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之美数秀峰——秀峰重游记

作者:细人    发表时间: 2023-10-08 11:29:18     阅读量: 1095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时值仲夏,周六天气阴晴,没有烈日照射,是游山玩水的好时节。我们游学新梦一行八人来到了著名旅游景点庐山秀峰。对大家来说,已是多次光临秀峰,只是游览的深度不同。而我此次游览秀峰已时隔20余年了,有一种重游秀峰风光和再赏秀峰风采的期待和激动。

秀峰,顾名思义,是指秀丽山峰。自古就有“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之誉。秀峰为庐山五大丛林之首,南唐中主李璟曾在此筑台读书,因此秀峰名声远播。

“山南之美数秀峰”,更多的是指当时的自然风光。这里山峰玲珑秀丽、风光旖旎、飞瀑急流,仅峰峦就有香炉、双剑、文殊、鹤鸣、狮子、龟背、姊妹峰等。但随着文人墨客的纷至沓来,秀峰也留下了许多秀美的文化遗迹和人文景观。这次重游秀峰,我们对它的人文景观及其历史文化内涵就格外地留意和欣赏。

秀峰大门,显然是后来修建的,典型的传统门牌式建筑,红墙灰瓦。进门后,见一石碑立在路中央,上面刻有“秀峰参天”四个漆红大字,旁边刻着“楚图南”。我们一行人,先去了右边的“第一山”山门后的聪明泉和秀峰寺。路过“古罗汉松”和龟背石碑“佛日辉煌”,它们都位居秀峰寺前。据查,两颗罗汉松是苏轼的好友佛印禅师来此传诵佛法时种植的,故又称佛印松。南唐中主李璟年少时常来秀峰筑台读书,因非常留恋此地,后继帝位下诏书在书台旧址建寺,赐名“开先寺”。公元1707年,康熙帝南巡时手书“秀峰寺”匾额,赐予秀峰住持超渊,开先寺遂更名为秀峰寺。庐山风景名胜区寺庙众多,有三大名寺和五大丛林,秀峰寺属于五大丛林之一,游友们曾多次参观过寺庙,这次就未前去观瞻秀峰寺。大家径直来到“聪明泉”景观,见泉眼处已建了一个小亭,泉眼上还被玻璃窗盖罩着,泉水基本干涸。旁边石碑上刻的“聪明泉”三字,故意写错两字(把“聪”的“总”边写成上下排列的“公心”二字,把“明”的“日”边写成“目”),寓意喝了此聪明泉水,明眼看人,公心处事。《庐山志》记载,此泉“旱则流,潦则竭。”可惜,聪明泉现已无水可饮,否则,游友们也会学一下李璟筑台读书或黄庭坚游经此地时饮此清泠甘冽的泉水了。

再往高处走,就转到了“记功碑”和“李璟读书台”。“记功碑”其实就是一块石碑嵌在山体上,据说是王守仁在平定朱宸濠叛乱后刻石记功写的碑文,人称“记功碑”。现读书台上故垒石亭不复存在,只残留石台和紫石雕花栏杆。但周围环境优美,背后群峰叠翠,境内泉水叮咚,可想象当年所造之台高雅别致。当我们走出此地路过松雪楼时,恰巧碰见了同事杨先生把坐在轮椅上的父亲抬上此处,足可见秀峰自然、人文风景多么有吸引力。这里不仅是文人游客观景揽胜之地,更是读书人向往一游、游学启智之地。

 

我们游学新梦一行人沿着古朴石径小路,往秀峰深处游去。很快来到了一处摩崖石刻景观,一边山体上都刻满了文字,因年代久远和风雨侵蚀,许多石刻字迹斑驳,但仍有一些被红漆涂新的遗迹。再往前行,就到了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一“龙潭”。记得几十年前,每当游人于夏季游到此处,纷纷下到龙潭清澈凉爽的水中戏水、游泳,四周青峰峡谷环绕,好不惬意!现早已不让游人下水了。显然,此龙潭之水来于庐山瀑布飞流,因这里有落差,飞流之水冲泻于此,似巨龙飞腾,激起涛声如雷。传说一条孽龙常来此栖居,祸害地方百姓;而在庐山修炼的吕洞宾用双剑镇住并收服了此龙,双剑留在秀峰化作了双剑峰,龙潭由此得名。在龙潭边岩石上留下了历代文人骚客的墨宝,“龙”“庐山”“第一山”等144帧摩崖石刻显现眼前,世所罕见。这“第一山”是米芾游览秀峰时写下的,字迹浑厚遒劲,当时他的书法造诣已经名满天下。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宋代南康军守李亦的篆体“龙”字,字高数尺,是秀峰石刻中最大的一个字。潭以龙字得名,龙以潭飞天。一遇到山洪爆发,水漫龙字,潭水飞奔而下。古有诗曰:山瀑两道泻,飞出双白龙。狼奔豕突的飞流峡水,在“龙潭”中聚集,平缓地从一道滑如玉的石隙中溢出。有人悟得此景如“漱玉”,于是北宋僧人若愚在龙潭旁建造了“漱玉亭”,以彰其义。大文豪苏东坡游秀峰时,曾在亭中站立良久,细细品味这潭亭互映、水石相磨、动静交替的妙境,称赞漱玉亭为“匡庐二绝“之一。

“来,我们在此来个集体合影。”涛哥用无人机俯视拍摄龙潭全貌后,见大家赏景拍照了好一阵子,故提议以龙潭和石壁为背景拍一个集体合影。

照完合影,游友们沿着登山的石阶路向庐山瀑布前进。因新冠疫情缘故,大家很长时间没有外出游学,来到青山绿水之中,感觉空气十分新鲜,心情格外轻松自如,尽管好长时间没爬山了,但觉得可以走到瀑布脚下。大家边走边聊天,吟诵庐山瀑布有关诗句,相互勉励鼓劲。我对妮子、龙哥等人打趣说道,坚持就是胜利,就能欣赏美丽的风景。经过观瀑亭、漱玉洞,庐山瀑布就在眼前闪现,两条玉带似的瀑布就挂在悬崖峭壁上。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句又一次回荡在耳旁。我也想起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与同学们一起到秀峰游览时写下的四句打油诗,大声对妮子说道:“李白远今观瀑布,谁知在近或远处?飞流脚下望尽头,正是银河出天处!”

游友们陆续来到庐山瀑布脚下,连近期发胖担心爬不上来的Adrian都兴奋地走到了瀑布跟前。果不其然,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就能观赏到最后的壮美景色!游友Adrian用行动证明了这个真理。大家重新近距离观赏自然天成的壮丽瀑布景观,感觉一阵阵潮湿凉爽的气流迎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瀑布从双剑、文殊二峰喷薄而出,似白练悬空垂下,一阵劲风刮来,犹如骥尾摇风直下。看到这最后的壮丽景色,游客们一个个都流露出征服登山艰辛亲临胜境的自豪表情,在瀑布前刻有“九天池”三字的巨石旁欢呼雀跃,摆弄各种造型照相留念,甚至站在巨石上留下难忘的一瞬间。我也不例外,坐在这个巨石上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沿着石阶山路返回,没有了登山负重的感觉,游友们一路轻松愉快,甚至带点小跑。不一会,大家又到了漱玉亭,看到不远处有一石刻上写到:身坐漱玉亭,面对双剑峰。欲识此间趣,且听龙潭中。“秀峰摩崖石刻”沿路都有,构成了庐山自然与文化遗产景观之一,已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休息了片刻,此时才发觉腹中已是饥肠辘辘,大家赶紧向山下奔去。出了有一定年头的“月印龙潭”石门,在离大门不远的开阔空地中间,有一个后来才建的李白坐卧石雕塑像,正在我们上山路过的左边。石雕像下有一个四方形基座,四周好像是青石板粘贴,石板上刻有李白生平介绍和天下扬名的绝句《望庐山瀑布》;李白石雕像是一整块汉白玉雕成,一手举杯,一首握卷,遥看瀑布挂前川……而李白雕塑左边的一溜墙上,则镶嵌更多历史名人浮雕石像,都与庐山、秀峰结下了许多不解之缘,他们与秀峰的故事,只有等待我再一次重游去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