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文化游学散记(随笔)

作者:细人    发表时间: 2024-11-11 13:23:50     阅读量: 997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又是一个晴朗的周末,游学的冲动吹响了自驾游的集结号,我们几家人分乘三辆车向江西吉安古乡村落——渼陂和陂下进发。经过4小时的车程,大约中午时分,我们12人的游学队伍到达渼陂古村。号称庐陵文化第一村的渼陂古村,是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获得了“将军明村”“影视名村”绰号。一到村口,老远就看见一个新建的大门牌,左边靠近售票处立有一块略显古旧的大石头,上刻有“渼陂”二字,告诉游人古村落参观由此开始。踏着一块块古朴凝重、光亮可见的青石板,穿过一条条曲径通幽、错落有致的幽深古巷,我们拉开了探寻渼陂古村独特韵味的深度游学序幕。

渼陂古村位于吉安市青原区文陂镇富水河畔,自南宋初年建村至今有近千年历史。古村建设还是很讲究的:芗峰东立、象岭西护、瑶山南耸、富水北流,八卦巷通、水塘点缀、卵石铺路、天然形胜。村中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300多栋,类型繁复,名称多样,有以国家级文物“永慕堂”为代表的祠堂7座,另有万寿宫、文昌阁、书院、阁楼、牌坊、店铺、义仓等。沿着古商街行走,看着两边古老的门面,可以想象出当年商铺的热闹与繁华,脑海中会不时闪现出清明上河图的景象。百年古樟散落村中,形同卧龙(“卧龙樟”),情同连理(“连理樟”),走过古老的岁月,焕发着勃然生机;富水河流静静流淌,滋养着一方勤劳朴实的村民;村中28口水塘口口相通,象征着天上28星宿守护着村庄,让人感慨渼陂古村真乃天人合一的富庶之地。

“永慕堂”是二层三进砖木结构,正厅两旁墙上,书写着四个大字“忠信笃敬”,散逸着中国儒教传统气息,告诫村民做人做事的道理。门口有石狮、石鼓各一对,上有“梁氏宗祠”石刻牌匾。在祠堂里,有许多石柱石刻,每根柱子上都写着蕴意深远的楹联,浓浓的文化韵味从中流露出来。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此处曾为“红四军军部”和“四三分校”的旧址。

“翰林第”建筑朴实端庄,典型的对称布局,中间正门的门庭前凸,连同门头上的飞檐雕梁,彰显出建筑美韵外形和人文关怀。一进门则见“教授”厅堂,可见古人重视人才培养,光大翰林之学风。

渼陂古村不仅有厚重的古色文化,而且有着知名的红色文化。20世纪三十年代,渼陂村就成为了红色根据地,曾是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许多革命旧址、旧居都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至今还保留了大批红色革命遗址和战争年代的文物。“二·七会议”会址、毛泽东旧居和曾三旧居在此村均可见到。将军馆(朱德旧居)和渼陂村人梁兴初、梁必业、梁仁芥、梁必骎叔侄孙梁氏家族四位将军的旧居,展出的红色文化和珍贵的照片图像,让我们一行游人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

关于渼陂的牌坊,这里还流传着凄美的传说。除门牌坊(牌楼式门)和照壁牌坊外,渼陂古村有两处贞洁牌坊,也称母女贞洁坊。据传说,母亲名唤菊,生下女儿不久丈夫死去,含辛茹苦把女儿抚养成人,并许配给邻村一小伙为妻。但女儿尚未过门,其未婚夫就死了。从此,母女俩都再未嫁人,相继老死在家中。时人为褒奖母女俩特设立大小贞洁坊两座,两坊之后均建有节孝祠。

渼陂古村以厚重的历史蕴含、古典的明清建筑群、璀璨的明清雕刻艺术以及可歌可颂的红色文化,受到世人的瞩目。

第二天,我们驱车前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福田古镇的陂下古村继续游学。

陂下古名潭溪,自唐代开基以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村内现有居民400余户1800余人,村民大部分为胡姓,一小部分为罗姓。全村均使用赣语方言,均为江右民系。陂下胡姓开基祖胡晃,为吉州开国侯胡霸公第八世孙,为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监祭酒胡盛第四世孙,胡盛乃北宋狄青元帅的参将,进士出身,因军功卓著,仁宗皇帝赐予銮架并御笔题匾嘉赞。

陂下村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古色鲜明,景色宜人。村中有4个牌坊、36座祠堂、18口古井、24对千年的锡制架、封闭式古街巷道。村内外古樟树连片生长,沿河一带的千年古樟有10多棵,享有“樟树之村”美誉。富田的古祠堂闻名的有胡家、王家、匡家和文家,大多保存完好。

我们在陂下村的游学从朝天门的胡家祠堂——敦仁堂开始,屋前三开门式的赣派庐陵建筑风格,两侧门头上写有“敦耆笃学”“仁人君子”,显示家族忠君仁孝笃学之家训。中堂两侧高大木柱上悬挂着两副对联“亦古亦红陂下村文臣武将多祠门,山环水绕东流去满目尽染中华魂”。仁义诚信、节烈忠孝,自古就是富田人的道德追求。以陂下村为代表的富田人,代有文人,建祠崇祀,传承家风,以师法先祖、励启后人。

我们走上不足百米的陂下古巷,可以回味当时“布匹染坊”“粮食杂货”“醩坊”“药铺”样样俱全的浓厚商业气息和兴旺嘈杂场面。陂下古村的巷道还有另一个特点,那就是全村的巷道都是封闭式的,只留四门进出。这是因为,古时候战乱濒临,附近的大山上都有贼寇占山为王,喽罗们经常下山到村庄里骚扰,为了抵御强盗的劫掠,才把村庄建成了封闭状。

与古街同时建筑的还有“安人亭”,这座阁楼式的亭子是州同胡绍亭为了体恤无房无食的孤儿寡母而建的。有趣的是陂下胡姓人家的婚丧娶嫁都必须经过此亭,说是“安人,安人,想平安就过亭”,这种习俗一直持续。

让我惊讶的是,有一建筑名曰“新书院”,屋门和门头式样却是西洋风格,此门还美其名曰“入德之门”,这在当时远离京城的偏僻古村不能不说是一种超前的眼光和新潮。竹隐堂、星聚堂、乐善堂等众多祠堂木雕、石雕各有不同、千奇百怪,有的有龙凤楼阁和石鞭,都可演绎出各自的传奇故事,引人入胜。还有一个人文景点双胞胎井(南明井)是纪念古村养育了16对双胞胎的故事,现国家放开二胎政策,有想法的游客都纷纷到此一游,合影留念。

陂下古村也是著名的革命圣地之一,被称为“红色古村”。 这里是公略县委和公略县中心县委所在地,“中共赣西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就在敦仁堂里召开;毛泽东、朱德、毛泽覃、张震等都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陂下村2008年入选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录,2015年8月,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三)》在此拍摄。 

美丽的富水河绕村而过,陂下古村就掩映在浓浓的古樟之中。村中80多棵500年以上的古樟,沿河绕村、遮天蔽日、翠浪翻滚。桥头东端有一棵奇特的“合欢樟”,树中间长出一棵“凉伞树”,犹如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站在丈夫的肩膀上向远处眺望,又恰似这位少女在毫不保留地展示她的风姿。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古樟景观给这个古老的村落增添了一份神秘,使陂下古村的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放出更加诱人的光芒。



【编辑: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