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年味

作者:云开日明    发表时间: 2023-02-24 16:54:00     阅读量: 324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过年(称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最为重视的一个节日,又称为团圆节。身处异乡的游子,无论身份高低,贫穷富贵,也无论路途远近,都会风雨无阻地赶回老家与家人共度一个喜庆团圆的佳节。

退休后,到申城儿子处带孙子有几年了,平时很少回老家,但到了过年时,一家大小总是会赶回老家过年的。一是回老家过年气氛浓,儿女二家共同团聚,热闹非凡。二是,能同许多亲友们相聚,许多亲友们也是在外地工作,平常也难得见面,正好利用过年的机会相聚,尽情感受一下亲情和友情。三是,能品食家乡那难忘的美味。但这二年因疫情原因都没回老家过年了,在这里过年总感觉没有什么过年的气氛,除贴了一副对联,挂了二个灯笼有点过年的气氛外,年夜饭也就比平时多加几个菜而已;走出家门外,也感觉不到半点过年的气息。楼栋邻居都是各自关着门,互不往来的。街面上除挂了些灯笼和加装一些彩灯外,反而比平时行人稀少,许多店铺因店员回家过年还关门大吉。再就是市区禁放烟花爆竹寂静无比,虽身处都市却难感半点节日气氛。不由使我勾起记忆深处的那些年味年趣。

我60年代初出生于江西黎川的一个偏僻山村,到90年代初才因工作原因迁入县城居住,其实我的成长阶段均是在那偏僻山村度过的,如今大脑中对故乡的记忆,都还固化在那个时代小山村的情景里。在我们农村,过年是特别神圣和隆重的一个节日,一个家庭过年物资的丰盛,可显示其在村民心中位置,也可使家人心情愉悦,还有祈望着来年家庭平安幸福,五谷丰登的意思。故我们故乡过年家家都倾其所有,且所备年货都象征吉祥蕴含喻意的。

在我们农村,每个家庭的全年生产预先就要围绕着过年而安排,比如在种地上必须要安排一定面积种植糯稻,待收获糯米好过年做酒做糖用。还会安排栽种些大豆.芝麻.花生等作物过年备用;在家庭养殖上,一般家庭都要计划饲养二头以上生猪,除一头上交国家收购外,多有的就可经批准宰杀过年了,其他鸡鸭鹅也要合理安排养殖,起码要在过年时有禽肉吃。一旦到了农历10月,种植的农作物也都收获了,家家就要准备转到制作年货的阶段了。

首先要准备的就是做米酒,我们家乡的米酒都是用糯米做的,做糯米酒,首先要买好酒曲,具体生产过程大致是:用当年收获的新糯米先浸泡几个小时,然后把浸泡好的糯米放入罾笼去蒸熟,蒸熟后要倒出晾会儿,待温度降到50一60度时,按比例加入一定量捣碎好的酒曲进行搅拌,充分搅拌后保持相对温度,放入准备好的缸中加入一定量的温水进行发酵,缸的周围要加稻草或其他保温材抖包好进行保温,这样静待大约一星期或十天左右后就可开缸了。这时候出的酒称“酒娘”,酒精度低甜味度高,香甜可口连酒糟都可吃。但我们一般不舍得这样吃,而是把酒及糟一起捞出,用竹筛或纱布进行压榨过滤,过滤后的酒称“头酒”是最好的酒,再把过滤后的酒糟用水搅拌继续再次压榨过滤的称“议酒”。二次过滤后的酒分别用容器盛好密封,这样密封后,酒会继续发酵,酒精度会越来越高,待到过年时开坛饮用就是香气扑鼻,酒味浓郁且酒精度也较高的好米酒。我们家乡称这酒为“十月生”。这种酒保存好,多年都不会坏,且越陈越好,故这种酒就是我们家乡过年或平常自喝,来客接待的当家酒了。
      其次是到了农历12月初就要准备做米糖了。我们家乡的米糖是非常有特色的,称灌芯糖。做这种糖应具备一定技术。首先要买好大麦,在计划做糖前20来天,就要把大麦育成麦芽,育麦芽方法类似于育豆芽。麦芽育好后就要开始做糖了,其步骤是:先把糯米浸泡几个小时,然后捞起沥干水放入罾笼里,再把罾笼放入锅内加水进行蒸,待糯米蒸熟成饭般可直接吃的情况下,把糯米饭倒出,待稍凉些有60至70度温度时,把剁烂的麦芽按一定的比例拌入糯米饭中,充分搅拌均匀后,趁热倒入准备好的大缸中,并加入一定比例温水,盖好并用稻草或其他保温材料包好缸体,任其发酵,大约发酵5一6小时就可。待发酵好后捞出放入特制的竹笼内进行压榨,那时我们农村大部份家庭基本都备有木制的压榨器,这种压榨器就是专门为做酒做糖而制作的。所以进入农历12月初时,在夜深人静时,家家都会听到吱吱呀呀的压榨声。因为村民白天要参加集体生产,只能利用晚上来做了。压榨好后,将这些糖水要放入锅中熬制了,先猛火煮待锅中糖水成粘稠状且变焦黄色,要用二根筷子拔一些糖起来再把二根筷子轻轻拉开,中间的糖能拉开1至2寸长(俗称打旗子)就可以,否则熬不到位的做出的糖太嫩,容易粘连,熬过了又会太硬刺嘴难吃,掌握这个火候是个技术活要有一定的经验。确定熬好后,把糖捞出放入干净的容器中。第二步就是掸糖,把装糖的容器放锅中再加热使糖变柔软的情况下,先准备一根粗木钩固定绑着,然后用二根先准备的木棍,挑起米糖在木钩上,二根木棍上下左右反复把糖纽动着,使米糖由深黄色变成白色,然后把糖取下,放在干净的桌上,先把掸好的米糖做成一个圆球状,然后用手在中间捣成圆筒状,在筒中放入事先炒好的芝麻,或放入炒熟磨好的黄豆粉,放好料后再把糖筒慢慢拉细成筷子般粗,再按一寸左右长度用剪刀剪断,这样香甜可口的灌心糖就做成了。然后把这些剪好的灌芯糖装入准备铁瓶中密封,并放入一些爆米花防破碎和防粘连。过年时来客就可开罐取食了。另外还有做麻片的,那就简单些,不要掸糖直接把那稀糖拌入芝麻或爆米花,然后搓成条状,再用刀切成一片片的即可。在制作这些米糖的过程中,特别是掸糖后进行灌芯拉长剪断的时候要趁热抢时间,一家人手不够,故而那家要灌糖时都会叫上左邻右舍去帮忙的,大家在一起边干,边说说笑笑热闹非凡,且完工后主人还会叫帮忙的人,带一些糖回家分食给家人品尝。

制作米酒及米糖基本是家家必备的,意喻着家庭甜蜜幸福长久,真是“家家有甜味,户户飘酒香”。除此外的一些其他年果零食就看一些人家的勤劳程度了,有种了花生瓜子的,这时也要炒煮好备用。一些巧妇还会用红薯做成薯片,作为过年的果品。更有些能人会用糯米粉炸成圆蛋状,裹上米稀糖粘上芝麻,做成一道酥脆香甜的独特果品,我们当地称其为“足蛋”。

到了农历12月20右右家家又要开始磨豆腐了,煮豆腐浆时,有的人家还会挑一些豆腐皮晾干食用。豆腐做好后,一部份用于炸油豆腐。到了25至26左右就开始杀猪,宰鸡鸭了。那时一家一年也难得宰一头猪,所以那家宰猪全村人都会来帮忙,完后主人要请全村人吃“杀猪饭”,让全村人共享劳动成果。大家聚一起说笑吃喝其乐融融。总之那时的老百姓,在过年前几个月都在忙乎准备过年的物资,且家家互帮互助亲如一家,整村都飘荡年货的香甜味和一股和谐友爱的人情味。
那时女人们还有一样重要工作,就是为家人和孩子们做衣纳鞋。那时候家庭经济都较拮据,没有钱为家庭成员买衣买鞋,那未主妇们就要早作准备,利用晚上时间为家人们纳新鞋给他们过年穿。另外,也要早作准备去买好布料请裁缝师傅上门,为家人做套新衣服过年。(那时市场没服装卖,都是买布料请裁缝师傅上门做)
到了除夕日,家家门前都会贴上对联。在吃年夜饭之前,要把煮熟的“三牲”即:猪,鸡,鱼三样,端放厅堂前并插上筷子然后燃放鞭炮,并在点香烧纸,以示敬祖先。过后,再全家围坐桌上吃丰盛年夜饭了。那时我们这些孩子就会怱忙吃完,跑去其他人家去捡零鞭炮(放鞭炮时有些鞭炮没点燃散落的)放在口袋里留着慢慢点着玩。
到了晚上洗漱完毕后,大人们往往会给孩子发一个红包,多则几元少则几毛钱,另会拿出新衣新鞋让孩子明天新年大初一穿上。从初一开始到元宵节前的期间还有些民间的舞狮队,舞龙队,花灯队,等走村串户进行演出,甚是热闹。

那时为了过好年,一般准备几个月,虽然忙碌辛苦,但过后那种幸福和快乐感特别浓烈,也感到特别甜美而温馨。可惜现在的乡村,再难找回那时的“家家米糖甜,户户酒飘香”的盛景了。如今许多农村都变成空壳村了,家家县城买房,年青人外出打工,老人进城居住。到过年时许多农村空无一人,过去的这些美食也少有人家做了。好在我县在正在进行旅游开发,“灌芯糖”这种传统美食,还被批准列为非遗产品,己有许多人在进行商品化生产,“十月生”糯米酒也在进行商品化生产。这二种主要的传统美食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我甚感欣慰。

虽然如今物资丰富了,人们生活水平都普遍提高,所需的年货都能随时买到,但我总是感觉现在的年味平淡,即使能买到记忆中的那些年货,能找回舌尖上的味道,但却再也难找回过去的那些浓浓友情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