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书,男,汉族,1996年生,在职教师一名,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用文字、照片记录生活。愿用热爱,在教育与写作里,奔赴更多美好。
我的家乡是那滨临大海的鱼米之乡。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家乡是一幅舒展不尽的田园画,目之所及,皆是葱郁的稻田。微风轻拂,稻穗沙沙作响,金浪层层翻涌,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每一寸土地,每一缕稻香,都深深镌刻在我的生命里。如今,即便身处远方,那熟悉的稻香、那片金色的稻浪,依旧会在不经意间浮现,唤醒我心底对家乡深深的眷恋 。
春天,水流经闸口涌入稻田,家乡便成了梦里的江南水乡。家乡的水,更是灵动鲜活。水田交错纵横,每逢农忙,小沟里潺潺的水流便满溢着生机,那是禾苗的希望之泉,亦是孩子们童年的欢乐之源。曾与发小用自制鱼钩钓青蛙,那是一场无需诱饵的有趣较量,只需一片绿叶在蛙前轻晃,贪吃的青蛙便会自投罗网。田边的小河蜿蜒而过,水闸之上,一块刻着金鱼的水泥板格外引人注目,阴刻的线条勾勒出金鱼的灵动身姿,仿若它会随时跃入水中嬉戏。田间,农民伯伯辛勤耕耘,天空中,白色的鸟儿自在盘旋,田埂上偶尔可见水鸟留下的蛋,那是大自然不经意间遗落的惊喜。
夏日,总有一种独特的魔力。晚饭时分,家家户户都习惯将桌椅搬到屋外,在开阔的天地间摆上简单却可口的饭菜。大人们谈天说地,孩子们在一旁嬉笑玩闹,那露天的饭菜,沾染了自然的气息,吃起来总是格外香甜。儿时的夏夜,蛙声如潮,吵得人难以入眠,在母亲支起的蚊帐里辗转反侧,那时只觉夏日酷热难耐,心心念念着挣脱蚊帐的束缚,去拥抱那夏夜的自由。任由蚊虫叮咬几下,似乎才算是真正融入了夏夜。跑出去,在院子里的抬头仰望,那浩瀚的星空便猛地撞入眼帘,一切燥热便在那片浩瀚星空下消散无踪。
秋意渐浓时,家乡的田野像是被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稻子一片金黄,沉甸甸地弯下了腰,宣告着丰收的喜讯。我常常像个小尾巴一样,紧紧跟在爷爷身后,穿梭在草丛间捉蚂蚱。爷爷手中的抄网在草丛里轻轻一挥,便惊起许多青黄的蚂蚱四处蹦跳,我兴奋地追逐着它们的身影,欢笑声在田野间回荡。不远处,农民伯伯们正忙着收割水稻,他们弯着腰,手中的镰刀熟练地飞舞着,一排排稻子整齐地倒下,随后被捆扎成一个个小巧的稻垛。空旷的田地上,大家齐心协力扫出一片平整的场地,用来将稻谷与稻秆分离,饱满的谷粒堆积如山,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水稻收割完毕,空气中弥漫着稻秆与泥土交织混合的独特芬芳,那是家乡秋天独有的气息。孩子们在柔软的稻草堆里尽情地翻滚、嬉戏,玩累了便随意地躺在上面,枕着那一缕缕清甜的稻香,伴着夕阳的余晖,甜甜地睡去。
当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家乡的大地便被冬日的精灵轻轻覆盖,银装素裹,宛如一个静谧的童话世界。此时,时间仿佛被大自然按下了停止键,一切都变得缓慢而宁静。村边的小河结上了厚厚的冰层,那些还没来得及游走的鱼儿,被冰封在了晶莹剔透的河水里,像是被定格的时光标本。小孩子们可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纷纷跑到河边,用小铲子、小锤子在冰面上凿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洞,有的孩子在冰上小心翼翼地试探着滑行,尽管步伐踉跄,但欢笑声却在空旷的河道上回荡不绝,为这寂静的冬日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村子里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大人们进进出出,忙着准备年货,杀猪宰羊,好不热闹。圈里的猪发出阵阵惨叫,而厨房里早已飘出了蒸年糕、炸丸子的香气。老人们坐在温暖的炕头,看着满堂儿孙,脸上笑开了花,那一道道深深的皱纹里,满是岁月的馈赠和对团圆的期盼。家乡的冬日,藏着生活最本真的模样,也孕育着来年春日的希望与生机。
老人们常说,早年雨过天晴时,从家乡能望见北部的山峰。年少的我曾满怀憧憬爬上房顶远眺,入眼的却只有整齐的杨树和无垠的稻田。后来,我踏上异乡的土地,站在北方的山峰之巅,回首南望,故乡却隐在了岁月的雾霭之后,那片蛙声、稻香、繁星交织的田园,成了心中最温柔的执念,在岁月长河里熠熠生辉,永不褪色。
【编辑:南栀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