的根同样在农村,这让我们倍感亲切与尊重。

回首往昔,那些值得怀念的同学如同繁星,闪烁在记忆的夜空。那时候,我们还生活在没有手机的时代,这反而让我们拥有了更多面对面、心贴心的真诚交流。

丰子来自紫湖,那片宁静的小山村似乎赋予了他独特的沉稳与坚韧。高中时期的他,励志的故事至今仍激励着我。最难忘的是,我和他共同度过的三年晨跑时光。每天,当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我们便相约来到空旷的操场。那时的操场,静谧而空旷,仿佛整个世界都还在沉睡。只有我们,一圈又一圈,用脚步丈量着青春的长度,用汗水书写着梦想的篇章。

我至今仍记得,丰子的字写得极为优美,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出他的专注与才华。他不仅字写得好,更有着令人羡慕的文学天赋。然而,最让人敬佩的,是他那低调内敛的个性,从不张扬,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非凡的魅力。

高考后,丰子凭借自己的努力,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北京大学,那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府。如今,他与夫人在北京,投身于他们热爱的文化事业,继续用他们的才华和热情,为这个世界增添一抹亮色。

丰子的故事,是关于坚持、关于梦想、关于青春的最好注脚。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真诚的交流、不懈的努力,以及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永远都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在我的班级里,有一位特别的同学,他不仅是我的同窗,更是我的同乡,他的名字叫做阿文。阿文是一个极具亲和力的人,他总是能够用他那阳光般的笑容和幽默的话语,为我们的班级带来无尽的欢乐。他是我们班公认的开心果,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只要有他在,气氛总是格外活跃和温馨。即使在毕业后,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只要有机会见面,那份亲切感依旧如初,仿佛时间从未在我们之间留下痕迹。

高中时光里,我们班级洋溢着融洽的氛围,然而,男生与女生的交流却显得颇为稀少,这使得我能记住的女生名字寥寥无几。然而,在这少数之中,有两位女生的名字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里,她们的故事至今仍历历在目。

首先,是阿琦。她那豁达开朗的性格,让她成为了班级里人缘极佳的存在。学业上,她总是出类拔萃,尤其是英语,她的成绩令人艳羡。我仍清晰地记得,课间休息时,她会捧着英语字典,专注地背诵单词,那份勤奋与执着,令人敬佩。毕业后,她不负众望,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如今,她已是一位杰出的博士后。即便在同学聚会上重逢,她依旧保持着那份率真与洒脱,让人难以将她与“学者”这一身份联系起来,但正是这份不变的真挚,让她更加迷人。

另一位令人难忘的女生,是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老太婆”的她。这个昵称,并非源于她的外貌,实际上,她拥有一张清丽动人的脸庞。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她做事极其细致,且为人仗义,这种成熟与稳重,让她在同龄人中显得尤为特别。她的故事,是关于成长与坚持的,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青春岁月里,最温暖的回忆之一。

毕业快要30年了,我还清晰地记得许多同学的音容笑貌,尤其是记得辛苦培育我的老师。我的语文老师是董纯敏,他学识渊博,在课堂上不吝倾囊相授,文言常识、名诗雅曲、哲言趣事信手拈来。上课时,他总会挺直身板,激情四溢;讲古诗文时,他总会旁征博引、入情诵读,诗词歌赋脱口而出,让学生在感受古人情怀时也着实欣赏了他难以掩盖的渊博学识;讲现当代文章时,他总是很接地气,用幽默、浅显的语言道出晦涩、深刻的道理,让人心领神会,产生共鸣!我的英语老师是吴安林老师,他上课也很风趣幽默,他喜欢用“very good”表扬学生,并且还伴以竖大拇指的动作,表情很夸张,但学生很受用!我的数学老师是周岐林老师。他思维敏捷,上课跳跃性比较大。数学基础好的学生一点就通,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课后还是要花时间好好悟的。并且我们全部同学都知道他喜欢抽烟,一下课就点上烟,深深地吸上一口,然后惬意地吐出缭绕的烟气!我的历史老师是乔腮福老师,乔老师带着一副近视眼镜,红光满面,声音宏亮,中气十足。他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我的政治老师是姜林华老师,大家非常喜欢姜老师讲的政治课。姜老师的语言如同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轻柔而丰富。把枯燥无味的政治知识讲的有声有色!姜林华老师不仅是我们的政治老师,他也是我们的班主任。他是我见过最好的班主任之一。三年的高中生涯,我们的班主任姜林华,无疑是最重要的角色,在我之后的人生路中,他的谆谆教诲一直影响着我。

玉山一中,远不止于一座学府的定义,它是青春的诗篇,梦想的摇篮。在这片知识的沃土上,我们不仅汲取了学术的甘露,更深刻领悟了何为立身之本。岁月如歌,那些在校园里共同度过的日子,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深深镌刻在我们的心底。



【编辑:南栀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