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页 作品 相册 粉丝 关注
网站会员

黄秀峰笔名老土

0

粉丝

2

作品

作品不错,挺TA 赞赏
笔名:黄秀峰笔名老土
加入时间:2025-04-04 19:36:29
所在地:山东省泰安市
作者简介

黄秀峰:笔名老土,山东宁阳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评论家协会会员。

粉丝
关注

初夏泉城寻古韵(散文)

在四月九日的初夏,空气中弥漫着清爽与花香,宁阳县凤凰山诗社的济南采风活动早早拉开了帷幕。刚到五点半,诗社顾问孟宪法先生便率先驱车抵达秀峰书院。在东方初露的天色里,张宝生和殷立坤也相继驱车到来,与我们会合后,驱车前往葛石,与在那里约定好的苏林、吴钊民、张庆立、柳华四人一同前往宁阳东高速口,赶赴济南辛弃疾故居,与从泰城出发的诗社顾问李明臣先生聚齐。此次采风,是在济南市历城区党校原副校长秦长清先生和历城区教育系统老领导张坤堂先生清明前的殷切邀约下促成的。太阳冉冉升起,蓝天白云与千年大汶河一同目送我们的两辆车,在车水马龙的高速上向着目的地疾驰。

辛弃疾故居:词韵中的英雄往昔

八点半,我们与李明臣先生会合后,又和同步抵达的秦长清、张坤堂先生寒暄一番,便直奔位于济南高新区的辛弃疾故居。

辛弃疾故居坐落在一片宁静之中,建筑规模虽不宏大,却古朴而典雅。踏入那石拱门,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辛弃疾的时代。故居整体布局规整,灰瓦白墙,飞檐斗拱,彰显着传统的齐鲁建筑风格。院落中绿植繁茂,松柏挺拔,似在静静守护着这里的一切。

  展厅内,丰富的内容全面展示了辛弃疾波澜壮阔的一生。一幅幅图片、一件件文物,生动地再现了他从年少时参加抗金义军,到后来在南宋朝廷为官,一心报国却屡遭排挤的坎坷经历。网络资料中提及的那些经典词作,此刻都以实物展品、书法展示等形式呈现在眼前,让人不禁沉浸在辛弃疾豪迈而深沉的词韵世界里。魏启后等书法名家的墨宝镶嵌在墙壁之上,与大理石镌刻的稼轩词作相得益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那苍劲有力的字迹,仿佛是辛弃疾内心壮志的呐喊,在这故居的空气中久久回荡。

  我们一行人漫步其中,时而驻足凝视展品,时而轻声交流对辛弃疾诗词的理解。李明臣先生感慨道:“辛弃疾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词人,更是一位心怀家国的英雄。他的词,是那个时代的写照,充满了热血与无奈,我们写诗之人,就该从他的作品中汲取力量,传承这种以文载道的精神。”大家纷纷点头,深以为然。殷立坤神色沉定,微微眯起眼睛,望着那一幅幅书法作品,花白的头发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缓缓说道:“是啊,辛公的词,字里行间都是对山河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我们创作诗词,也应当有这样的深度和情怀。”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和对诗词创作的执着追求。

鲍山之行:千古情谊的历史守望

离开辛弃疾故居,我们在秦长清和张坤堂先生的引领下,前往鲍山鲍叔牙墓。

鲍山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郭店镇辖区,海拔约110米,山上植被丰富,四季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致。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了对鲍山的保护与扩建力度,修缮登山步道,增设文化标识,让更多人能够亲近这座历史名山。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的齐鲁特色,质朴而庄重,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我们首先来到鲍叔牙墓前,墓冢高大,周围松柏环绕,庄严肃穆。一旁默默守望的,是龙的第四个儿子——蒲牢。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遗像 ,在这墓旁,它威风凛凛,虽历经风雨,依旧坚守着对鲍叔牙的守护。其雕刻工艺精湛,每一处纹理、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鲍叔牙的故事。

社区张书记热情地介绍着:“鲍叔牙和管仲的‘管鲍之交’,那可是千古佳话,一直激励着我们后人。他们的故事,就是咱们这儿的文化根脉。”大家围绕着鲍叔牙墓缓缓踱步,沉浸在对那段历史的回忆中。苏林不禁感叹:“鲍叔牙的豁达与知人善任,真是令人敬佩,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也尤为珍贵。”孟宪法先生也点头表示赞同:“是啊,我们应当把这种历史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此时,吴钊民,这位凤凰山诗社宣传部的部长,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大家的发言,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说道:“这些宝贵的文化素材,我们一定要好好宣传,让更多人知道鲍山和鲍叔牙的故事。”而柳华则蹦蹦跳跳地走到蒲牢旁,笑着说:“这小家伙看起来可精神啦,守着鲍叔牙的墓,肯定是想把这段友谊的故事一直传下去呢!”她那活泼的样子,为这肃穆的氛围增添了几分轻松。

随后,我们来到鲍山脚下,仰望着这座承载无数历史记忆的山,山上树木郁郁葱葱,仿佛在向我们展示着岁月的沉淀。

白泉之畔: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从鲍山下来,我们来到了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白泉。

白泉历史悠久,据记载,其由来可追溯至远古时期,是济南泉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因泉水涌出时,水中白沙翻滚,如珍珠般晶莹剔透而得名,也是济南七十二名泉的组成部分。眼前的白泉,占地二十余亩,泉水汩汩喷涌,声势虽不浩大,却透着一股灵动与婉约。

秦长清校长站在泉边,面带微笑,尽显文人的矜持与情怀,他缓缓说道:“这白泉可是我们济南的宝贝,历经千年,依旧保持着这份纯净与活力。”张书记也笑着补充:“为了保护好白泉,我们做了不少努力呢。从周边环境整治,到生态修复,就是希望能让这美景一直延续下去。”他那白白胖胖的脸上,洋溢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自豪。

诗社的成员们纷纷被白泉的美景吸引。黄秀峰理事长兴奋地说:“这白泉真是太美了,简直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灵感源泉。我们诗社就应该多组织这样的活动,走进自然,汲取创作的养分。”张宝生则蹲在泉边,伸手轻轻触摸着泉水,感慨道:“这泉水,就像历史的长河,流淌着无尽的故事。”女成员们则忙着拍照留念,想要把这美好的瞬间定格下来,一边拍还一边讨论着:“这白泉的水这么清澈,在这儿写诗肯定特别有感觉。”男成员们有的在仔细观察着白泉的水流,有的则与张书记交流着白泉的生态保护情况。殷立坤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白泉,若有所思地说:“这白泉的宁静与灵动,不正像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内敛与活力吗?我们的诗词创作,也需要这样的融合。”

华山景区:历史与生态的传承

下午,我们来到了华山景区,这里的华阳宫是我们此行的重要一站。

华山景区的华阳宫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融合了道观、忠祠、孝祠等多种建筑类型,气势恢宏,建筑布局严谨。

道观部分,殿宇巍峨,飞檐高翘,斗拱交错,彰显着道家的庄严与神秘。三清殿内,供奉着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的神像,神像雕刻精美,神态慈祥,让人不禁心生敬畏。墙壁上绘有精美的道教壁画,内容丰富,有神仙传说、道家典故等,色彩鲜艳,历经岁月仍不失光彩,展示着古代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忠祠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庄重肃穆。它承载着家族的传承与记忆,记录着先辈们的功绩和荣耀。走进忠祠,便能感受到一种浓厚的家族文化氛围,让人对家族的根源和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踏入忠孝祠,便能感受到一股浩然正气扑面而来。祠内供奉和展示的人物众多,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关羽。关羽以其忠义无双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一生对刘备忠心耿耿,过五关斩六将,只为回到刘备身边,其忠勇之举被后世传颂不衰。祠内墙壁上绘有关羽生平事迹的壁画,从桃园结义,到单刀赴会,每一幅都栩栩如生,生动展现了他的忠义和英勇。除了关羽,祠内还陈列着许多其他忠臣义士的事迹介绍,他们在各自的时代,为了国家、为了正义,坚守忠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些故事和人物,无一不在诉说着“忠”的深刻内涵,让前来参观的人深刻领悟到古人对忠诚、正义的执着追求 。

据网络资料介绍,华阳宫始建年代不详,历经多次修缮与扩建,融合了唐宋明清等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是济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近年来,济南市政府和历城区政府高度重视对华阳宫的保护与建设。不仅投入大量资金对古建筑进行修缮,还注重周边生态环境的维护。值得一提的是,大明湖的水与华山景区华阳宫这边的湖水通过地下暗河相互连接与互动,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景观,这也是泉城济南生态保护与历史文化传承相结合的生动体现。

走进华阳宫,古色古香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漫步在华阳宫的石板路上,欣赏着精美的建筑和雕刻。李明臣先生语重心长地对诗社成员们说:“你们看,这些古建筑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写诗作文,就是要将这些文化传承下去,通过文字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历史。”孟宪法先生也激动地说道:“这次真是多亏了秦校长和张书记的邀请,让我们有机会来到这么有文化底蕴的地方,真是受益匪浅。”

黄秀峰理事长在一旁认真地听着,随后说道:“这次采风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们诗社以后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理念,多邀请省内外的文学名家来交流,也要组织大家到更多有文化内涵的地方采风,加强与其他文学社团的合作,把我们诗社办得越来越好。”张坤堂先生笑着接过话茬:“非常欢迎大家常来,也期待以后能与凤凰山诗社有更多互动,一起为文化传承出份力。”柳华则笑着打趣道:“那下次咱可得去个更有意思的地儿,说不定还能碰上诗仙李白,跟他一块儿吟诗作对呢!”大家听了,都忍不住笑了起来,笑声在华阳宫的古建筑间回荡。殷立坤看着眼前的建筑感慨地说:“这些建筑历经风雨还能保存得这么好,就像我们的传统文化,坚韧而持久。我们诗社也要像这华阳宫一样,扎根文化,传承下去。”

夕阳西下,我们结束了这次难忘的济南采风之旅。这次行程,我们在历史遗迹中探寻古韵,在自然风光里感受美好,在交流互动中收获启发。相信这些宝贵的经历,将成为我们诗社成员创作的灵感源泉,激励着我们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编辑:南栀北辰】

相册
相关资讯
我的粉丝
我的关注

赞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