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音乐 坚守文化自信

作者:金银草    发表时间: 2023-03-21 22:55:16     阅读量: 332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音乐是一项审美的艺术。在李白听来,音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思乡音;在钟子期听来,音乐是“汤汤若流水”的知音曲;在白居易听来,音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乐。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符号,以“美”的形式满足不同个人或审美或情感的需求。以大众的角度来看,音乐是雅俗共赏、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传统音乐。从国家整体范围来看,中国传统音乐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历史,凝练了浓厚的中国文化特征。习近平总书记今年的四川眉山市三苏祠考察时说到:“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文化自信。”中华传统音乐作为一门优秀的传统文化其继承和发展不仅可以满足大众审美需求,而且有利于增强大众的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要求

传统音乐是一门教育的过程。在传统音乐的中国文化特征中,最为突出特点便是教育性,即音乐的教育功能。在中国传统音乐历史中,格外强调音乐的伦理教育功能,重视音乐在社会管理、国家治理中道德的价值和作用。在中国儒家文化背景下,音乐被委以重任,脱离音乐本身,成为教化社会成员的重要手段。“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孔子对于音乐教育的整体过程概述,即以诗自发,以礼自立,以乐自成。“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是《礼记·乐记》对礼乐关系的具体阐释:礼即社会规范,音乐是辅助社会规范进行教化的重要手段。在生活中我们也感同身受音乐的教化力量,升国旗奏国歌之际,飘扬的红色五星国旗与激昂的国歌相伴,中国人民的爱国之情便涌上心头。国歌是一种特定意义的声音符号,在社会化过程中大众学习领悟国歌的爱国爱党的意义,在音乐播放时更是以声音符号的形式加深教化的内容,促使大众加深爱国爱党的情感,产生超越自我的使命感。

此外,音乐教育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孔子在《论语·佾》中说到:“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也就是说,好的音乐不仅要有好的艺术形式,而且要好的思想内涵。所谓好的思想内涵,便是符合儒家礼教内容的音乐,如《关雎》一般“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传统音乐亟需保护。传统音乐作为一种口头上的文化,其象征体系不如文字记载,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音乐受到强烈冲击,光靠个人记忆进行传承不久便会濒临灭亡。因此,对于传统音乐的保护迫在眉睫,尤为重要。2022年423日世界读书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向社会发布“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数字化平台,此举对于传统音乐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早在1997年,世界记忆——“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便入选联合国“世界历史名录”文化遗产项目,而此次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数字平台的上线,对于更好保存传统音乐录音原始载体,传承中华传统优秀音乐,意义深远。

弘扬中华传统音乐,坚守文化自信!从传统音乐中感知美,在传统音乐中得到教育,做到以乐为美,以乐为教,做到“礼成于乐”。在传统音乐的继承和保护方面,不仅需要专业人士的保护传承,也需要我们每个人重视,守护我们传统文化的音乐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