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己相遇(散文)

作者:九羊    发表时间: 2025-06-17 20:25:35     阅读量: 33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缓慢地行走在无声的时光里。一笠风,一袖月,自在前行。这字,原是生命最本真的状态,如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又似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泊。我常想,人生若能以这样的姿态徐徐展开,该是多么奢侈的幸福。不必追赶什么,不必焦虑什么,只是让脚步与心跳同频,让目光与风景相遇,在缓慢中品味时光的醇厚。

曾经,一叶轻舟风把舵,满轮月影水行舟,少年时代的我以为世界是一张等待自己去征服的地图,每一座山峰都是待攀的挑战,每一条河流都是待渡的险关。读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便觉得自己的生命也当如此壮阔;读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又觉得潇洒不过是随手可得的日常。于是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寻找诗与远方的路途。那时的风是甜的,月是亮的,连脚下的石子都闪烁着希望的光泽。我们这一代人,谁没有过这样的青春呢?像李贺笔下少年心事当拏云的豪迈,像辛弃疾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热血。我们相信远方有答案,相信冒险能解答生命的疑惑,相信每一次出发都会让灵魂更接近自由。

曾经,鸟背夕阳斜渡水,橹挑明月切开云,敞开青春无畏的激情。那时的勇气来得莫名其妙,仿佛身体里住着一个永远不知疲倦的巨人。青春期的我们,总把冒险当作成长,把受伤视为勋章。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放,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这些诗句像火把一样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我们模仿着古人的样子,在山巅呐喊,在水边赋诗,在星空下畅谈理想。那时的我们不知道,青春本身就是一首最壮丽的诗篇,而我们正不自觉地成为其中的韵脚。

曾经,天生我材必有用,会须一饮三百杯,在爬山涉水中哪怕艰辛。青春期的我们有着惊人的恢复力,无论多么疲惫,只要睡一觉就能满血复活;无论多么挫折,只要朋友一句鼓励就能重新振作。记得那暑假,我和几个好友骑自行车从金溪南城、南丰、广昌、黎川,沿途露宿风餐,却乐此不疲。晚上躺在草原上看星星,白天在小饭店,那种简单而纯粹的快乐,如今想来竟有些奢侈。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情,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洒脱,成为了我们那段时光的最佳注脚。我们以为这样的日子会永远持续下去,以为年轻就是资本,可以肆意挥霍而不必担心枯竭。直到岁月悄然流逝,才惊觉那些会须一饮三百杯的日子,已经成为了记忆中的琥珀。

而如今,俱往矣,且寄此身,顺水流云,不再触摸河山万里的奇骨异韵,惯听小园鸟雀啾啾祥和的清鸣。今年以来,喝过几个同学的花甲酒后,忽然感觉生活就慢了下来。不再执着于远方的风景,反而开始欣赏身边的细微之美。清晨在止园喝一杯清茶,看阳光慢慢移动;傍晚在小区散步,听孩子们追逐打闹的声音;周末去县城几个公园,观察一棵树如何抽出新芽。这种慢,不是消极的停滞,而是主动的选择。就像苏轼在《临江仙》中写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既然都是过客,何不放慢脚步,好好感受这一路的风景?现在的我,更愿意在黄昏时分坐在书房里,翻一本旧书,品一杯淡茶,让思绪随着文字游走。偶尔抬头,看见窗外的夕阳将树叶染成金色,那一刻的宁静,胜过千山万水的跋涉。

随意,沽一捧清冽白泉权当佳酿,目光跃过万重错落峰峦,于千仞绝壁的苍茫胸腹间,邀约三两闲散仙踪。如今的乐趣,在于发现平凡中的诗意。不再追求轰轰烈烈的体验,而是在日常中寻找超脱的可能。有时我会觉得自己是一位隐士,在止园读书写字;有时又觉得自己像一位游侠,在市井街巷中观察人间百态。这种角色的转换,让生活变得丰富而有趣。就像王维既能写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也能描绘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静谧。如今的精神世界,既有山的厚重,又有水的灵动;既有入世的担当,又有出世的超然。在一捧清泉中品味甘甜,在一片落叶中看见轮回,这种感悟,是青春时难以企及的智慧。

摘取五千年诗书文脉为肴,在奇峰之上、孤亭之内,把盏共话天上人间绝恋的缱绻。中国的文人传统,给了我们丰富的精神资源。每当感到困惑时,我就会翻开古籍,在那些穿越时空的文字中寻找答案。李白教会我在困境中保持乐观,杜甫提醒我关注民间疾苦,苏轼指引我用豁达化解苦难,陶渊明示范了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精神导师如同夜空中的星辰,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现在的我,常常在阅读中与古人对话,仿佛能看见李白在月下独酌,杜甫在草堂写诗,苏轼在赤壁泛舟。这种跨越千年的心灵交流,让我的生命有了更深的维度。就像陆游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有时候,沉浸在书海中,也是一种别样的躬行

而后,扯一角白云作枕,披一袭山风的委婉私语,沉入物我两忘的微醺。这种状态,或许就是古人所说的天人合一吧。当一个人真正放慢脚步,不再与时间赛跑,不再与世界对抗,他就能感受到那种与万物融为一体的美妙。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泊,不正是这种境界的写照吗?现在的我,越来越珍惜这样的时刻:可能是雨后散步时闻到的泥土芬芳,可能是深夜读书时突然的顿悟,也可能是看见孩子纯真笑容时的感动。这些瞬间虽然短暂,却让生命有了重量和意义。

暮色四合,苍茫如海。携一壶蓄满风尘的老酒——这壶中沉淀的,何止是风月?那是半世漂泊的烟尘浸润,是红尘中修身养性的诗词歌赋,最终酿成的不老沉稳的心魂。而现在的酒,少了青春的辛辣,多了岁月的醇厚。每一口都能品出不同的味道:有奋斗的苦涩,有成功的甘甜,有失落的酸楚,也有团圆的温暖。就像李商隐的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许多事,只有经历过时间的沉淀,才能看清它的本质。现在的我,不再急于表达,而是学会了倾听;不再执着对错,而是懂得了包容;不再害怕孤独,而是享受了独处。这或许就是人生的代价与馈赠吧。

山,用心走过,刻下足迹如诗;水,依情蹚过,留下涟漪如叹。人生如逆旅,我们都是匆匆过客。但在行走的过程中,我们也在塑造着这个世界,同时也被世界塑造着。每一座山峰都见证过我们的攀登,每一条河流都承载过我们的倒影。就像徐霞客穷尽一生探索山川,最终在游记中留下了永恒的印记;就像苏轼被贬黄州,在赤壁的江水中找到了精神的慰藉。我们的足迹或许不会被历史记载,但它们同样构成了这个世界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我们是否真诚地活过,是否用心地感受过,是否勇敢地爱过。

乘风去,万水千山尽在脚下;再回首,唯有沧海桑田在心底低徊。站在人生又一个门槛上回望,那些曾经以为过不去的坎,如今都成了脚下的风景;那些曾经以为忘不了的事,如今都已化作淡淡的回忆。时间是最神奇的魔术师,它能让锋利的棱角变得圆润,能让炽热的激情转为温和,能让沉重的负担变成轻盈的翅膀。就像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生命的本质就是变化与更新,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包括我们自己。

风烟俱静时,方知半窗风月,一枕新凉,梦里不知天光晓;两眼泪痕,满怀旧愁,客中方觉故乡亲。原来每一个人生终是在漂泊,而每一个漂泊的终点亦是归途的起点。曾经向往远方的自由,如今渴望内心的宁静;曾经追逐梦想的光环,如今珍惜平凡的可贵。这种转变,不是妥协,而是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接纳。就像陶渊明最终选择归隐田园,不是逃避,而是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独特的,重要的是在旅途中不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最终成为那个想成为的人。

梦里乡梓烟曳柳,窗前双亲月牵魂每一个人生都是被一丝无形的丝线牵系,在人生暮色渐浓时勒紧心房。它是对纯真年代的怀念,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对真挚情感的渴望。人生任何时候都孤独的,都是迷茫。正因如此,我们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无论变得多强大,都不要丢失内心的柔软。

唯有回归本心,痛饮那坛深埋于心间的老酒,醉卧人生的乡关暮色里,以白云为被,以青山为枕,那漂泊的灵魂才能够寻得片刻安。当我们能够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够在浮躁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到那个时候才真正完成了一场心灵的回归。

一篙点碎魂牵月,双橹荡开乡愁云。风,裹挟着渐浓的暮色沉沉落下;暮云,在苍茫的天际渐渐隐去。一叶扁舟已飘向烟水深处,船上那孤清的身影,蓦地隐入安静的山水画卷,宛如一个悠长的句点。这或许就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吧——不疾不徐,不悲不喜,在喧嚣中保持一份清醒,在宁静中守护一份热情。像那叶扁舟,既不被湍急的水流裹挟,也不因静止而腐朽,而是在流动中找到平衡,在变化中保持本真。

曲终,人已不见,唯余一叶扁舟漂流,江上数点青峰默然……生命的精彩,不在于它有多么轰轰烈烈,而在于它有多么真实完整。慢下来,才能看见那些被忽略的美好;静下来,才能听见内心真实的声音。在这缓慢的行走中,我们终将与自己相遇,在时光的长河里,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