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坊:一个移民村的文化融合(散文)

作者:唐游记    发表时间: 2025-01-14 11:18:09     阅读量: 293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说一口吴侬软语乡音的浙江移民,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听到家乡口音,总会借机搭话,问问对方姓甚名啥。若得知上一辈来自同一个地方时,心里无比激动,像久别的亲人,有说不完的话。

国有史,家有谱。江家坊因心怀感恩国家与故土情谊,选在几个传统古村落之间建村,加上地名有“家”和“水”字,故沿用当地人称呼──江家坊。据《南丰县志》记载:宋时,江姓集居故名。明时废。1969年浙江移民重建。目前,有74户284人(截至2019年8月),居住有姓王、毛、方、卢、李、严、余、吴、陈、周、洪、姜、胡、闻、项、姚、徐共计17个姓氏。

江家坊村由两批移民组成:第一批是1969年由浙江原遂安县迁来的15户,67人。第二批是1970年由浙江原淳安县迁来的10户,69人。两年共计迁移25户,136人。为了支持国家建设新安江水库,他们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成就了世界瞩目的千岛湖。

1969至1970年,二十多户移民,背井离乡,携儿带女,挥泪告别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迁移至此。据卢杏英回忆:“当时政府鼓励我们多带新思想、少带旧物资迁移。面对世居的故土,说搬就搬,心里自然难舍难分。但在水库清房队的催促下,我们只好带上干粮,挑着箩筐,背着铺盖,携幼扶老上路。至于有带石磨、橱柜、饭桌、房屋梁柱奠基石等传家宝上路的人,多数是因为心怀眷恋,不远千里运送老物件。”她还说:“第一批移民带来的物资通过汽车运至白舍镇上甘村,再经肩挑背扛地带回村;第二批移民的物资通过汽车运至紫霄镇洽村,再经过肩挑背扛地带回村。”因为他们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付出精神,为南丰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丰富和精彩了地方文化。为留住乡愁、传承文脉、见证历史,我提议南丰县政府把移民当年带来的老物件收集起来,建一个移民展览馆,展览馆就建在藕塘。

据第一代移民回忆:“我们刚来这里时,被分配在藕塘、田边、油榨下、江家坪、郑家坊村的古宅与寺庙里居住,生活苦不堪言。有人为了砍柴,天没亮就徒步到五六公里外的山坳砍柴,因山界不明晰,柴禾被山民扣押。我们召集全部移民上去讨个说法,后在村干部的调解下得以平息。之后,政府专门划定了山林给我们砍柴。我们给当地人第一印象是团结、好强、不服输。再后来,因为山田分到各家各户,类似这样的事再也没有发生。得益于政府正确的引导,以及当地人的理解包容密不可分,让我们有了重建家园的信心。”

1972年,我们第一代移民凭着自己吃苦耐劳、勤俭努力、开拓创新精神,在这里白手起家,披荆斩棘,建设了新家园。我们先前建造的房子为两开或三开间,外墙统一刷成白色,门梁窗户上彩绘“紫气东来、春华秋实、吉星高照、鹏程万里、礼义忠孝”等寓意美好的词语,以表达高尚的品德与信仰。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浙江,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尤其在传统节日和习俗塑造方面,均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大众性,都起到了凝心聚力、赓续传统的作用,已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

每年年关将至,我们都会杀年猪,庆祝丰收,分享喜悦。重头戏是晚上的“杀猪饭”,酒饱之后,必谈论那段不堪回首的移民史,那才叫酣畅淋漓。除此之外,逢年过节会制作各种传统美食,其中就包括米羹、米果、方形粽、指甲馃等。随着移风易俗的新风尚,我们与当地人亲密一家,融洽相处,友好为邻,礼尚往来。原来只允许移民通婚的习俗得到改变,外嫁到村里的媳妇都学会讲淳安话、遂安腔。封闭、落后的传统陋习也随之改变,各种文化、娱乐产业蓬勃发展。我们在经历了40多年的艰苦奋斗后,勤劳肯干的第二代移民告别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洋楼,环境美了,心情自然好。取得今天的成绩,完全有赖于我们第一代移民打下的基础。

如今,第二代移民已是古稀之年,但眷恋故土的情怀没有变,我们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相信,第三、第四代移民会继续发扬我们艰苦创业的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

后记: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眨眼间江西移民在当地扎根整整50周年。为庆祝这个历史性的节日,村民提前筹划,自发筹款。由在外创业人士和村小组长牵头,动员村民积极参与,买好对联、灯笼、横幅,杀好年猪,迎接鼠年到来。

2020年1月22日,来到移民村,见村口悬挂着庆祝50周年的横幅,家家户户灯笼高挂,张灯结彩。回顾历史,第一代移民满怀信心,走过风风雨雨,历经坎坷后,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自强不息。他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开辟新天地,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如今,移民村告别了昔日的土坯房,家家户户都建了小洋楼,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见证了一个时代变迁。所有变化归功于党的好政策,感谢政府的大力支持,都是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村民们安居乐业,和谐共处,新年伊始,共同庆祝这个美好的时光。他们欢度佳节,尽情品酒,开怀畅饮,携手共创美好家园!

村民卢杏英说:“我1958年底从淳安县港口乡李家村迁移隔壁桐庐县,1970年举家移民江西。我居住过的村庄、逛过的古城至今仍浸泡在湖水里。我常做梦回到那个魂牵梦萦的故土。”也可能是因为思乡浓烈,2017年8月她特意从江西前往淳安寻访故人,叙述那段血浓于水的情

【编辑:南栀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