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炊烟,殷殷深情(散文)

作者:青梅吻雪    发表时间: 2025-03-05 09:09:23     阅读量: 165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不知何时起,养成了一个习惯。但凡去异地,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不管时间长短,放下行囊的第一件事,不是打扫卫生,而是出去走一走,熟悉周围环境,找一找附近的村落。就算没有村落,也要一路寻觅,直至在距离驻地很远的地方找到一个城中村。

落日余晖沐浴下的村庄,静谧,安详。微风吹过,小树摇曳,炊烟升起。我常常在这样的村头伫立,凝望,久久不愿离去。我仿佛闻到母亲在灶台前为我烧火做饭的烟火气息,我仿佛看见母亲在村口盼望我归家的背影,那个我并不熟悉的城中村,刹那间成了我心中温暖的故乡。

年少不知离乡愁。初中时,第一次离家求学,每周一次回家,母亲总是欢天喜地地忙着给我做好吃的,甚至顾不上询问我一周的学习,返校时千叮咛万嘱咐、那一遍又一遍的嘱托,在我看来有些啰嗦。高中时到了离家百余里的县城,回家变成了一月一次。在紧张的高考压力下,一月一次的回家,似乎只是稍作休整,离家时我心中并无波澜。直至上了大学,离家一次就是一学期,每每母亲的问候千里之外隔空传来,我能感觉到母亲在接通电话时的兴奋、欣喜,在挂断电话时的落寞与惆怅。每一次开学离家,母亲总是提前几天在家给我准备吃的喝的,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升起,到落日余晖渐渐褪去,我家小院子里的炊烟,似乎袅袅不绝。临走时母亲总是幽幽地说道,唉:“娃越长大,离妈越远了啊!”那一腔离愁别绪,总让我内心潮湿。

大学毕业后,我到异地工作,之后结婚生子。紧张的生活节奏,忙碌的琐碎工作,渐渐地我回家次数越来越少,后来便只能一年一次了。每一次回家,踏进村口,一眼便能看到自家房屋上那一缕炊烟在欢快地升腾。步入家门,映入眼帘的便是灶膛里红彤彤的火焰,还有母亲那欢快得像个孩子的面容。母亲总是慌不迭地跑来,笑盈盈地接过我身上的背包,挂在她有些佝偻的背上,然后赶忙跑进厨房,盛满一大碗她早已用柴火煲好的汤,让我赶紧趁热喝下。而母亲,就那样开心地坐在我面前,一边看着我大口喝汤,一边不时拉拉我的手,整整我的衣角,像盯着她挚爱的宝贝,生怕我在刹那间又飞走。之后,母亲便要我歇息,她自己又拖着有些笨拙的身体,欢快地在弥漫着炊烟的厨房里忙碌、穿梭。

近年来,母亲年岁越来越大,在我的数次劝说下,她终于同意跟我进城生活了。还记得离家时,母亲熄灭灶膛的火,给大门上了锁,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一边走一边感叹:“这院子里没人住,没有烟火气了啊!”进城以后,母亲依然每天忙碌,清晨早早起床,为我们做早餐,之后送孩子上学、准备下顿的饭菜。母亲忙碌得像个永不停歇的陀螺,偶尔闲下来时,她总是显得有些落寞地感叹着说,唉:”城市不能烧火做饭,再也不能给我儿子做柴火煲的汤了啊!”

我知道,久居城市,虽然习惯了城市的车水马龙,看惯了身边的灯红酒绿 ,但我和母亲的心中,都有那一缕袅袅炊烟。

那一缕炊烟,在母亲心里,是对儿子的深爱与牵挂,在儿子心里,是回忆,是乡愁,是母亲指引我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