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须菜(散文)

作者:陆丰文    发表时间: 2025-03-19 16:05:23     阅读量: 150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近日,家乡龙须菜价格暴涨的消息如一阵旋风传进我耳中,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与探究欲,心中当即决定,定要去瞧个究竟。仅仅二十分钟车程,便抵达了家乡种植龙须菜的重要基地——广西龙州响水镇。

踏入响水镇龙须菜基地,眼前是一片令人震撼的景象,龙须菜集中连片,足有好几十亩地。现代化的水肥一体化设施有序分布,黑色的遮阴网与地膜相互映衬,从远处眺望,遮阴网在微风中如同波浪般在山坳间轻轻涌动,仿佛一片黑色的海洋

待我们走近,看到遮阴网下面,多名妇女在采摘龙须菜。

龙须菜根茎像顽皮的孩子,从黑色地膜中好奇地探出脑袋,墨绿色的圆形叶片宛如小巧的碧玉盘,往上生长的嫩枝质地似软骨质,嫩黄的叶子仿若新生的雏鸟羽毛,多级分枝姿态各异,嫩枝被采摘后,新枝如同雨后春笋般从旁生出,呈现出龙须状。

在民间,素有食用龙须菜缓解便秘的传统,许多肠胃不适的人食用后,都感觉肠胃轻松了许多。因其不含脂肪,对于长期受肺部及肠道毒素困扰的人来说,堪称天然的‘清道夫’,也因此赢得了山珍‘瘦物’的美誉”。

龙须菜大棚所用遮阴网和地膜均为黑色细孔网状,透过遮阴网可以看到周边山的轮廓,地膜下面土地是黄土,适合龙须菜生长。

几个妇女见我们驻车走入大棚内,脸上瞬间绽放出热情的笑容,其中一位手脚麻利地放下手中的菜篮,快步迎上来,操着浓浓的乡音说道:“老板好呀!来几斤龙须菜呗,咱这现场价50元一斤,在市场上花70元都难买到这么新鲜的,这菜可是个宝,吃了强身健肾,保准您长命百岁哟!”说罢,爽朗地大笑起来,那笑声在大棚里回荡。

妇女们一边手脚不停地采摘,一边热情地介绍:“从去年10月起,我们就开始采收啦,每4-5天就能采一回,每次差不多能摘200斤呢,一个月下来,产值有8万元左右。”

“现在政府可重视啦,引导我们把受柑橘黄龙病影响严重的果园地改种龙须菜,还鼓励大伙盘活那些闲置的草地、园地。听说还要深挖龙须菜的药用价值,研发茶饮、保健用品,要把这龙须菜的产业做大做强,以后价格肯定还得涨呢!”

“老板,吃了咱这龙须菜,您走路都能脚下生风,可千万别错过!”

三个女人一条街,她们七嘴八舌。说罢,又是一阵欢快的笑声。现在的妇女们都爱笑,不像旧时笑不露齿了。

在返程的路上,我反复知琢磨着龙须菜一事,总有什么欲说还休的堵在心里。

待返回单位,下班后,我一有空就习惯到附近的官塘集市走走看看,集市上还是人声鼎沸,人影绰绰,接近春节,集市上,摊位一个挨着一个,琳琅满目的年货摆满了货架。卖春联的摊位前,人们挑选着寓意吉祥的春联,小吃摊前,热气腾腾,油炸小吃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引得孩子们驻足观望。接近春节,整个集市被红色装点得格外喜庆,红色的灯笼、红色的中国结、红色的春联,将集市映衬得暖意融融,如果没有周边高耸的建筑物,倒有点像故乡春节圩庭。

自然而然又想起小时那年除夕,母亲肩杠一根大竹子,到圩上就卖五毛钱,那碗五分钱的素粉让我感觉世间所有的美好都在里面了。那一块一分钱的牛耳饼我藏了三天都不舍得吃,那时我发誓,长大后要当粉饼老板,那该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

这么想着,我又记起龙须菜一事,于是我就在官塘集市寻查,就是未见青青的龙须菜。

于是,我忍不住给远在乡下的母亲打电话问个究竟,是否老家也种上龙须菜?因为在小时候,母亲就经常用龙须菜炒鸡蛋给我吃,想不到现在竟然被奉为上品,而且是政府引导村民挖掘房前屋后,村旁山脚的零散地块大力种植,要打造多个整屯推进龙须菜庭院经济示范点。

“什么?伍拾到柒拾元一斤?既然如此名贵,为何还要种田,把要屯全都改种龙须菜不是很好吗?你要好好上班,不要胡思乱想了,哪有种采就发财呢”。

听着母亲的话,我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为龙须菜价格的飞涨感到惊讶,另一方面又对母亲质朴的话语深思。挂了电话,我望着依旧热闹非凡的官塘集市,心中不禁思索,这小小的龙须菜,究竟承载着多少家乡的变迁与希望,它又将走向何方呢?

官塘集市上的热闹依旧,龙须菜虽未在集市现身,也许龙须菜早被富人抢光了?龙须菜所带来的变化,却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也许,这就是时代发展的缩影,在这变迁之中,既有新事物带来的机遇,也有对往昔岁月的眷恋,而我,也将带着这份复杂的情感,继续关注着家乡的点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