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心相亲

作者:刘晓星    发表时间: 2023-09-14 22:31:05     阅读量: 409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教师节收到学生的礼物——邮寄给我一本诗集《君不见》。

我打小就是个宅男,到现在40好几了也还是这样,不喜运动,也不玩牌,空闲时间只能用来看书。诗歌篇幅短小,看着不费力,不担心看多了伤神,读得自然就多了些。我一般不借书,要看什么都是自买,原因很简单,假如看到一本喜欢的,不幸借阅的时间到了,必须还回去,这时候享受就成了难受,甚而成了心魔,总想着怎样才能再看上一眼,有时弄到深夜还尽想着这个事情,睡不踏实,好比少年遇上了心怡的女孩子,才刚亲近,就被迫分开,此种折磨不足为外人道也。积年下来,家里摆放的诗集该有上百部了,无论现代诗还是古体诗词,无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有一些。得知人家给我邮过来一本诗集,当时还有点担心,别是家里已有的吧?自然这担心是多余的,这本《君不见》刚好没读过。

这本书里的诗歌,严格说来不算现代诗,至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现代诗。不是说这些文字不好,只是指出它的有别于通常所说的现代诗的一些特质。现代诗不强求押韵,反而更强调诗句的节奏,一种句子与句子间的张力。《君不见》是押韵的,甚至每句一押,在这方面,更像用白话文写的曲子词——元曲。它的风格也与元曲近似:直白,浅近,大众化。作者惊竹娇不把这些作品称为诗而自称为长短句是有道理的,古代的词曲不就是长短句么?至于诗歌内容,则多为自我的抒发:或是梦想的追求,或是哲理的感悟,或是欣悦表达,或是愁闷的解脱。对现实几乎没有直接的反映——就是一个少年人对自我以及未来的期许吧。文字有时清新,有时文艺,偶尔也还有点俗气,更多的是一份少年豪气。看得出来,作者惊竹娇对古诗词是下过工夫的,运用起来得心应手,精彩处巧妙天然,“尽去锤炉痕迹”,这为诗文増色不少,应当也是作者能够从一众网络写手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这几乎是少年写手特别是诗歌写作者的通病。惊竹娇能够脱颖而出,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并不“为赋新词强说愁”。固然他有时也写愁,然愁得自然,愁得亲切,愁得意气风发,让人不觉其为“愁”,反而感觉到一种青春的萌动以及奋发——这又有点像是李白诗,“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好像愁得没办法了,紧随其后的却是“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简直要乘云上青天,一派自在天仙的逍遥。《君不见》整个作品的基调是明快的,充满了力量的,有一种独属于年青人的朝气蓬勃。

很想写一篇鉴赏文字,作为对学生赠书的回报,祝愿他学业有成,前程似锦,像诗中少年那样意气风发一往无前。一则实在是欣赏能力有限,二则利用两天的空闲时间断断续续的翻完一本将近300页的书,太急燥了,囫囵吞枣,多少有点消化不良,没什么好说的,就此打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