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散文)

作者:刘军生    发表时间: 2025-04-03 08:03:18     阅读量: 512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下了几天的雨,今天终于出太阳了,在赣州的二哥早上发信息来,说4日清明节他回老家去挂清明,问我什么时候回老家。才想起又是一年清明了,该给故人上坟挂清扫墓。

打我懂事起清明节父亲就带我上坟扫墓。上坟时父亲总会扛一把铁锹,前面挂着篮子,篮子里放着祭品,一手还提着酒壶,路上偶尔会遇到家人搀扶从外地赶回来挂清明的老人。到山上的时候,父亲先把坟墓周围用铁锹铲平,把杂草清理,露出坟头,就会指着坟头告诉我们,“这是你们的祖奶奶、这是你们的老爷爷”,并给挨着隔壁的坟头依次压上一张纸钱,随后把祭品对着坟头摆齐,撒上酒、点燃蜡烛,烧起纸钱。看到父亲双手合拢举在胸前,口中念念有词,我们三兄弟也跟着父亲后面作揖,最后点燃一挂鞭炮,这时大山深处,纸烟四起,鞭炮声此起彼伏。那时还小,与祖辈并不相识,自然谈不上感情,也没什么哀愁。反倒因为这种肃穆庄严的满满仪式感,觉得好玩、新奇、兴奋,也就没有理会到上坟挂清扫墓的真真意义,但每次扫墓归来,父亲总要意味深长叮嘱我们:“我给你们讲的这些,你们要牢牢记在心里”。而我们,总似懂非懂点点头。

父亲离开我们后,清明节我们虽然也会偶尔去给故人上坟挂清扫墓,却没有了父亲的虔诚,更多的可能就是一种了却心愿。但2011年的清明节对我感触蛮深,也彻底让我明白为什么有的会跨市,跨省、坐高铁,坐飞机甚至提前几天回老家给故人上坟挂青扫墓的意义。       

这年的清明节,九十高龄且在湖南生活了一辈子的大伯,带着一家大小30几口人到爷爷的坟上挂清,在山场大伯给我们后辈讲述了爷爷一辈的不易,讲述战争动荡年代大伯他投身革命的事迹以及一家在湖南生活工作的经历,也详细的说了大人当时为什么会把最疼的小儿子也就是我的父亲,被16个大洋卖到另外村庄生活的苦衷。也从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我的老家是从这个地方迁过来的。也从那个清明节才知道我是谁,从哪来,追寻到这个答案。是呀!我们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开枝散叶,枝再繁,叶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这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是我们的来处。

去年母亲也离开了我们,真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样的季节,总会牵动几许思念、几许哀愁。

有人说,清明是一种迷信旧俗,有人说,清明是一种浪费形式,也有人说,距离太远,干脆在网上团购200-300元一次的扫墓服务,一个人在没有对自己根脉有一种思索前,或许这样的想法都是正常的,但还是提醒大家记住,如果有条件了,即便人在天涯鬓已斑,也要多回乡挂清扫墓,终究到我们这般年龄回一次少一次。实在没条件,心底亦可过清明,毕竟,装在心里胜过一切。

只有你站在你的故人墓前你才会深深的理解“人这一辈子,只有站在这里,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的真正意义。

梨花风起正清明。

今年你准备回乡扫墓吗?和你同行的会是谁?你又在思念谁?



【编辑:杨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