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言佳句,使得位于古称洪都的南昌滕王阁名声远播,并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广为流传。”在仿古街等候扫码进门时,我情不自禁地说道。
来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滕王阁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传统式门牌楼,中间横挂一牌匾,上面书写四个大字“滕阁秋风”。穿过此牌楼,便是开阔的滕王阁广场,对面就是巍峨雄伟的滕王阁建筑。进入广场,可见一“青铜鼎”正对着滕王阁主楼,据说是千禧年时建造的纪念鼎。广场两侧是滕王阁长廊亭榭式配套建筑,右侧命名为“人杰地灵”和左侧“物华天宝”,分别有“紫电”“腾蛟”和“青霜”“起凤”房屋或亭榭,这些词语皆来源于《滕王阁序》。“青霜”已成为中华茶师研修中心和国际茶人文化空间,我们参访时已有茶人在此饮茶论道。左边的连廊墙壁上全是各式各样的印章图案石刻,其中有《滕王阁序》印谱,原石为晚清丁峻所藏。右边长廊则是滕王阁诗词集锦碑廊,由历朝著名诗人81篇诗词用金星石镌刻而成。长廊外是绿树成荫的花园草地。
当我们走到滕王阁建筑旁,分明感觉到此阁台座宽大雄壮,象征古城墙,行人可以从两侧和前面的石阶拾级而上。由此高台登阁有三处入口,正东登台阶经抱厦入阁,南北两面则由高低廊入阁。正东抱厦前,有青铜铸造的“八怪”宝鼎,鼎座用汉白玉打制,鼎高两米左右,下部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攒尖宝顶圆亭式鼎盖。宝鼎两侧放置一对铜质大雁(孤鹜)。
但正前面的台阶现已成为最近打造的《寻梦滕王阁》现场实景演出的舞台,每级台阶立面都安装了LED灯带,基本上不让游人行走了。我们从侧面走上来,即是滕王阁主阁一层的外廊。一层东面屋檐上有一黑色匾额,上面写着“瑰伟绝特”金色四字,史料说是唐代书法家怀素的狂草书法,号称“天下第一草书”,这四个字表明了滕王阁建筑的四大特征。东厅是敞开的空间,有两颗石柱支撑上梁,柱上挂着一副楹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走进大厅,扑入眼帘的是一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南北的高低廊檐下分别为“襟江”“带湖”二匾。正西为“下临无地”巨匾,由此向西可远眺赣江江水缓流及对岸建筑林立,这是当时建造此阁的滕王李元婴想象不到的壮丽景观。西厅是阁中最大厅堂,装饰有“滕王宴乐图”,描绘了滕王李元婴在此阁中歌舞宴宾的盛况;西梁枋正中挂有白栋材题写的“西江第一楼”金匾。
从一楼滕王阁简介中获知,滕王阁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任洪州(今南昌)都督时所建造,因其当时被封为“滕王”,故阁获得此名。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游至此地,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士人敬仰、千古流芳。滕王阁自创建以来,乱世则废、盛世则兴,兴废达28次,堪称古建筑史上奇迹;今阁为第29次重建,是根据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1942年所绘的《重建南昌滕王阁计划草图》依城临江而建成的。
同行的南昌朋友晴天介绍说:滕王阁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为三层带回廊仿宋式建筑,内部共有七层,分为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及阁楼。我们转完一层从右边上来到二层参观,见室内墙壁上挂着江西历代文武状元谱牌,从南唐至清代共有44位文状元和4位武状元。有一副楹联能代表到此造访的后学我辈之心境:千载登临容我辈,一灯读序忆儿时。正厅的墙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画《人杰图》,画高2.55米,长20余米,里面画的人物是从先秦到明末时期的江西历代名人。后厅有一幅砖雕,描绘的是王勃乘船来到滕王阁作序的场景;后厅的背景墙上是清末江西民间木雕窗板,窗板上刻的也是王勃的《滕王阁序》全文。两边侧室展示滕阁文物。
我们有序地从右侧楼梯上到第三层,这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也是阁中一个重要层次。前厅有“赣发绣”屏风展示,此作品内容取材于滕王李元婴喜蝶、绘蝶的典故。中厅屏壁有一幅丙烯壁画《临川梦》,题材源于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的故事;汤显祖在此排演《牡丹亭》,改变了滕王阁以歌舞表演为主的传统,开创了戏曲表演之先河,从此滕王阁的歌舞表演逐渐被戏曲表演取代。两侧室橱窗内陈列着戏曲表演服装和乐器。后厅陈列由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青铜器等文物的复制品。此厅临江一面门头上挂有一匾额“临江一阁独秀”。我和龙弟、朱总等绕着回廊四处张望,居高临下观赏了滕王阁两端沿江路段秀丽风光和赣江两岸城区雄伟建筑。
第四层主要体现“地灵”的主题。正厅的墙壁上,是丙烯壁画《地灵图》,荟萃了江西地方好山水,有大庾岭、三清山、龟峰、龙虎山、井冈山、庐山、石钟山和鄱阳湖等八大景观,显示出江西风景这边独好的灵秀景色。后厅正中玻璃间里展示着滕王阁建设的立体模拟动画,让游人在此亲眼看到里面每一层、每一个柱子是怎样架设上去的;厅内墙壁上还有“滕阁与梁思成”“滕阁兴废”“滕阁建筑构件”等文化专栏介绍。
原来,在抗日战争期间,梁思成先生偕其助手莫宗江,考察南方古建筑路过江西,时任江西建设厅厅长杨绰庵闻讯后专程前去拜访梁思成,表达一旦战事平息将重建江南名楼滕王阁的想法,希望梁思成绘一套图纸以备重建之用。梁思成愉快地接受了这一请求,后来绘制出了《重建南昌滕王阁计划草图》。但直到47年后滕王阁才得以建成重见天日。
第五层是滕王阁有回廊四绕明层的最高层。四面廊檐下四块金匾,匾字内容出自《滕王阁序》,如“西控蛮荆”“东引瓯越”,出自“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一进前厅便可见到木雕的屏风,刻画的是“朱元璋大宴会”庆祝场景,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陈友谅胜利归来,曾设宴阁上,命诸大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万家灯火。前厅左侧有一个“百福”木质屏风牌,右侧则是一个“寿”字木雕屏风,寓意此阁能给来此拜谒的众生带来福寿。后厅正面墙上有一幅磨漆画《百蝶百花图》,富有东方油画之誉。
朋友晴天还骄傲地告诉我们,在中国古代习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风水建筑,滕王阁在南昌市民心中已是吉祥风水建筑象征,有古谣云:“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藤”谐“滕”音,指滕王阁;“葫芦”,乃藏宝之物;“塔”,指绳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这首古谣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城市亦将败落,不复繁荣昌盛。换句话说,南昌之所以兴旺发达、人杰地灵,是因为滕王阁、绳金塔等古建筑保护完好。
“看今南昌风光无限,忆古滕阁兴替经年。”我站在“东引瓯越”牌匾之下,诗情迸发,随口说出这两句;并向东远望南昌市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滕王阁及其广场就在闹市之中、赣水之滨,真是一块吉祥福地和风水宝地!
在谈笑声中,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第六层,此层是滕王阁的最高游览层。其实,第六层是四绕内回廊结构,其东、西重檐之间,高悬着苏东坡手书“滕王阁”金匾各一块;回廊围栏上绑着许多祈福红牌,游人可以在此许愿求福,据说这里是南昌最好的祈福之地,难怪古人云:“求财去万寿宫,求福去滕王阁”。抬头仰望上方,有一个“九重天”牌匾,阁顶属中国传统的雕梁画栋布局,但不同的是有200多个斗拱结构依次排列、井然有序,中间吊挂一盏宫灯。四周墙壁上贴满了典故趣事的瓷板画。有一副楹联也颇有意思:依然极浦瑶山,想见阁中帝子;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显然,上面的阁楼是游人无法登临的,游学到此并未完全结束,主阁下的高台基座里还有滕王阁博物馆和牌匾文物展示。我们在晴天的引导下,来到了博物馆观赏不同朝代的滕王阁模型,一比就见高低,算当今的滕王阁模型壮观精致,宋朝的模型与如今的滕王阁外形最为接近。
出来后,我一人疾步去了台座两旁,匆匆观看了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曲桥、亭榭、池塘和树木,以及滕王阁诗词集锦碑廊。在游览滕王阁的明层外回廊时,我已关注到了这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池塘和北池塘之上的九曲风雨桥。
每逢盛世,滕王阁现。想当年,滕王阁初建时就那么一两层,知名度有限。王勃《滕王阁序》》一出,使南昌的地理、沿革、山川、人物和风情传扬天下,滕王阁随之名声大振。如今的滕王阁今非昔比,不仅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福地和风水宝地,而且是世人向往的文旅胜地和文化宝库。滕王阁游览也打造出许多配套项目如夜游赣江、滕王阁夜景观赏和《寻梦滕王阁》实景演出。
瑰丽的江西滕王阁,依城临江、瑰伟绝特,为南昌市地标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美誉,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王勃一篇《滕王阁序》让其入诗传颂,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经久不衰,并焕发出新时代的耀眼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