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第(散文)

作者:唐游记    发表时间: 2025-01-24 19:54:22     阅读量: 340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一直在祖国各地寻访名人及古迹原来在我土生土长的藕塘村就有一座司马第,它的遗存让自己既兴奋又自豪。随着岁月的流逝,这座司马第也即将被遗弃,甚至倒塌成一片废墟。加上周边相配套的房子都已经拆毁,好在2018年3月县有关部门已派人修缮。

司马第中的“司马”是古代的一种官职。第是“宅邸”。说明本屋主人曾经担任过“州司马”一类的官职。大致上说,州司马是旧时州府内一个文职官员,一个“富有文官”的宅第。

司马作为官职,在中国沿用的历史悠久。从西周直至清代,历朝历代都有司马官职,虽然有虚有实,因时而异。据《周官》载:“大司马之职,掌以九伐之法,正邦国。”周代大司马位高权显,直接掌管军事大权;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西汉时期,常授给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也有不兼将军号的;东汉初为三公之一,旋改太尉,末年又别置大司马;魏晋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南北朝或置或不置,陈朝为赠官;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发展到明清,大司马作为兵部尚书之别称,司马成为州同、同知、左堂的别称。按《清史稿·职官表》云:州同分掌粮务、水利、防海诸职,从六品。因司马之职长期沿用,故民间有“司马者,非荣即贵”的说法。有些曾任过同知之职的官员,往往在宅第前署“司马第”光耀门楣。

宁波天一阁内的司马第牌匾挂在厅堂与祠堂相交处,门头上九层斗拱,极显尊贵。主人范钦(1505—1585年)为明嘉靖年间兵部右侍郎,字尧卿,号东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27岁的范钦中进士,出任湖广随州知州,历任工部员外郎,江西袁州知府,广西参政,福建按察使,云南右布政使,陕西、河南等地方官。后委任巡抚南赣汀漳诸郡,累官至兵部右侍郎。是的,在中国很多的地方有司马第,但多数被破坏了,尤其在偏僻的农村,大多数因长年没有修复,已经残破不堪,面临倒塌风险。其中,以江西南丰紫霄镇藕塘村的司马第为例:80年代之前,该第府一直占据着村里最高位置,青砖瓦木石结构,坐东向西。楼高为二丈一尺六,每个厅进深约6米,分上、下两幢四进。两幢四进屋中间,一个用长方形石头铺好的露天天井。天井二边,有通往厨房和柴房的石板路。每幢楼的上下堂厅,中间有天井,左右有耳门,耳门均用长方形的石头垒起来的。天井上方有吊楼,吊楼板上是用樟木雕刻的各种图案,生动活泼。屋里厅下和房间的地板,铺有清一色的正方形砖石。木柱粗大,中柱石磉及方形石座均雕有花纹图案。南出门单独有一条石板路,直接连通村正中的两口大池塘边的休闲广场我们称闲广场之为谈下”,全村人平常聚集聊天开会之地。

藕塘司马第有房间30有余楼上的房间均采用明藏暗防的设计在房间里的人可以看到一楼及外面的人一楼及外面的人看不到房间的人引人注目的是房屋脊背上雕刻的二条龙。府第为清进士唐之岳,仿明代风格建造。值得一提的是从该房屋族人(居岭仔上)走出来的唐妃景泰五年(1454年)被选进宫成了明代景帝的一位妃子。为了表示对唐氏家庭的养育之恩知县刘日珽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赐大宗来燕四字题匣。据《洛阳晚报》20081030日星期四的报道此匾额收藏于洛阳民俗博物馆。

2011411南丰县长许中伟在对话全国网络媒体记者时说:“曾布之妻魏玩擅长诗词堪称南丰第一才慧美女。明代景帝有一位贵妃唐妃也出自南丰。而被选秀入宫成为贵妃娘娘自然代表着国色天香高贵血统与明代美女最高标准。

【编辑:南栀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