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兴华(巴山如歌),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达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宣汉作家协会顾问,宣汉县融媒体中心《新宣汉》编辑。作品200余篇刊“川观新闻、海外文摘文学、散文选刊、唐山文学、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西南民兵、四川散文、巴山文艺、达州日报等报刊。获国家、省、市征文奖10多篇(首),县首届巴人文艺散文奖。
周日上午,阳光恰似活泼俏皮的小精灵,轻盈地穿过住建局会议室的玻璃窗,飘飘洒洒地落在文学讲座现场。我满心欢喜与期待,静静地端坐在那里,聆听《青年作家》主编熊焱老师带来的精彩讲座,主题是《好作家所需要的两种能力》。
老师的话语,宛如炽热明亮的灯塔之光,穿透了我在文学道路上笼罩的层层迷雾,清晰照亮了我探索的方向。他抛出的每个观点,好似一把把精巧有力的钥匙,轻轻一转,便打开了一扇扇全新的写作思路之门。那些观点如同璀璨星辰,在我原本混沌的文学天空中闪耀着独特光芒,让我瞬间恍然大悟。
两个半小时转瞬即逝,讲座缓缓落幕。午后时光,格外闲适惬意。我陪着从达州市专程赶来参加讲座的于蛟老师,漫步走进一家幽静的茶馆。茶馆里,悠悠茶香袅袅升腾,在空气中曼妙飘散,似在诉说一段古老神秘的传说。
我们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喧闹声此起彼伏。而我们身处这弥漫茶香的小天地,好似被一层无形屏障与尘世喧嚣隔开,进入了一个宁静美妙的世界。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节奏,一切都那么祥和。
于老师优雅地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刹那间,茶香在他唇齿间散开,犹如春日繁花绽放的迷人芬芳,那清新香气顺着鼻腔直抵心肺,让人顿感神清气爽。我们自然而然地聊起上午熊焱老师的讲座。于老师眼中闪烁着智慧光芒,对讲座观点侃侃而谈,见解独到深刻。
他说,好的作家如同技艺高超的艺术家,要有像鹰眼般敏锐的观察力,能精准捕捉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哪怕是一片树叶飘落、一抹晚霞余晖;更要有如洪流般强大的表达能力,能准确展现内心的情感与思想,让读者感同身受。我一边聆听,一边不住点头,心中对写作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茶香在我们交谈中愈发醇厚,那淡淡苦涩后是悠长甘甜,恰似我们在文学道路上的艰难探索。虽然这条路充满困难与迷茫,每一步都可能遭遇挫折与困惑,但也处处洋溢着希望与收获的喜悦。每一次突破瓶颈、灵感闪现的时刻,都如同在黑暗中见到了曙光。
不知不觉,夜幕降临,城市灯火点亮夜空。于老师热情地当起主人,带我们来到一家温馨小酒馆。酒馆里,暖黄色灯光柔和地洒在每个角落,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菜香在空气中弥漫,钻进我们鼻腔,让人无比放松愉悦。
我们四人围坐在长条桌旁,点了几样精致小菜和一斤香醇的宣汉粮食美酒。酒杯相碰,那清脆声响仿佛是心灵的和声,奏响了一曲关于友情与文学的动人乐章。我们聊起友情,那些在文学道路上携手同行的日子,那些为写作灵感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光,如同一部精彩影片在脑海浮现,场景鲜活得仿佛就在昨天。
我们也谈论文学,从古代诗词歌赋到现代小说散文,从国内文学大家到国外文学名家,每个话题都让我们兴致盎然,如置身文学盛会。在知识与智慧的交流中,思想碰撞,迸出绚丽火花。那一刻,友情在酒香中升温,文学在交流中绽放光彩。
就在我们沉浸在美好氛围时,于老师微笑着道出他当主人的缘由——今天是他的生日。这消息让我们既惊喜又感动,纷纷举杯为他送上真诚祝福。那一刻,酒馆里的时间仿佛凝固,只有欢声笑语和祝福声在空气中回荡。
酒过三巡,我们的话如开闸洪水,滔滔不绝。于老师感慨地说,文学如同香茗,需静心慢品,才能体会其中无尽韵味;又像一坛美酒,越陈越香、越品越有滋味。而我们四兄弟的友情,就如这茶韵与酒香,在岁月长河中沉淀,愈发浓郁、历久弥新。
夜渐深,我们带着微醺醉意离开小酒馆。走在街道上,县城夜景在灯光照耀下格外美丽。我心中感慨万千,这一天,从文学讲座的启发,到下午茶的畅聊,再到酒馆的生日欢聚,茶韵与酒香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无比美妙的画卷。
【编辑:杨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