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达岭长城眺望南疆长城(散文)

作者:陆丰文    发表时间: 2025-03-18 14:11:56     阅读量: 992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暮春时节,我站在八达岭长城的城墙上,春风拂面,眼前的长城如一条巨龙蜿蜒于山峦之间。阳光洒在古老的砖石上,仿佛每一块砖都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身处这壮阔的景象中,我的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了家乡广西龙州的南疆长城——小连城。

对于70年代南方人来说,长城的概念,最早是从课本中学到的,比如孟姜女哭长城等。到80年代,“长城”俩字浮现脑海的莫过于电视剧《霍元甲》中的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那时内地的年轻人嘴里说着粤语,手脚比划着霍元甲的招式,有小孩在泥地里垒长城,在泥巴墙上钻“炮孔”......。

长城概念的进一步在我脑海里深化,是在我到县里上初中后,才知道我的家乡广西龙州县竟有一叫“南疆长城”,名曰小连城!

广西龙州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广西西南部的左江上游,平而河与水口河在此交汇,与越南的高平省接壤。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法国从越南入侵中国,冯子材以龙州为基地抗击法军,取得镇南关(现为友谊关)大捷。

虽然刀光剑影已暗淡,鼓角争鸣已远去,但每当我翻阅这段历史,心中总是不由自主涌起一股自豪感,仿佛又能听到当年战鼓的轰鸣声。

光绪十五年(1889年),提督府苏元春为巩固边防,在山上建筑炮台架设大炮,由于该防御体系的炮台山连山,连点成线,与北方长城功用无异,又被称之为 “南疆长城”,在此共筑大小炮台77座,因其由多座山峰构成,各峰炮台之间的垒石城由二道环护相连,故名 “小连城”。

小连城镇龙炮台下,水口河傍其而过,这里曾是广西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早在秦朝时期,先人就从湖南零陵开辟经漓江、浔江、郁江、左江过龙州,通往越南的水路航线,而“南疆长城”龙州小连城所处区域因位于左江上游,平而河与水口河在此交汇,成为水路交通人员往来、军队所需的粮草、兵器、装备等物资运输和信息传递的关键节点。

1929 年期间,邓小平、李明瑞等革命者为筹备龙州起义多次经龙州小连城要道往返于龙州与百色等外界各地。龙州起义后,红八军一纵队利用小连城的地理优势和防御设施,绕道分赴大新、靖西、下雷等地剿匪,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

龙州文化瑰丽多彩,底蕴深厚,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共有79个分布点,在龙州就有21个。花山岩画与小连城共同构成了家乡独特的文化景观,它们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我心中的份量与长城一样厚重。

当我离开家乡“南疆长城”小连城,喜登北方北京八达岭一带长城,是在高中一次全国英语竞赛中意外获大奖时的夏令营了,那时登上八达岭长城巅峰,俨然以为自己就是天下好汉之一了。  

再到后来,是拖家带口登长城,目的是要培养一个“好汉”儿子,那时,登了长城又游了故宫,再参观清华、北大校园,记得在北大给儿子买了本《当群星闪耀时》,在清华给他买了一支笔,并郑重交代:你要走出龙州,要离开南疆长城小连城,要跨过邕江,直奔长江黄河,“不到长城非好汉”!  

没想到他后来真的考取了北大。

长城对我全家来说意义非凡!非凡的意义不是如何的出人头地,而是对一件事情的执着,致敬平凡,致敬不凡。

在喧嚣的世界里,我们要像仰慕长城一样,珍惜自己内心的渴望,而不要忽视它、压抑它、甚至掐灭它。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事情,而不要人云亦云、心浮气躁;不要去跟别人攀比,做最好的自己足矣。当然,选择自己心之所属并坚守,有时可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将会有更多的淡定和从容,更多的积淀和突破,更多的喜悦和快乐。

时至暮春,从西直门高铁直接开往长城的列车依旧来来往往,此时长城内外,分外妖娆,长城为骨花为容,长城脚下,山花烂漫,城墙上阳光明媚,绿意盎然,长城城墙两旁有桃花、杏花、山茶花以及各种不知名的野花,开得正艳,春的气息扑面而来时,如千层浪一般,从山脚涌向山巅,满山遍野,势不可挡!它们簇拥着古老的城墙,似烟霞般笼罩着长城绵延起伏的山头。  

长城的春天,率真而自然。洁白似棉絮的云朵飘浮在澄澈如宝石的蓝天之上,漫山遍野的山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它们与古老的长城相互映衬,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笔触细腻的水彩画,每一处色彩都晕染着春的蓬勃与生机。

无论是八达岭长城的雄伟壮阔,还是家乡小连城的坚韧古朴,它们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见证了岁月的沧桑。站在这八达岭长城之巅,遥想小连城的模样,心中感慨万千。是啊,长城内外,皆是故乡。

春天的长城,让我们静默。长城的春天是沉默的,一如它沉默的千年。  

长城不因人的到来或离去有所动容,却为春天而花开枝头,是长城为春天心花怒放,还是花让长城变得温柔?长城与花儿都不说话。长城脚下到长城之颠,游人依旧。

此刻,我不由自主又想起故乡“南疆长城”小连城。时过境迁,龙州小连城的历史不应被淡忘,正像长城的历史不容淡忘一样,当你再一次踏入“南疆长城”小连城的时候,就会发现,一切都没有消失,城墙下左江之水依旧欢快向前奔流,和平之鸽在炮台上空飞翔,中越边境上空五星红旗在迎风招展。

站在八达岭长城之巅,遥想家乡小连城的模样,心中感慨万千,遂作《登长城感怀》一诗,以抒胸臆。

在八达岭长城的落日余晖里

是谁还在那横刀立马

一将守关万夫莫开

让所有入侵的荒蛮

溃败出大漠孤烟之外

瀚海阑干中骆驼的铃铛声 已做了回答

此刻 我听到一个浓重湖南乡音

在慷慨激昂朗诵《沁园春•雪》

惟余莽莽的长城内外

黄河依旧滚滚向前

洋洋洒洒的壮丽诗篇

博大胸襟溢于字里行间

一盏油灯印在窑洞土泥墙上

一双智慧的大手

把一个民族的诗魂 写在高原

他从容地扛起了日月

把一身的雪花 轻轻弹落……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延河在流淌

井冈山的杜鹃花  陕北的枣花

和长城多娇的江山 注定分外妖娆

吃过小米饭 喝过南瓜汤的人

一身骨头 铮铮作响

站立是长城泰山 卧着的是黄河长江

数风流人物 就在今朝


【编辑:南栀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