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山游记

作者:田南    发表时间: 2022-12-16 10:37:18     阅读量: 184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石门山座落在路口镇同坑村,是我县自然保护区和县级森林公园,为莲花、安福、永新之界山,早有“鸡鸣三县”之说。石门山海拔1300.5米,为莲花第一高峰,为禾山七十二峰之首,因其常年累月被白云所覆盖,故又称“白云峰”,因双石耸立,犹如石门,又称“双门石”。

“五一”节前夕,我们周末登山族一行12人于清晨7点半从县城驾车出发,经良坊、湖上南村贞孝坊,8点就赶到石门山脚下的同坑村。一进同坑,就看见村口矗立着“莲花第一峰”牌坊。我们绕村子蜿蜒盘旋行走,最终把三辆小车停靠在石门山水电站一块空地上,而后踱步前行。一路上,大家欢歌笑语,时而采摘路边的杜鹃花,爱美的女孩或大口品尝,或戴在头上,摆出不同的姿势,晒出放飞的喜悦之情。 走到半山腰,突然听到有人在吆喝。哦,是另一支攀登者队伍上山时为走捷径而迷路了,只好跟着石门山下“哗哗”的江水攀登,在杂树草丛中艰难爬行。我们也大声吆喝着,告诉他们沿江而上就行,到达村落就殊途同归啦!

上山走了约摸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有的就走得上气不接下气,有的干脆就坐在路边的石头上小憩一会,仰望着对面,其画面和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云深处有人家”如出一辙,大伙被这原始的旧村落“石门山”村(也有人称其为“半山村”)的景色所吸引,对着石门山不断地吆喝着“石门山!我来了!……”,那高兴劲,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感受到。

在石门山村仅剩的几栋老宅之中,有一栋房屋格外显眼。门上写有“石门山民办小学”,那时以前村村有完小时的时代印迹。据悉,以前的石门山村虽然仅有33户人家,十几个小孩读书,却也办有一所学校,虽然整所学校只有一个老师,却是采取复式教学法,每天从小学一年级上课至五年级,语文、数学、绘画等课程,在不同年级中变来变去。从这所小学里,先后走出了刘小青博士(现在上海同济医院上班)和多名大学生。直到2005年,石门山村全体村民搬迀下山,移民至庙背村、莲安公路旁,从此石门山村这一称谓不复存在。

沿着老村落房前屋后光滑的石板小路,沿着当年红军翻越石门山的羊肠小道,我们一路向上攀登前行。那天因天气晴好,虽不是五一黄金周,但慕名前来游览的游客还真不少,在半山腰,我们还看见从广东回来的良坊一家6口人带着未满周岁的婴儿也勇攀石门,令人感叹不已。

站在石门山的“双门石”上,脚下的杜鹃,长得比人头还高,空旷处有七八个帐篷,显然是摄影爱好者昨晚夜宿石门山的地方。在石门的正前方,有一怪石,独立高耸,数丈有余,名曰“系马桩”。传说在武功山炼丹的葛仙(葛洪),与石门山金仙洞炼丹的金仙(金宝)是道友,历来友善,时常往来。葛仙每次来到石门山,均把白马系于此,故叫“系马桩”。石门的右侧有“近星岩”,正如刘季璋记载那样“怪石层耸,如龙幡、如虎踞、如狮吼、如天烛燎空、如胡僧礼佛,千形万态,莫可名状”;右侧为“定心岩”,如壁侧立,高耸云天,岩西有五石,俏如人形,似五学童在相互问学,讲习学业,人称“五童讲学”;向远眺望便是漫山遍野、一望无垠的杜鹃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

“石门山上杜鹃红,云雾缭绕伴其中。凝是银河荷花虹,却是石门四月天”,看到此景此色,我也忍不住即兴作诗吟唱几句。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不知不觉巳时下午1时。

“莫言下岭便无难,一山放过一山拦.”,因山势崎岖陡峭,大伙只能撑着拐杖,横着脚步,相互撑扶着一步一步走下山来,到洞坑车停放处,来回竟有7小时。虽说此次仅游览石门山部分美景,但从大家乐不思蜀的状态来看,也不虚此行。有人感叹,这个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倘若有人开发铺设栈道,架设索道上下来回,就不会有这么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