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天下悠(散文)

作者:梁言    发表时间: 2025-04-05 20:38:45     阅读量: 158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终是抵不住春的诱惑,还是踏上了探春的旅程。3月25日早晨7点15分,经过近16小时的车程,我们一行四人终于抵达九江站,开启了此次旅游的首日春游——庐山行。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与旅游团的其他6位成员乘坐大巴前往庐山顶住宿的地方。沿途,过往大巴与小车都印制有“庐山天下悠”宣传语。1个小时左右,到达住宿的地方。此时,房间尚未腾出。在大厅放下行李,导游即带着我们前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牯岭东谷的庐山博物馆参观。

庐山博物馆位于庐山芦林湖畔,九奇峰下,三面环山,背倚芦林湖,风景秀丽。馆内藏品以陶瓷、书画为主,博物馆内展出历代名瓷中的精品,有汉代的青瓷、唐三彩、宋影青瓷、明青花瓷、清代彩瓷,有白居易、苏轼、岳飞等名家作品。而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跃上葱茏—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庐山》,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的画像栩栩如生,还欣赏到诸多文人墨客、名人志士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

离开博物馆后,为了错开游客用餐与游览时间,加上团队人员一夜劳顿,导游安排我们提前午餐。饭桌上,我们品尝到了特有的庐山石鸡、石鱼、石耳“三石”特产美味。用餐后,我们前往庐山所特有的一处人文景观——占地面积45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96平方米、拥有幽深庭院的西式别墅美庐参观。“美庐”是我国唯一一栋国共两党最高领袖都住过的别墅,它展示了风云变幻的中国现代史的一个侧面。整个“美庐”庭园占地面积为4928平方米,美庐别墅仅占其中不足10%。它始建于1903年,英国兰诺兹勋爵建造,后转让给巴莉女土,巴莉女士又将这栋房赠送给宋美龄。这里环境优美,加之宋美龄名字中含有一个“美”字,于是蒋介石将此处命名为“美庐”,庭园中卧石上的“美庐”二字为蒋介石手书。

据说,在毛主席第一次入住美庐期间,蒋介石手书差点被“清除”。一天清晨,毛主席正在美庐别墅内准备当天的一项计划工作,却忽然听到院子里传来叮叮当当、敲击石块发出的声音。秘书赶紧出去找服务员了解情况,原来是有石匠正在凿那块刻有蒋介石亲笔手书的石块,要把“美庐”两个字清理掉。毛主席听了秘书汇报之后,安排秘书出去制止,并说“这都是历史了”,历史并不会因为凿掉就消失。毛主席制止对“美庐”二字的清除,足见伟人用客观的态度看待历史、尊重历史的境界与容人的雅量。

美庐一楼有中西合璧的会客厅,墙上挂着蒋介石夫妇在“美庐”生活的部分照片、宋美龄卧室;二楼有蒋介石的办公室、会客厅、卧室。办公室的左边,分别建有凉台和阳台。一排玻璃窗,内部一边是通道、一边是各自独立的各功能用房:餐厅、琴房、侍卫室等。在这里,可以看见宋美龄弹过的钢琴、阅读收藏的精装英文书、画的《庐山溪流》水彩画,以燃烧煤油为动力制冷的菲赛尔冰箱、庐山的自然风景照片等。我们站在美庐庭院中,几树繁花尽情绽放,游客们不断涌入流连拍照。透过美庐墙面的“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历史云烟。在战乱纷飞的年代,还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的事呢?

游览美庐,诸多感慨,也再次论证了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真理。而来到庐山,自然不可能不参观“花径”——唐代诗人白居易咏诗《大林寺桃花》的地方。导游带着我们沿林间小路前往”花径”。导游一边走一边向我们介绍,白居易被贬任江洲(九江)司马时,于公元816年登庐山游览。时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而此处却桃花盛开,白居易有感吟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或许是对“诗魔”的敬仰,或许游人相伴而行,半小时左右我们就到了相传为白居易所书写“花径”的地方。有圆形的小亭子相围,亭子中间的地面上写着“花径”二字。再向前面走,不一会儿便到了《白居易草堂》。这里,介绍着他的生平,展示着白居易的诸多作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白居易终其一生遵循着这一准则。“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长恨歌》《卖炭翁》与《琵琶行》无不反映出他的做文理念。

在庐山,伟人毛泽东也留下了他的足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便是他留下的诗作。在庐山天池山西麓,有一个形如覆手平伸的石岩,人称“佛手岩”,岩下有一个自然形成的石洞,宽深都不过十几米。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就是在这里修道成仙的,所以后人给它取名叫“仙人洞”。“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仙人洞虽小,但开国领袖的“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这首诗,却让仙人洞世人皆知,也成为庐山旅游的打卡景点之一。

从仙人洞返回后,导游带我们步行前往庐山会议旧址。

1959年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均在此召开,毛泽东同志主持了这三次重要会议。这里面,保存着当年许多珍贵的实物、照片、材料和根据纪录片制作的录相片,供游人观看。

在紧凑的行程中,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3月26日上午8点,导游带着我们向含鄱口进发。沿途,右边的山林树木根部大部外露,而长势依然挺拔。导游向大家介绍,因为这里的土质层薄,下面基本是岩石,故此树根不易下长,便四散长开。但是只要有少部分扎根,树木即可生长。四十分钟左右,我们来到了含鄱口。

含鄱口横亘在九奇峰和五老峰之间,张着大口似乎要鲸吞鄱阳湖水,因此得名。岭南端建有一石坊,四柱三门,坊中央镌有“含鄱口”字样,其左右分别刻有“湖光”、“山色”四字。登上含鄱亭,极目四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站在望鄱亭,东瞰鄱阳湖,南眺大汉阳峰,——特殊的地理位置,引来含鄱口游人如织。

游山玩水的时光总是欢快的,还没有消化一天多来的所见所闻——历代有3500余位文人墨客登临庐山,留下了1.6万多首诗词歌赋、1300多帧摩崖石刻和大量书画作品以及青峰秀峦、银泉飞瀑、云海奇观,庐山游的行程便已经结束。上午十点多,我们乘坐旅游公司的车前往下一站——景德镇。

坐在车上,望着两边的山峰、湖水,我似乎慢慢理解了“庐山天下悠”的蕴意:悠长的历史、悠久的文化、悠远的山川、悠扬的遗韵、悠然的从容,有千古名山,有秀美的山水、有灿烂的文化、有优良的生态,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众所周知、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男女老少张口能背、大文豪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如琴湖、芦林湖、鄱阳湖等等,无不彰显庐山是一个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地。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我叹“庐山天下悠”不虚此行。



【编辑:南栀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