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里的古镇(游记)

作者:细人    发表时间: 2025-02-28 13:24:17     阅读量: 486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古老深厚的中华文明给上海留下不朽的历史遗产,近代的西洋文明在上海也刻写了辉煌的历史画卷。有人说她是“东方的巴黎”,也有人说她像“英国的伦敦”,还有人说她似“亚洲的欧罗巴”。不可否认的是,上海是远东的第一大都市,有着许多令人骄傲的“亚洲第一”甚或“世界第一”。上海今天的繁华和时尚,正引领人们不断追求新生活。然而,漫步在城市的街头,现实与历史总在不经意时相会与交融。我们在享受风情万种的大都市生活时,常常会寻觅昔时的往事旧梦,其实那是一种心灵的朝圣。跑到大都市上海的郊外古镇游赏,不正是久居都市里的当下人寻找过去记忆、感受古镇风韵的具体表现吗?!

6月24日这天,因是下午的动车返回,我和涛哥利用大半天的时间去了上海郊外古镇游学一番。我们驾车从上外宾馆出发,很快驶上了内环高架,不久又来到沪渝高速,行走了30多公里后,经朱枫公路最后到达练塘镇。练塘镇地处上海西南,属上海市青浦区管辖。东与松江区石湖荡镇毗邻,东北与上海太阳岛旅游度假区隔河相望,北与朱家角镇境域相连。因等会我们要去朱家角古镇游学,所以,我们只是远远地瞄了几眼练塘古镇古色古香的小巷店铺,就径直去参观游览红色旅游景点陈云纪念馆。 

陈云纪念馆是建在练塘镇的一块梯形地块上,据说在“陈云故居”和原“青浦革命历史陈列馆”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的,占地面积50余亩。纪念馆大门外路的另一边是一条河流,路边立了一块像是水泥砌成的标示牌,牌的下半是由瓦叠成的基座,上半有陈云一张画像,像的旁边印着陈云题写的字:理想、勤奋、认真。读完这几个字,似乎让人一下就走进了陈云的人生旅程,感受到了他为人处世的朴实风格和人生哲学。门票上介绍,纪念馆由主馆、文物馆、铜像广场、手迹碑廊、故居和文化创意街组成。主体建筑前为广场,广场正中立有陈云同志铜像,广场两侧设长廊和水池。主体建筑周围种植苍松、翠柏,后方是青石铺地的小广场,陈云故居毗邻主体建筑。

走进大门见有穿着制服的一群人在纪念馆广场雕像前合影,等人全散开了,我走上前去一瞧,是陈云坐式铜质雕像,铜像下有大小两块基座,四周是花坛。铜像后的纪念馆,是一个对称性建筑,有些像徽派建筑,白墙黛瓦。因此处不大,我想全面游学一番,来了一个先外后内和先左后右的游览。纪念馆的左边是一个庭园,主要有碑廊和木架长廊。碑廊里展示的都是陈云墨迹选,是有关他的讲话和题词手迹,时间跨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内容涉及哲学、经济、党建、教育、文化和修养等方面。陈云题词内容耳熟能详,至今人们仍在践行,例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交换比较反复。”“多做就是少做,少做就是多做。”“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四化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走出碑廊,感觉像是上了一堂课,受益匪浅。来到植物攀爬的木制长廊前,看见旁边有一木制板介绍牌,上面介绍说道,陈云和夫人于若木在中南海住所的庭院里,亲手栽种了香椿树、扦插了葡萄、嫁接了龙枣树。此长廊木架上目前只有一种不是葡萄的藤蔓植物,刚刚爬上木桩,还没有爬满长廊的横梁。庭院里的草坪修剪得很好,有些装饰灌木丛和柳树散布其间。绕过纪念馆门前,快步走到右边游览,只见草坪、灌木和翠柏,没有休闲观赏的景物。 

走进纪念馆主馆,可见此馆是一个两层楼对称性展馆。一楼中间是大厅,两边是展厅,大厅两边墙上分别刻写了陈云题词手迹:“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交换比较反复”和“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大厅门对面墙上是白色的陈云站着雕像,雕像前面两边各有一排翠竹。我们首先参观一楼左边的第一展厅,主要介绍陈云投身革命,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诞生建立不朽功勋。从图文介绍中可以了解到,陈云出身贫寒,幼时丧父失母,经历磨难,是“五四运动”唤起了少年陈云朴素的爱国情怀,很快他就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走上了革命道路,逐渐进入中国革命的领导阶层,开始参加中共中央的领导工作。

第二站厅介绍的是陈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要工作和卓越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过党和国家的重要职务,成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长期主持负责全国财政经济工作。他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工作方针和建设举措,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安定人民生活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工业化开创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在克服三年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困难和纠正“文革”所带来的混乱局面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可以说,陈云同志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巧合的是,“文革”时期,陈云同邓小平一样被疏散到江西南昌,在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蹲点”,他就是在这里有了空闲时间,研读了大量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思考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

楼上是第三展厅,分为A和B两部分,主要展示陈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改革进程中的事迹和贡献。A展厅介绍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B展厅主要介绍他致力于新时期党的建设。第三展厅还开辟视听室和影像厅,通过视听影像材料,可以真实地再现或感受陈云同志工作生活、人生经历和领导影响及作用。 

从后门走出陈云纪念馆,不远处有一条小河弯曲流淌,河面不宽,有一个石桥连接两岸,桥上有一个典型的江南亭子,这倒为纪念馆增添了不少文化休闲的氛围。我们没有在此休息,涛哥为我拍了几张人景合一的照片,我们就走进了陈云故居参观。其实这个故居是陈云舅父家的房子,属砖木结构的老式江南民居,陈云失去双亲后就在此生活了8年,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故居并不大,我们从后门进入,通过卧房来到厅堂,厅堂前段就是厨灶,绕过厨灶就到了开向街道的前门。临街这部分过去应该是店面,据说是小酒店。这个厨灶是旧时南方乡下常见的烧柴厨灶,有烟道通向屋顶。故居内展示了少年陈云用过的物品、故居相关人物的照片及专题图片,能够反映陈云在练塘镇成长时的历史情景。

走出前门就是文化创意街,街道的另一边又是一条河,可能是夏雨季节的缘故,河水流动较快且水有些浑浊。河旁沿街有许多撑着阳篷的桌子和凳子,分明是小吃摊或小饭馆的室外延伸部分,过往行人游客就坐在此处品尝当地小吃和特色美食。沿街开放了不少门面店铺,以粽子店铺为多,店铺名字挺温馨的,叫“老阿婆粽子”。稍远处的河上还建有石拱桥,河两岸可见较粗大的碧绿樟树,放眼望去,树、水、桥融为一体,构成了小镇的一道风景。我们就选择河边的摊点,以练塘镇当地特产白鱼和茭白作为乡村农家饭的主打食物。

午餐后,我们赶紧前往号称“上海第一大镇”江南名镇朱家角游学。朱家角古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内,淀山湖下游、黄金水道漕港河穿镇而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1991年就成为上海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2007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今年5月入选最美特色小城镇50强,现已是中国4A旅游景区。朱家角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江、浙、沪两省一市交通要枢,东靠虹桥国际机场,北连昆山,南接嘉兴,西通平望。

我们来到古镇大门,可能是周日的缘故,门庭若市,人头攒动,十分热闹。抬头就可瞧见门楼上写着七个烫金大字“江南古镇朱家角”。等行人稍微稀疏一些,抓紧时间拍了一个较清楚的门楼照片。一进门的右手边就是一条河及一座石拱桥,向游人摊开一幅江南水乡的美妙画卷。为能快速完整地浏览古镇大致面貌,我建议先沿着左边的古镇小巷西井街游学观光。

一路上形形色色、古色古香又不乏现代气息的各类店面商铺琳琅满目,大多数是一层的店铺,也有二层楼的,店铺都在一楼,摆放着各种各类的商品出售。商品有吃的、用的、玩的,也有纪念的、收藏的,但以吃的用的和当地特产的商品居多。就拿吃的来说吧,由传统小吃臭豆腐,有汤圆,还有粽子和糕点。走进西井街没多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特有的味道,闻的臭、吃得香,属当地特产。还有粽子也是当地特产美食,其店铺名称繁多,有叫“钱阿姨粽子”,有叫“沈阿婆粽子”,也有叫“陆家老阿婆粽”,还有叫“徐大妈粽子”等等,仔细看看问问,各家的粽子外形和内容物略有不同,有三角形的、四方形的,有纯糯米的、糯米包馅的,还有糯米与豆子混合的。虽然店铺名称叫阿姨、阿婆、大妈的,但店内站着的都是年轻貌美的姑娘,穿着蓝花布衣,头戴南方特有花布包头,有一种都市里的村庄美女纯净之韵。“徐氏糕坊”“江家点心店”“东井糕点坊”等点心商铺,连小时候常能见到的麻花、姜糖、寸金糖、牛皮糖、花生酥、刀切片都能找到,可让远地而来的游客带一些大都市里的古镇特产回去,赠送亲朋好友品尝回味。我经过的“回味糕点坊”就列出了这些糕点商品的名称,勾起我儿时的美好回忆。

因朱家角古镇紧靠淀山湖,当然也有一些湖里水特产,如珍珠、贝壳之类的工艺品或收藏品,游客可以自由地选购,甚至太湖淡水珍珠,在此古镇也有店铺出售。古镇上什么店铺都有,什么都能买到,如“鼎典木雕”“绿竹坊”,出售着木雕、竹雕产品;“雅玩堂”“兴穆手工”“角里工艺屋”“西周艺术空间”等,卖着手工制品和工艺品;“悠然居”和“汉威紫砂店”商铺里摆放各种类型的品茶用具和饰物,等待爱好品茶的游客上门挑选;当然街上也就少不了喝茶品茶的小茶楼,还设有一些养生保健的小酒店。这些店铺人多嘈杂,我也不愿上前凑热闹,只能是“走马观花”透过人群缝隙粗看一眼。只是在百年老字号“涵大隆酱园”里买了它的招牌菜“小小萝卜头”以作纪念,并被店里一幅经商标语所吸引:“萝卜姜片赛人参,有香有脆有保障”。更让我稀奇的是,占卦算命的店铺也大大方方开门营业,一个叫“玄易堂预测馆”就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看,一位身穿白大褂留着花白胡须的老人正在讲着什么。店铺的名字也反映了店铺主人动了脑筋,既有传统意蕴,也有现代气息,还有专门吸引眼球的,如“徐小姐的麻花”“是我/IT’S ME”“Bola Bola/纯真的猪”,以及“花花世界”“色鬼布艺”等等。

游走到放生桥,应该是古镇景区的中心地带,这里游人比较集中,视野也比较开阔。此桥横跨漕港河,是古镇上最大的石拱桥,也是江南地区最大的五孔大石桥。我们站在桥上,能轻松地朝着河上、下游远处瞭望,漕港河及两岸风光尽收眼底。这里真不愧为是江南水乡,镇内河港纵横,众多古巷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据查资料显示,朱家角古镇有九条老街、36座石桥,至今古风犹存。因时间有限,我和涛哥仅快游了西井街、东井街和北大街,其中北大街被评为“上海市十大休闲街”之一。在北大街还有游船码头,150元一次可乘船游河20分钟;在西井街也有游船购票处,游船是典型的江南河汊里的小木船,有一艄公撑船,满四人即可买票即走现游。朱家角坐落在淀山湖旁,在放生桥一端有游湖码头。据说乘船游湖,可观水天一色、舟船如梭,轻摇船橹,芦苇深处水鸟惊飞、野鸭逃窜,让人顿觉远离尘嚣、回归自然、心旷神怡。如果有时间,青年男女乘船一游,一览河两岸的风光旖旎和热闹市井,倒也别有一番浪漫风情。可惜我们也只是匆匆过客。

在北大街附近的朱家角人文艺术馆外的广场上有一个名人雕像,他就是上海滩十大名中医陆士谔,他一生著书百余部,以理想小说《新中国》最具影响力,其中关于地铁、过江隧道和跨江大桥的思想,在今天的上海浦东均已实现。在人文景点城隍庙(正在维修)、人文艺术馆等几处景点快游后又返回到放生桥时,我联想起古镇就坐落在淀山湖畔,它在过去之所以能兴旺起来,成为江南名镇,是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便捷易行的水路交通,造成商贾云集、往来不绝、贸易不断;再就是朱家角迷人的自然风光一山一湖和特色的人文景观使然。山叫淀山,湖名淀山湖,如有闲情逸致登山望湖,便能亲身体会“淀峰晚照”一景蕴意了。

返回的路是走在河那边的西井街,一问当地人才知这河叫漕河,就是漕港河在古镇里的分叉河流。这边沿街店铺的商业气息没有对面浓,但有一些人文景点如“和心园”“课植园”以及“金华水彩艺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创作基地和名人工作室,有的需要单独买票才能进入。

朱家角古镇特色的人文景观,有人概括为一桥、一街、一寺、一庙、一厅、一馆、二园、三湾、二十六弄。一桥指石拱放生桥,一街主要是明清街北大街,一寺指报国寺,一庙为城隍庙,这些景观我们都是快速游览或参观外景;还有一厅(席氏厅堂)和一馆(王昶纪念馆)、二园(课植园和珠溪园)、三湾(三阳湾、轿子湾、弥陀湾)以及众多弄巷,但都未能前去现场或进入观赏。值得一提的是,朱家角的古弄幽巷以多、古、奇、深闻名遐迩,可以作为旧时大上海弄巷的一个缩影。

据考,明末清初,朱家角米业和布业突起,带动了百业兴旺,当时“长街三里、店铺千家”,商号林立,南北货物,应有尽有,类型齐全,商足遍及江浙两省百里之外,遂又有“三泾(朱泾、枫泾、泅泾)不如一角(朱家角)”之说。名镇朱家角诱人之处还在于世人皆知的“三多”,指的是名人名家多、明清建筑多和河埠、缆(船)石、茶馆多。

不到两个小时的游学,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驰名中外的千年古镇朱家角,地处淀山湖之滨,如同镶嵌在湖光山色之中,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难怪有人把她比作上海的威尼斯,比作淀山湖畔一颗明珠,如今这颗璀璨明珠又在“金色玉带”318国道的依托下,放射出更加夺目耀眼的光彩。也难怪台湾著名已故作家三毛,到此曾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而迷恋,为清淳幽静、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    



【编辑: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