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母

作者:田南    发表时间: 2022-12-15 18:15:41     阅读量: 202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情到深处自然浓,意到浓时怎忍舍”。总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那么一些日子,久久不能忘记,虽已过去那么多年。

那是 “1988年3月9日(农历正月二十二日)”,那天晴天多云,那天下午,我们到老家看望祖母。在我们准备起身返程时,80岁的老祖母虽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病却高兴得像个小孩似的,也忙着收拾衣物要跟我们去县城玩。可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谁曾想祖母一高兴,在过门坎时一不小心连人带物摔了一跤,也不那么严重,只是身子晃动了一下,祖母却静静的走了……,祖母还未来得及跟我们说声“再见!”,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祖母走了,却好像无时不刻在我们身边;祖母走了,却好像无时不刻在照顾着我们;祖母走了,可我一直想念着她,怀念着;不论去庙背老家,还是县城的老家,或是伯父家,一进门,我就会不由自主的站在奶奶的遗像前,默默的瞻仰着我那慈祥的祖母,和蔼可亲的祖母,满面笑容的祖母……

我的祖母叫王英姑,1909年10月13日出生在湖上乡五口寮前一个姓王的大家庭里。一米六的个头,年轻时十分的俊巧飘亮。听我娘讲,奶奶也是我曾祖父用其一个儿子“换亲”,嫁于我祖父的。五口的亲戚常说咱们刘氏换王氏英姑换强了,换来我家几代人的人丁兴旺、枝繁叶茂。的确,奶奶足下生下三儿一女,儿女又发展十一儿子三女……现在全家四代同堂已是百余人。

我的祖母是庙背村里人倍受尊敬的长辈,都称她为“思厚奶”。记得小时候,祖母牵着我去“赶集”,在路上,只要碰见熟悉的人,都跟我祖母打招呼,都“思厚奶长,思厚奶短的”。尤其是过年正月初一拜年的时候,烦死了!差不多要全村人到我家拜完年之后,我们才去拜年!弄得我们兄弟几个在家玩得很自在,好不高兴。长大才知道,因我祖母是当地有名的老中医,救了不少的肝炎病人,且在村中刘氏辈份大的缘故。

我祖母常讲,我们这一大家庭现在子孙四代同堂,人丁兴旺,全靠中国共产党,毛主席,沒有共产党就沒有我们这家人翻身之日。1949年9月,庙背成立红色小组,废除一切债务,对过去祠会和土豪劣绅家放出的生谷全部减租减息,所欠的债务全部废除,一切借条,契约全部由红色小组收集统一在群众大会上当众烧毁。当时我祖父算了一笔帐,我家欠祠会生租谷27桶,地主租谷18桶,加上30%的利息谷20桶,总共减租谷65桶,欠祠会和私人家的钱10元加上利息共计21元。祖父说:“我们一辈子,都不能忘记共产党,毛主席的恩情,要教育子孙后代要好好报效共产党,毛主席”。所以当年我的祖父思厚对对他的三个儿子又分别取名叫念怀、恩怀、信怀,就是要告诫子孙后代怀念先祖先辈、要相信共产党,跟着共产党,感恩毛主席。 在我的伯父《忆我历程》的回忆录记载:“爷爷奶奶年轻时也是苏区干部,赤卫队员,虽然共产党暂时离开我们,但老百姓心中总是怀念毛委员领导的红军,在生我时取名怀念,后来考虑怀念这两个字太明显了,怕引起还乡团注意,为避免不应有的风险,后改为念怀,弟弟便取名恩怀,三弟为信怀”。

我的曾祖父叫刘成茂,生于清道光已酉年八日二十九,80多岁亡故,配湖上彭氏园娘,殁于民国丁丑年九月十一日,葬于老狮岺上。1958年,修莲花至吉安的公路,大开荒,大开发,曾祖父、曾祖母的坟墓均被破坏。那时爷爷奶奶无条件支持国家建设,没有一丁点的私心杂念,也不管是房屋,还是坟墓、田地。任由大队说了算,最后连碑文都找不到。

曾祖父为人忠厚,一家人全靠祖传秘方:主治黄疸性肝炎,维持生计。膝下生了三儿子,分别叫忠厚、思厚、裕厚。忠厚是老大,生于光绪丁亥年十二月初四,配湖上阁下彭氏,生于光绪癸未年十月十八日,生有一女刘风英(生于民国丙辰一九一六年)嫁于湖上下笼陂李承啟;恕厚是老二生于光绪丙申年二日初七,无后,歿于民国癸酉年十二月,葬于老狮岺。

思厚是我的祖父,排行老二,生于光绪庚子年(一九0O年九月十三日),从小跟着师傅学做泥水匠,是路口、洋溪、钱山一带最有名的“神墨师”。除在路口建房外,还经常被外乡人请去,可谓是“上请下延”。听洋溪清英姑姑讲,祖父在钱山十八都建过二栋,在洋溪桥头建过一栋豪宅,爷爷在侍主家吃住近半年,隔三差五吃鸡鸭,却未见鸡鸭肝、脾、肠等内杂,以为主人对他们很刻薄,比较小气。作为“神墨师”觉得未看起他们。于是,在房子“树门架、封栋”时做了点小文章,会保房主人四季平安,但不会辉煌腾达。回到半路吃点心时,祖父师徒俩打开主人送的盘餐,一看全是半年来吃的鸡鸭的内杂。祖父觉得自己误解了主人,便吩咐徒弟返程,说是“忘了东西”在房屋上,徒儿拿出了放在门梁、屋栋做作的“符”,保主人事业有成,儿孙满堂。

据我84岁的洋溪姑姑回忆:大革命时期,祖父祖母都参加了赤卫队,参与过彭德怀亲自指挥的“路口大捷”等战斗。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赤卫队队员把大刀、长矛等武器丢掉,我祖父把赤卫队的作战武器全部收起来,生怕还乡团发现,埋在了牛栏底下。后来,上级派人寻查这批武器,起初祖父不敢相信,后经组织核实,才把收藏的武器全部上交,党组织还对祖父祖母保存革命武器的行为高度肯定。

民国时期,祖父常被民国政府抓去修桥、修路、建房等。冬天都要下水,冻得双脚溃烂了,祖父因长期积劳成疾,双目失眠,殁于一九五八年十月,享年仅58岁。祖父离世时最凄凉,大儿子念怀被县委安排吉安党校学习,我爸在严田读书。姑姑到乡政府打电话给大伯。大伯对姑姑说没办法回家,你们丧事从简。没办法,一身坚强的奶奶强忍失夫的痛苦,带着姑姑,伯母,还有不懂事的娘、叔几个同自已的亲戚处理了祖父的后事。那时,祖父从未去县城照过像,后来伯父凭记忆画了祖父的遗像放在神前,以供后人瞻仰。

祖母是个吃苦耐劳的女强人,由于祖父身体的原因,一家人的重担全落在祖母一个女人的肩上。但祖母从未言一声苦,叫一声累。祖母靠庙会、逢墟做点小生意、靠卖煎饼、卖著片挣钱;靠祖传的秘方治疗黄疸性肝炎,靠租村地主家的耕地种水稻为生,粮食不够,祖母就带领孩儿们在五口开荒种蕃薯,一年下来要挖七八十担红薯,还养了五六头黄牛,几乎餐餐是吃红薯、吃南瓜、吃野菜维持着三儿一女,两个童养媳一家九口人的生活,服侍生病的爷爷,供养着三个小孩读书习字,一个女人家,这是多么的不容易。

祖母是个聪明智慧的女强人,为了大伯,用九块铜板买下比伯父大九岁的彭同姑作童养媳;为了生病的祖父有人照顾,用一头牛和一头猪卖了32快现大洋卖下我6岁的娘,负责看牛,在家搀扶瞎眼的爷爷;祖父祖母在大革命时期跟红军干部有所接触,觉得学文化的重要性,为了让三个儿子将来有出息,自己节衣缩食的,伯父,我父亲,叔叔三个都先后进了私熟、国民小学读书识字。

大伯刘念怀,小时候左邻右舍看见奶奶天天吃麦粉团子充饥过日子,人家都说你这个小孩就叫“麦烙”吧。在庙背刘正如老先生、富寿先生那读了三年私塾,每年要交几桶谷给老师,后在国民小学读书。伯父七岁时,祖父祖母怕孩子娶不到老婆,在湖上找了比大伯大九岁的彭同姑(一九二九年九月二十六日出生)作童养媳。在伯父十二岁时就和二十一岁的彭同姑结婚。解放后,因大伯读了几年私塾和国民小学,有点文化很快被县政府选中,当了庙背公社的书记,坊搂公社,吉安粮种场、琴水公社党委书记等职。

我的父亲读了初中,考取了江西共产主义大学(安福严田分院),爷爷奶奶知道后不让父亲去,要留他在生产队做事。父亲死活不依,背起书包,卷起铺盖直接走人,踱步去学校。毕业后也在六市、南岭、三板桥,琴水当过党委书记。

叔叔读书最多,在路口初中毕业后,又读了高中,也要出去参观工作,后因大队不同意,说你们家三个儿子都去工作,家里也得留一个,非得让叔叔当大队书记。以前出去参加工作,必须要大队开具证明,不然也是寸步难行!没办法,只有服从村里的安排,叔叔先是当了村大队长,后来当了村书记。我在庙背礼堂读书时,曾听过叔叔在礼堂里召开社员大会,叔叔即兴讲话!下面鸦雀无声,那场面令人对叔叔有点儿肃然起敬。“一家三人当书记”在村里便传为佳话,这当然属祖母教育的功劳。

听我娘讲,由于家境困难,祖父祖母也有点重男轻女,他的三个儿子都进了学堂,唯独不让自己的女儿,伯母和我娘不准读书,甚至连夜校都不准。

那时,我娘白天看牛,晚上煮猪食,照顾双目失明的祖父。和大嫂也偶尔偷偷去过夜校读书,结果被祖母发现后,用木柴打我这个萍乡妹娌,后来却看见祖母偷偷的哭了,对我娘讲:“为娘也是沒办法,都去读书,家里可有人做事。不让你们去念书也是沒办法呀!”。我娘很聪明,打那以后就一心一意帮着做家务。如今我娘也是81岁的老人,我有时问娘:“祖母不让你读书,你不恨祖母吗?”。娘说:“我对我娘一点也不恨,很感激我娘收养了我,让我有饭吃,成为刘家的媳妇!我十六岁回到长平,祖母舍不得我,走了两天两夜把我从长平接回来!也让我很感动!人是要懂得感恩的!”。

 祖母是包容大气的女强人。曾当过妇女干部的奶奶,加之老大、老二在外乡当书记,小儿又是大队书记,常常有县乡领导、乡驻队干部来我们家。祖母热情好客,上西的生姜萝卜茶或豆子泡茶一样不少,总像客人一样招呼着,留住吃饭。记得七十年代建庙背龙源口水库时,全公社的劳力都上,其他村庄就借宿在庙背。整个湖塘村青壮年劳力被安排住在我家,楼下楼上住满了,二楼是用竹席和稻草当床铺铺在木板,几十号人睡横的,密密麻麻的,也真佩服那个年代的人。就这样,我家犹如人民公社大食堂,一两年时间,直到水库建好完工,我祖母在后勤保障上没拖公社一点后腿。

祖母是个心地善良的女强人。祖传治疗黄疸性肝炎秘方传到祖母手上之后,祖母一有空闲便带着我娘和婶婶去山上挖药,把祖传秘方传承两个媳妇手上。那时,前来我家看病的人络绎不绝,但在药价问题上,祖母就随病人的意,随病人怎么给,给多少祖母都不介意。有的甚至分文不收。祖母说“这是修善节德,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多做善事必有福!”,祖母还说“我们家儿孙满堂,三个儿子都有出息!都是前世修来的福!”我娘和婶婶也继承了祖母修善节德的家风。

祖母虽是近80岁的老人,可她仍像年轻时那样,总是闲不住。喜欢逛场逢墟,几乎场场不会落下;喜欢走亲戚朋友,她的四个子女在四个不同地方居住,对祖母是一片孝心,都希望祖母在各自家多住,可祖母像个小玩童,爱在不同地方住个新鲜。

祖母对我们非常疼爱、关心。小时候,爸在外工作,很少回家;妈妈忙于农活,大部分时间是和奶奶在一起,遇到不知道事,我总爱问祖母。祖母总是坐在家门口的石板上不厌其烦帮我解答,在我眼里,祖母就是个“百事通”!她也时常教导我们不能翻身忘本,要感党恩,要好好读书。记得我和哥哥在莲中读书时,跟着父亲住在琴水公社。祖母在伯父家老南门住,她不时的过来看我们哥俩。有一个冬天,伯父伯母不知在哪弄来新鲜剪饼,还有点热。祖母为了让我们尝尝,从南门走到了北门,用卫生纸包着,放在自已的内衣捂热,送到琴水公社时,剪饼还是热的,可祖母的内衣全是油。祖母摸着我的头说“快吃!剪饼还有热!趁热吃吧!想吃!奶奶下次还带过来!”就这么简短温馨的话语,就这样几快捂热的剪饼,看着祖母酟满油的内衣,我们兄弟俩感动得泪流满面。

1987年8月,我和哥哥从学校毕业啦!9月领了第一份工资,回家第一件事就告诉祖母“奶奶!我们发工资啦!”。祖母开心死了,笑着说:“以后我也可以领工资啦!”说完,我们兄弟俩分别给了奶奶十块钱。祖母却拉塌着脸,显得不高兴的样子!“以为奶奶真要你们的钱!你们俩要好好挣钱娶老婆!”

那年冬天,大哥真的找了小聂大嫂,嫂子是个心灵手巧的有心人,第一次拜见祖母之后就买了毛线为奶奶编织了毛衣,毛帽子和毛鞋。年底时到庙背老家为祖母亲自戴上、穿上。祖母穿上孙媳妇做的帽子、鞋子,笑在脸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1988年3月9日,农历正月廿二日,我们想让祖母开心、快乐、长寿!随知祖母却在兴奋之中,不小心摔了一跤!也沒那么严重,只是身子前后晃动了一下,可祖母却静静的走了……祖母就这样在开心快乐之中,永远离开了我们!

祖母走了,带着她的梦想走了!在渐行渐远的岁月里,祖母那慈祥的面容,勤劳的身影,敦敦的教诲却永远镌刻在我们心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季,祖母话语涌心头,祖母仙游三十余载,又仿佛时时在身旁。此刻的我,深深的怀念着已远去遥远天国的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