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仙境——卖花渔村

作者:细人    发表时间: 2023-09-26 11:22:31     阅读量: 1052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清晨,一辆自驾车在雾蒙蒙的晨曦中,由歙县县城宜必思酒店出发了,目的地是大山深处的卖花渔村。车里的人,想赶个早看看卖花渔村晨雾中的日出和梅花。

车很快行走在新安江南岸,沿着沥青公路疾驰,不一会就到了去卖花渔村的换乘车关卡的路口。因时间较早,车可以径直地通行进山,我们继续行驶在蜿蜒的进山公路上。当来到山顶的观景台时,空中仍然雾气弥漫,但见一个砖混结构的宣传墙壁立在路的左边,上面写着“新安第一村瀹潭欢迎你”。我站在观景台处,向山下朦胧的江面和滨江村庄瞭望,心中更加充满神秘之感和探寻渴望:卖花渔村,你不卖鱼专卖花,为何有此村名?!

车下山后,行驶在田野中的公路,快要到进卖花渔村的路口,被早起的执勤协警把车拦停,说里面的停车场已满,只能停在路旁边。我们只好把车停在路边,由路口向村中走去。村中的路似乎在山的峡谷之中向里延伸,越往里走越能感觉到有一股清冷的寒气夹杂着淡淡的幽香迎面袭来。

经过村委会来到一家农家乐早餐摊点,在等待用早餐时,我与主人攀谈起来。

“卖花渔村只卖花和盆景,不卖鱼,是因为村庄分布形状像一条鱼,所以叫卖花渔村”男主人说道。

“那为什么是打渔的渔”我继续问道。

“卖花渔村,本名为洪岭村,位于新安江南岸。因为整个村落形态像一条鱼,村内的居民都姓洪,喻意洪水汹涌,鱼得水则生机盎然,故用三点水的‘渔’,改名为卖花渔村。”男主人接着回复道。

“从山上往下看村子就是条大鱼,村头像鱼嘴、村腰如鱼肚、村脚似鱼尾,因村形似鱼加上村民基本上都是靠卖花为生而得名。”女主人端上煮好的早餐特产大馄饨后,补充说道。

原来,这么富于诗意的美丽村名就是这样得来的啊!由于村子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为盆景植物的生长及树桩的培育提供了优越场所,故家家户户都以种花养花、培制花桩和制作盆景为生,并销售到全国各地。因此,卖花渔村享有“中国盆景第一村”的美名。而卖花渔村中的“卖花”二字,便是指村内的盆栽产业。

 

走在古朴幽静、芬芳四溢的村中道路上,望着朦胧的山野和老树、梅花浓缩升华成的大小不一的一盆盆盆景,感觉好像行走在人间仙境;看着满地摆设的盆景如读一首首无字的诗和观赏一幅幅立体的画,犹如画中行走,心中充满诗情画意。

据考证,卖花渔村古称洪川,是洪氏始祖诚公因避乱携弟迁徙于此,以姓定名曰洪川,后更名为洪岭村,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这个像花一样美丽的山野小村,种花历史已逾千年,民间一直称它为卖花渔村。村中形态各异的盆景处处可见,罗汉松、梅花盆景为数众多、造型奇特,就像一个巨大的盆景公园。细姐看见如此丰富、美丽的盆景感到格外兴奋,说这里太美了,要求给她多照些与盆景的合影。

“来,给我照一张边走边欣赏梅花盆景的照片!”细姐说道。

我和涛哥只好忙着先给同车来的三位资深美女拍摄人与盆景的合影,而且从不同角度、方位、姿态和表情来展现梅花的艳丽和人的窈窕。

沿路还有许多农家乐和电商庭院,上下左右都摆放了形态各异的盆景,青瓦白墙衬托绽放的梅花和青绿的罗汉,构成水墨画般的素雅,宛若迈入了一个浓缩版的国画徽州。漫步村巷,步移景异,远观梅花盛开,近赏盆栽奇妙,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引人沉思遐想。

在观赏中留影,在愉悦中前行,经过拾阶而上的百步云梯,我们来到了位居半山的闻风亭观景台。站在亭中凭栏眺望,薄雾笼罩下的卖花渔村惟妙惟肖、时隐时现,宛如一个隐藏在深山里的梅花山庄仙境。据说,每年立春之后,无数游人来此闻风亭赴一场“美丽之约”,满山怒放的梅花与粉墙黛瓦的鱼形古村交相辉映,让人驻足欣赏流连忘返。

 

随后,我们沿着幽静的毛家岭古道,来到山上最佳瞭望垭口,坐落在山坳之中的卖花渔村及连片盛开梅花的四周山野尽收眼底。此时,太阳好像懂得远道而来的我们的心思,从天空云层中露出了笑脸,晒出阳光披在粉墙黛瓦的村庄上。另外一只晚起床的五人小分队,恰巧这时也赶来汇合一处了。涛哥拍完了一轮雾里看卖花渔村的视频后,又重新放飞无人机拍摄阳光照耀下的卖花渔村,并给“会师”后的游学新梦小分队集体合影进行空中俯视扫摄。此时此刻,卖花渔村更加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大家都在此尽情地瞭望观赏和摄影留念。可以想象,每当初春时节,走进卖花渔村,仿佛进入花的世界:四面环山的村落内外各色梅花竞相绽放,炙热的红与梦幻的粉交错掩映,漫山遍野花海荡漾,暗香漂浮沁入肺脾。我们在这里一饱眼福,久久不忍离去。

下到村中后,我们继续沿着幽深巷道向村头走去,向对面古道摄影点走去。古道幽幽、小溪潺潺,行人悠然、春意盎然,可见山绿梅红、可闻鸟语花香。路过村中历史文化遗存明代老宅“戏厅”和“洪氏宗祠”,把游人视野从自然延伸到文化。“洪氏宗祠”属典型的二进式建筑结构,天井后的宗祠大堂是木质的二层楼,四周墙壁上兼做了村史馆的宣传橱窗,有盆景制作工艺的图文介绍。还有一首歌《卖花渔村好风光》,以简谱形式挂在了墙上,赤兔现场边识谱边唱起歌来:好风光哎,好风光哎,卖花渔村好风光……徽派盆景呀名传扬,名呀么名传扬;过目世间万花艳哎,难比洪岭一梅桩……花木旧貌换新颜呀,花农妙手巧梳妆……卖花保小康。大家带着歌声的余韵和赏花的愉悦向村外走去……

“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这里,梅花与盆景在古村交汇融合,花香与春意在深巷洋溢散发,历史与云雾在山野弥漫缭绕;这里,有期盼的春暖花开,有飘渺的良辰美景,有诗意的惬意生活;这里,不打鱼晒网,只在温和春色里绽放透着绿的、红的、粉的花蕊,好似天边飘来的五彩云霞。这正是新安江畔山里深藏的人间仙境卖花渔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