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随笔)

作者:汪潮喜    发表时间: 2025-04-24 15:55:39     阅读量: 77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与海共舞:那香海的蓝色狂欢

 

8月25日清晨7点半,青岛的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我们便从建国饭店出发,驱车驶向威海那香海。车子沿着青威高速飞驰,窗外的风景从城市的喧嚣逐渐过渡到郊野的宁静。阳光透过薄雾洒在路面上,远处起伏的山峦与近处葱郁的树林交织成一幅流动的画卷。

一个半小时后,导航提示:“前方500米,就是那香海景区。”我的心跳加速,海风的气息已经透过车窗钻了进来,带着淡淡的咸味和自由的味道。

那香海,位于威海荣成市,是一片未被过度开发的原生态海岸。16公里黄金海岸线、25公里钻石沙滩、20公里黑森林、23公里风车基地,构成了集沙滩、海岛、森林、天鹅湖、风车等稀缺资源于一体的综合度假区。与青岛的热闹不同,这里的沙滩更细腻,海水更清澈,游人也不那么拥挤。

刚下车,我便迫不及待地奔向海边。沙滩上的细沙在脚下柔软得像一层绒毯,海浪轻轻拍打着岸边,发出温柔的“哗哗”声。远处的海面泛着粼粼波光,几只海鸥低空掠过,发出清脆的鸣叫。我深吸一口气,海风灌入胸腔,整个人仿佛被注入了新的能量。

作为一个热爱游泳的人,经常在大河大江大海中与波涛共舞的泳者,我早已按捺不住,迅速换上泳裤,戴上泳镜,一个箭步冲进海里。海水微凉,但很快身体便适应了它的温度。我舒展双臂,像一条鱼一样扎入水中,任由海浪托浮着我的身体。每一次划水,都能感受到海水的阻力与推力,仿佛大海在与我嬉戏。游到稍深的地方,我仰面漂浮,闭上眼睛,任由阳光洒在脸上。那一刻,世界只剩下海浪的轻吟和心跳的节奏。我也在想,这次威海的与大海拥抱,是不是也应写入我的那篇散文《游泳》之中呢?

游累了,我便回到岸边老廖喝咖啡的店里休息一会儿。接着继续玩冲锋艇和橡皮艇,体验破浪的快感及海上“秋千”的刺激。

我选择了一艘小型冲锋艇,驾驶员是个皮肤黝黑的本地小伙,他咧嘴一笑:“抓紧了,待会儿可别喊停!”

话音刚落,引擎轰鸣,冲锋艇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海风瞬间变得凌厉,扑面而来的浪花溅在脸上,冰凉而刺激。艇身在海浪中上下颠簸,每一次腾空都让人心跳加速,仿佛在海上“飞行”。

相比之下,橡皮艇的体验则温和许多。我和同伴坐在艇上,任由海浪推着我们漂荡。偶尔一阵大浪打来,艇身猛地一晃,我们哈哈大笑,抓紧绳索,像是在坐海上的“秋千”。

在海边尽兴玩了三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景区内的森林餐厅吃自助餐。这是一座被绿树环绕的木质建筑,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餐桌上,光影斑驳,宛如置身童话森林。

自助餐的菜品丰富,主打海鲜和养生食材。我盛了一碗海鲜炖汤,汤底浓郁,虾、蟹、贝类的鲜甜完美融合;又夹了几片炭烤三文鱼,外焦里嫩,入口即化。最让我惊喜的是野生菌菇炒时蔬,鲜香爽脆,带着山野的清新。

吃过午饭,打卡那香海后,我们又匆匆赶往刘公岛。坐在小车里,我回味着今天的每一刻:游泳时的自由、冲锋艇的刺激、海鲜的鲜美……那香海,不仅是一片海,更是一场关于快乐的记忆。

 

刘公岛:海风中的历史回响

 

下午三时,威海港的汽笛声划破暑气,渡轮推开碧波,载着我们驶向刘公岛。船尾的浪花如同散落的珍珠,在阳光下跳跃闪烁。未及站稳,忽闻头顶传来清越的鸣叫——成百上千只海鸥,如雪片般从云端俯冲而下。

这些精灵般的白鸟,有的展开双翼与船舷平行滑翔,翅尖几乎触到游客高举的面包;有的栖在航道浮标上,歪头打量往来船只,恍若海上哨兵。最有趣的当属“接食表演”:游客将虾条抛向空中,海鸥竟能精准俯冲叼住,翅膀扇动的气流掀起发梢,惹得孩童惊叫欢笑。一只胆大的海鸥甚至停驻在船舷栏杆,红喙轻啄女孩手中的饼干碎屑,惹得众人纷纷举起手机。

凭栏远眺,威海城的天际线渐行渐远。玻璃幕墙的高楼与红瓦民居错落有致,环翠楼的金顶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整座城市宛如浮在碧波上的盆景。海风裹挟着咸腥与清凉,将盛夏的燥热涤荡殆尽。

登岛后,穿过古榕掩映的步道,一座灰白色建筑肃立眼前。门楣上“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九个大字,让所有欢声笑语瞬间沉寂。

步入展厅,锈迹斑斑的船锚、扭曲的炮弹残片、泛黄的海战图卷次第展开。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硝烟,在多媒体沙盘上重现:定远舰305毫米巨炮怒吼,致远舰燃着熊熊烈火冲向吉野号的悲壮,邓世昌与爱犬共沉波涛的决绝……玻璃展柜里,北洋水兵的家书字迹已晕染模糊:“倭舰猖獗,男誓与舰共存亡。若得生还,当奉双亲颐养天年。”

最震撼的莫过于复原的“镇远”舰铁锚。这尊重达四吨的巨物,甲午战败后被日军掳走,在东京上野公园陈列四十年,直到1947年才重归故土。抚摸其上斑驳的铆钉,仿佛能触到那个时代灼痛的体温。

在“历史启示”展厅,三组数据对比发人深省:

战前十年,日本军费占财政收入60%,清朝仅5%;

联合舰队速射炮射速每分钟10发,北洋舰队老式火炮仅1发;

明治维新建立现代教育体系时,中国科举仍在考八股文。

电子屏上滚动着梁启超的泣血之问:“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始。”而今,穹顶投影将辽宁舰编队的雄姿投射在定远舰模型之上,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震耳欲聋。

暮色初合时,我们入住维也纳酒店,回望刘公岛如翡翠嵌于蓝绸。此刻的威海华灯初上,咸湿海风混着槐花香扑面而来,这座海滨小城的宜居魅力方才真正显现。

三面环海的地理格局,让威海夏季均温维持在25℃。走在海滨步道,木栈道缝隙钻出丛丛滨麦草,礁石间小螃蟹举螯横行。当地人笑称:“青岛的啤酒,烟台的红酒,威海卖得最好的是防晒霜——因为这里连阳光都温柔。”

这里的人们生活慢调、从容,没有北上广的步履匆匆。早市的海鲜摊前,大叔端着搪瓷缸子品绿茶,等顾客挑完螃蟹才慢悠悠过秤;公园长椅上,银发夫妇用威海方言拌嘴:“晚上包鲅鱼饺子,你剁馅还是擀皮?”就连公交车进站都带着从容,电子屏显示“距离下一班车还有8分钟——建议您看看云彩”。

然而这片桃源并非全无烦忧。随着“最适合人类居住城市”名号远扬,威海房价十年翻涨三倍,酒店的房价也比较高。每年七八月份,酒店均价400元左右,我们的500多元。环翠区海景房单价突破两万,让本地年轻人苦笑:“看得见海的地方住不起,住得起的地方只能听见海。”房地产广告牌上,“诗意栖居”的标语与建筑工地的轰鸣声交织,成为城市发展的复杂注脚。

入夜,漫步国际海水浴场。细沙仍残留阳光的余温,潮水将白日的喧嚣卷入深海。远处刘公岛的轮廓融进夜色,只剩灯塔的银芒刺破黑暗。

想起博物馆结束语:“我们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让白骨唤醒理智,让鲜血浇灌玫瑰。”是呀,人类只有和平共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有美好未来。此刻的威海,既有海鸥翩跹的轻盈,也有铁锚沉埋的厚重;既有房价灼人的现实,也有面朝大海的浪漫。这座城像一枚贝壳,将历史的泥沙磨砺成珍珠,在潮起潮落中寻找自己的航道。

海风掠过耳畔,恍惚听见两种声音在对话:

浪花说:“遗忘吧,一切伤痛终将被我抚平。”

礁石答:“唯有铭记,方能让光穿透深渊。”



【编辑:王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