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卷里的星辰(散文)

作者:九羊    发表时间: 2025-04-02 08:58:50     阅读量: 1321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暮春时节,我踏着细碎的阳光走进何家祠堂。新修缮的朱漆木门泛着润泽的光,檐角的风铃在微风中轻轻摇晃。推开那扇朱红的门扉,木香与故纸的芬芳扑面而来。目光掠过供案上青烟袅袅的香炉,停在长桌上那本黄色的线装家谱上。 翻开《何氏家谱》的瞬间,仿佛有无数星辰自泛黄纸页间升起,在时空的长河里闪烁。

何俊,字志高,这个名字在《何氏家谱》里呈现。他生于斯,长于斯,这片土地赋予了他坚毅的性格和卓越的才能。初以吏员授福建浦城县丞,正统十年(1445 年),他被擢升为知县事,从此在浦城这片土地上,开启了他的为官生涯。 何俊为官廉平果断,治声大著。他的廉洁,如清风明月,不染尘埃;他的平和,似春日暖阳,温暖人心;他的果断,则如雷霆万钧,雷厉风行。在浦城,他以卓越的治理才能,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赞誉。他走遍浦城的山山水水,了解百姓的疾苦,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使浦城的经济得以发展,社会得以安定。

正统十四年(1459 年)。邓茂七等起义,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整个地区,攻掠郡邑,所到之处,一片狼藉。而浦城,这个原本宁静的县城,也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更为严峻的是,浦城原来没有城墙,这无疑是在这场风暴面前,失去了重要的屏障。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何俊没有丝毫的慌乱。仓卒间,他更加精心谋画,迅速组织人力,运石筑城。在紧张的时刻,他身先士卒,与百姓们一同不分昼夜地搬运石头,夯土筑墙。他的坚定和果敢,感染了每一个人。终于,在他的带领下,一座坚固的城墙拔地而起。城坚器利,他不仅筑起了坚固的城墙,还配备了精良的守城器械。他深知,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敌人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接着,他募民壮守备甚严。他从百姓中招募壮丁,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使他们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队伍。他亲自部署,将守城的任务分配得井井有条。在他的严密防守下,敌人望而却步,不敢轻易来犯。 但敌人并未放弃,他们一直在寻找时机。不久,何俊奉命前往崇安,处理紧急事务。敌人乘隙来攻城,这是一次突如其来的袭击。然而,何俊在得知消息后,没有丝毫犹豫,他顾不上自身的安危,立即从小路赶回。

回到浦城后,他立刻率领壮勇奋力击之。他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在他的带领下,壮勇们士气高涨,奋勇杀敌。敌人在他的猛烈攻击下,节节败退,最终奔窜而逃。何俊毫不松懈,他紧追不舍,追斩百余人。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以何俊的胜利而告终。浦城,这座他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县城,终于得以保全。

景泰五年(1454 年),上司将其功上报,何俊入京述职。在京城,他受到了皇帝的接见。皇帝对他的功绩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并赐宴款待。这是对他多年来忠心耿耿、奋勇杀敌的最好回报。然而,何俊并没有沉醉于荣誉之中,他始终心系浦城的百姓。

在完成京城的述职后,他毅然回到了浦城。然而,天不假年,他还未及继续为浦城的繁荣稳定贡献更多的力量,便卒于任上。他的离去,是浦城百姓的莫大悲痛。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将他祀于浦城名宦祠,让他的英名永远流传。

何俊的一生,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一生。他的廉洁、果断、勇敢和智慧,成为了后世的楷模。

站在何家村的村口,望着那片熟悉的土地,我不禁再次感叹,历史的天空中,总有一些像何俊一样的人。

走进何家村的那一刻,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扑面而来。过去那略显陈旧、朴素的村落模样已悄然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田园画卷。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栋栋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几乎每家每户都精心打造着自己的家园,这些小院,已然成为了何家村独特的风景线。小院的风格各异,有的充满了现代都市的简约气息,白色的墙壁搭配着明亮的色彩,线条简洁流畅;有的则保留了乡村的质朴韵味,青灰的砖瓦,斑驳的木质门窗,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在不远处的几户人家,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五彩斑斓的花朵竞相绽放,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引得蜜蜂和蝴蝶纷纷前来嬉戏。那娇艳的玫瑰、淡雅的雏菊、还有一些不知道名字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漫步小院,还能看到这里种植的各种时令蔬菜,各种蔬菜,像是大自然馈赠的礼物。村民们精心呵护着这些农作物,用汗水浇灌着希望,收获着满满的幸福。 走进何家村,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既有现代文明带来的便捷与舒适,又有着乡村特有的宁静与祥和。村民们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新农村建设,不仅改变了何家村的面貌,更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迈进。



【编辑:张若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