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之南,兴国之北,有村曰白石,熠熠生辉。其位城岗乡之北隅,距乡治所十里。方圆十三公里,山河秀丽,气象万千。
人口两千有奇,散居九村落。田土两千三百余亩,皆膏腴之地;山地万三千六百余亩,林茂而泉丰。此地钟灵毓秀,产业多元。水稻摇曳,铺就金色稻浪;烟叶飘香,成就致富希望;制种精研,孕育丰收梦想;甜叶菊甜,甜润生活芬芳;生猪肥壮,灰鹅欢畅,乡村经济蒸蒸日上。
白石古村,历史源远流长,农耕文明底蕴深藏。革命旧址,岁月沧桑,见证往昔荣光;古式民居,古朴端庄,尽显传统风尚。小道悠悠,烟雨朦胧时,宛如水墨画卷,淡雅而又安详。
胡氏宗祠,名“都使祠”,明初始建,占地千二余方。雕梁画栋,斗拱层叠,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其雄踞富水河畔,如鹏展翅,气势昂扬。前望“仙石印”,后踩“鲤鱼嘴”,左右古树参天,四季郁郁苍苍。明清古建,错落有致,映衬祠堂之辉煌。“狮峰东立,虎岽西护,麒麟南耸,清泉北流”,好一处山环水抱的风水佳壤。
此地更是红色圣地,第五次反围剿的战场。毛泽东同志旧居,光辉闪耀,指引方向;胡氏“都使祠”,会议旧址,决策在此酝酿;朱德、项英、曾山等旧居,留存伟人足迹,精神永放光芒;中央红军印刷厂、防空洞、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红军医院等旧址,虽历经风雨,依然诉说着往昔的热血与刚强。诸多红色故事,如“扩红”、“剪黄”供军粮、“毛泽东救小孩”,口口相传,激励着后人的志向。多部影视作品,如《那时花开》《女儿红》,在此拍摄取景,让白石村声名远扬。
如今的白石村,旧貌换新装。红一方面军白石军事会议旧址、白石中革军委旧址暨毛泽东旧居,修葺一新,重焕光芒;新建“白石支红广场”,庄严肃穆,传承红色信仰;八十幢农房,立面改造,尽显乡村新模样。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土地焕发生机与希望。党建引领,党员示范,群众积极参与,破解难题,实现质效双升。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机械化耕作,效益显著增强。引进农业企业,打造千亩水稻制种基地,村民增收,村集体富强。
产业兴旺,太秋甜柿、烟叶、油菜等产业蓬勃向上,千余亩土地,承载致富梦想;环境优美,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护航,乡村持久靓;治理有效,乡贤团队、“无诉工作团队”,矛盾消除在萌芽;文化繁荣,文明实践活动多样,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处处弘扬;红色资源盘活,初心课堂建成,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红色体验,融合发展,魅力绽放。
千年白石,支红模范村,红色基因流淌,传统与现代交融,正迈向新的辉煌。愿此村未来,如旭日东升,光芒万丈,永远散发迷人的光芒!
【编辑: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