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爱好者。
那时节,是在三月。
驱车和友人进山,看一株树,和树上盛放的花,树名“宝华玉兰”。
花开在深山。车跟着山路一路蜿蜒而上,沿途掠过山花,水库,飞鸟,灌丛和风车。风在那个当下是和煦的,饱满的,拂过水面,枝头,山岗。道路弯曲,村庄在路旁隐现。目的地位于横立山乡芦塘村,因工作原因去过几次,大抵还是陌生的。车停在村委会前,此前和村民打过招呼,简单寒暄,他在前方开车引路,叮嘱我们跟上。其时我们已在山上,距离树的村子十分钟车程,仍需上山。
车子最终停了下来,眼前是老旧宅子,山塘,竹林,红的砖瓦、蓝的天空和白的云。树就静静地立在那里,介于天空和房顶间。彼时,正值花期,花开的艳,风起时花香四溢。在树上次第绽放,树下草地堆叠,绵绵密密。花瓣9片,形似汤匙,颜色奇特,花中部以下紫红偏粉色,中部为淡粉,上部则为白色。不同于白玉兰的白,和紫玉兰的紫。村民唤其“望春”,望春望春,花开时候,春便也到了。
山乡总是透着神秘和惊奇。它处于山的高,因此常常同水产生联系。旧时年月,村落总会让出空间,在显眼处修筑山塘,山塘代表着水的饱足,象征着食物的丰饶和生活的富余。但山塘的水总有不确定性,梅雨时节的雨期,旱季的侵扰,山塘因而变得时而充盈时而干涸,水清澈一时,浑浊时更多,人事劳作更亲近于靠天生养。水的缺失,并未阻却它孕育大自然的神迹。翠冠梨、哥布林李、油茶果、棉花、辣椒,在每个当季迎来收获。宝华玉兰亦是如此。宝华玉兰因原产地江苏句容宝华山而得名,属木兰科,被列为我国特有物种名单,多长于海拔220米的丘陵地域。野生数量极为稀少,人工引种难存活,为国家濒危物种,享“植物界大熊猫”美誉。
探寻其长于此的缘由,已无迹可查。村中老人念叨,也许是鸟儿衔树籽来此自然生长也未可知。时间迁延,树龄愈百年,陪伴了村里一代人。放眼当下的村庄,年代久远的祠堂,年纪偏大的老人,以及,村前的宝华玉兰树。树有树的特性,戆直且挺拔,娇嫩又脆弱,不似油松、垂柳、香椿,轻易不示人,远远地待在山里,直到近年才为人所知。仿佛怕它逃离般,沿树周围围起了铁栏杆,竖起了保护铭牌,它因此在村中有了名和姓,和身旁的田野、山塘、一道,合适宜地融入其中。自然繁殖的宝华玉兰生长早期长得快,当树龄成年后,生长速度开始放缓,10年左右才开花结果,花期在3月中旬,果熟期在9月中旬。
树虽珍贵,在山上却不止这一棵。村中老人步履矫健,领着我们沿田埂在山中转悠。正是早春,经过整齐的菜畦,穿过一段油菜花田,往前是梨林,再往前,灌木丛后视野一片开阔,两株并列排布在田坎上。老人仔细介绍着发现它的经过,左边为宝华玉兰,右边为白玉兰,需要近前仔细观察才能辨认,无非是花瓣的形状和颜色。微风拂过,花瓣洋洋洒洒落下,像是晴天里下过的一场花雨。几年前,植物专家到访村中,老人也是这番,领着他们穿过村中短促的道路,在路口拐角处右转进入田埂,挺直的宝华玉兰树依偎在低矮屋旁,经过它,前面是菜地、油菜花田和梨林,抵达另一株宝华玉兰树旁,触摸它的经纬,聆听它的话语,带走它的花瓣和果实。老人在一旁兀自地介绍着它的过往,从上一辈人口中听说,再转由他复述。采样结果出来,芦塘、青岭、红旗,3个村发现12棵宝华玉兰树。
树在生长,花在起落。
像极了一座村庄的春夏秋冬,四季轮回。
【编辑:杨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