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电力报》《视听导报》《信息日报》《湖南工人报》及《金山》《青年文学家》《鸭绿江》《名家名作》《当代工人》等有关广播报刊杂志发表。
一、美国洛杉矶一华人庄园门口
年逾五十的美籍华人阿明眯着眼,抬头仰望着眼前这两棵已经长成高大葳蕤,郁郁葱葱,像卫士一样守护在门口两旁的香樟树,嘴里呢喃轻语道:“老伙计啊,你们也长大了……”
这是他二十二年前只身前来美国继承叔叔家产时,带来的两棵家乡香樟树苗,亲手把它们种植在庄园的大门两侧。伴随着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香樟树也在不知不觉中一天天长成大树。
香樟树仿佛听懂了他的话,趁着一阵海风袭来,枝叶婆娑,发出“是啦啦”的共鸣,随后飘下几片枯黄的老叶。阿明目光追随着老叶飘飘摇摇落到地面,颇有感触地说:“你这是叶落归根啊?想不到你比我还心急。”
“总裁,你又想家乡啦?”
阿明一回头,发现年轻的华人助理正满脸微笑地站在背后,连忙问道:“机票……”
“你放心吧,误不了你的行程。”细心的助理清楚总裁虽然来美不久就加入了美国籍,但是没有哪一天不思念祖国,尤其这两年随着年纪渐老,这种思乡情緖越发强烈,常常在睡梦中喊出某某人的名子。所以,助理就挑选了九月这个黄金时间安排总裁回国看看。助理说着,从衣服兜里掏出机票交给阿明,“明天上午9:30从洛杉矶起飞,北京时间后天下午到上海。”
二、江西赣南某县高铁站
北京时间11时半左右,随着笛声一串长鸣,从上海驶来的高速列车减速进站,准确停靠在一号站台。阿明拖着拉杆箱跟随其他旅客后面缓缓走出车厢。他没有立刻离开站台,而是四处张望,嘴里还不停地自言自语:“山区县城也通高铁了,没想到啊。”
想想当年出国的时候,是坐着拖拉机“突突突”了近一天、落了一身尘土才到县城,然后又换乘长途汽车、火车,花了三天时间到达上海,最后才登上了出国航班。没想到这次回来这么快,昨天下午到达上海,还休息了一晚,今天早晨上了高铁,不到半天就回到了家乡县城。旁边一个刚刚目送高速列车离站的工作人员听见了他的话,笑着说:“这位先生,出国好多年了吧?是不是旧貌变新颜都不认识了?现在出国要绕道从上海走,不久到广州、深圳的高铁开通,那就更快、更方便了。”
阿明连连点头:“是啊,是啊。”
三、回乡的小车上
出了高铁站,阿明见到了前来接他的高中同学、现在村支部书记筱兰的儿子小刚。小刚大学刚刚毕业,是一位很阳光的帅小伙,一见面就向阿明介绍这,介绍那。不知怎么的,阿明和他有种一见如故的亲切感。应小刚的建议,阿明兴致勃勃地坐上小车沿着市区的主要街道游览一圈。其实,阿明对这个县城并不陌生,他和晓兰就是在这里读高中,一起度过了六年黄金般浪漫时光,对这里虽没有做到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熟悉的程度,但几乎没有他们没有到过的地方。在他的印象中,说是县城,其实还没有一般的小镇大,全城只有一条主街道是水泥马路,长不过两公里,沿途排列着一所中学,一家影剧院,一家人民医院,两家百货商店和十几家餐饮店,最引人注目的标志性建筑就是五层的县委、县政府大楼和前面那悬挂着五星红旗的旗杆。
然而,车子一路开来,阿明越来越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越来越怀疑自己曾经来过这里。现在看到的一切完全颠覆了他原来的印象。宽阔的街道纵横交错,马路上车水马龙,人群熙攘,高楼林立……只有经过县政府那还在的五层楼房以及那一面在阳光下依然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才让阿明找回一些当年的记忆。阿明一面望着车窗外,一面情不自禁地感慨道:“变了,变了……真想不到,连山区县城也变化这么大。”
小刚带阿明在城区转完,将车开上了去山村的高速。坐在车内感受到高速、平稳和舒适的阿明,忍不住又兴奋地说了一句:“想不到,山区现在也通高速了。”
小刚不无自豪地笑着说:“这有什么奇怪啊,现在全国都是这样的。以后,我们国家肯定会发展变化得更快更好。”
阿明赞同地点点头,忽然又问道:“小刚啊,听说全国都脱贫了。我们山村现在怎么样了?”
小刚告诉他,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全村人在前年就全部脱贫了,比如住房就再也不是原来的土坯茅草屋了,现在全部搬迁到镇边上新建的村民住宅区。扭头见阿明有些似信非信,就加了一句:“你马上就可以亲眼看见了。”
四、新建的山村住宅区
小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了一个多小时,就远远看见群山环抱中出现了一片错落有致的高层建筑及旁边一栋栋排列整齐、式样统一的白墙红瓦楼群。小刚指着那楼群说,那就是镇上最近搬迁来几个村庄的新住宅区。
小车下了高速,绕过小镇朝新建村民住宅区开去。
还离老远,就听到了“咚锵,咚锵,咚咚锵”的欢迎锣鼓声,跟着一群老表拥了出来,还有两个学生拉着一条横幅“热烈欢迎陈阿明先生荣归故里”。看到这一场面,阿明一下子激动得流出了热泪。小车刚一停下,他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车门钻了出来,抢上一步紧紧握住前面领头女同胞的手,哽咽着说:“筱兰……”
筱兰看来也很激动,握住阿明的手在微微颤抖,只是看起来比较矜持:“欢迎陈阿明先生回家看看。”然后把阿明介绍给大家。这些人,有部分老人是阿明认识的,大部分年轻人是阿明不认识的。阿明和大家热情握手,跟儿时的伙伴热情拥抱,场面好不热烈。
在回小区的路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向阿明介绍这些年来的山村变化。然后又在筱兰等人的陪同下,随意走访了两户新房,这些家庭的电气设备、燃气及卫生间等等一应俱全。看得阿明又是好一阵感叹,左一个想不到右一个没想到。
晚上,筱兰在小区酒店以个人名义举办欢迎宴会,邀请亲朋好友做陪,热情款待荣归故里的阿明。
五、月光下的浪漫
晚宴后,亲朋好友都打着饱嗝、带着满意散了。包厢里,只剩下阿明和筱兰。也许是酒精的作用,两人的脸颊都透着兴奋的晕红色。尤其筱兰,白里透红的脸蛋配上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还有丰满成熟的身材、轻盈灵活的动作,仍给人一种青春亮丽、活力四射的美感,怎么看也不像是年近五旬的中年人。
曾经高中时代的这一对恋人,此时此刻竟然一句话不说,就这样面对面的坐着,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彼此用默默无声的对视倾述着胸中深藏了二十多年的千言万语。不知过了多少时间,直到服务人员进来收拾餐具,才把两人从沉默中拉回来。筱兰首先起身,笑着对阿明说:“我们出去散散步吧?”阿明欣然同意。
两人出了酒店,沿着宽阔的水泥大道慢步朝小区外走去。路两侧新种植的香樟树苗在晚风中轻轻摇曳,虽然它们现在还很幼小,不足以担当遮荫蔽日的重任,但生在斯,长在斯,其顽强的生命力预示着未来大任可期。路边的晚稻田里蛙声不断,星星点点的萤火虫在田间忽闪忽闪地飞舞着。天空清澈明亮,繁星点点,皎洁的上弦月已挂在头顶,倒影在水田和池塘里,说不清是月亮洒下的清辉,还是水的反光映亮了天空,乡村的夜晚被装点得朦胧迷离,美不胜收。置身在这如梦似幻的田园夜景中,两人都仿佛又回到了从前,浓浓的夜色犹如一条无形的情索将两人越拉越近、越缚越紧,双方的手不知什么时候牵到了一起。半响,筱兰屏着心跳轻声问道:“阿明,你知道小刚的亲生父亲是谁吗?”
阿明一怔:“不是你原来的老公吗?”
“我没有结婚哪来的老公。”
“哪是谁?”
“傻瓜——”
“难道是……”
“是啊,你走的前一天晚上……”
“啊?那一次就……”
“我当时也不清楚。连续两个月没来例假,去了医院检查才知道的。”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小刚竟是我儿子……咳,你当时干嘛不告诉我?”阿明欣喜若狂,又不免有些嗔怪筱兰。
“你那时不是刚去美国吗?我怕影响你的继承权……”
“我宁愿不要继承权,也要你和儿子啊。”阿明大声喊道,似乎在向全世界宣告。
“不行,不能让我的爱人为难。我宁愿一个人承担,也不能让你分心……”
阿明一把将筱兰紧紧搂在怀里,炽热的嘴唇压住了筱兰温润的嘴唇,也堵住了她后面的话,痛惜地搧动舌头说:“你这个傻瓜,你知道吗?你耽误了我们的儿子,也耽误了我们的爱情啊。”
筱兰闭着眼睛,尽情享受着阿明的热吻,吹气如兰地喃喃道:“我爱你,就不能给你增添麻烦和负担,何况我身边已有我们爱情的结晶——儿子作伴,我这一辈子就心满意足了。”
阿明此时满腹的愧疚和自责,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有用更加强烈的热吻来回报筱兰的爱。弯弯的月亮婆婆,欣喜地望着这一对为爱坚守了二十多年而没有放弃的恋人在激情释放,不忍打扰他们,便悄悄躲进了一朵飘来的云层背后。
不知道过了多久,直到两人的嘴巴都有些麻木了,两张嘴还舍不得分开。还是筱兰首先松开紧紧箍着阿明的双臂,柔柔地轻声说道:“很晚了,我们回酒店吧。”
六、最终的抉择
当阿明从睡梦中醒来时,筱兰已不在身边。经过一夜的缠绵与癫狂,两人犹如久困沙漠的跋涉者豁然找到了一泓清泉,将干枯了二十多年的荒山野岭普施甘霖,瞬间已是枯木回春,老枝新芽,洋溢着青春活力,焕发出勃勃生机。
阿明掏出手机,给美国的助理打电话。通过昨天一天的所见所闻,以及筱兰后来向他描述的山村今后要振兴的几项长短期发展规划,如在原来小山村建茶油加工厂、种植特色果园,开发农家乐、特色旅游线路等,让他感觉到当今世界只有中国才是蒸蒸日上、大有可为的投资热土。因此,他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知助理,他为了日夜思念的筱兰,为了儿子小刚,同时为了他自己,他已经决定回中国定居,现在全权委托助理变卖处置他在美国的所有工厂、房产等,回到中国投资,在中国大地上大显身手,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出一份力。
【编辑: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