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遗物(散文)

作者:朱建军    发表时间: 2025-03-03 15:07:48     阅读量: 303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当我推开那扇熟悉的门,孤独在斜射的阳光中轻盈起舞。母亲离世后的这一年,我每天都会回到这个充满回忆的房间,细致入微地擦拭每一件家具,精心照料她生前培育的盆栽,尽管它们无人欣赏,尽管这里弥漫着冷清与寂寥,我仍要让它们保持那份曾经的温馨。

母亲曾经在这里居住了整整八年……

八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足以让一个人的气息渗透进墙缝,融入地板,化作屋角一抹淡淡的霉迹。我站在玄关,恍惚间又看见母亲那佝偻的背影,在厨房里忙碌。她总是穿着那件褪色的蓝格子围裙,腰间系带松垮垮地垂着。灶台上曾经总是炖着一锅热气腾腾的汤,氤氲了她的眼镜片。如今,灶台冷清,只留下淡淡的忧伤,轻轻一抹,便在指腹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客厅的沙发依旧坐落在那个熟悉的位置,我保养得它依旧散发着真皮的光泽。那是母亲最爱坐的地方,午后的阳光洒落时,她有时会坐在那里打盹,有时带着老花镜做针线活,有时则会翻看那本旧的相册。现在,相册依旧在,却许久没有人去翻动。照片中,英年早逝的父亲英姿飒爽地站立,我们笑得如此灿烂,仿佛时光永远停留在那一刻。

在卧室里,母亲的衣柜半开着,各种衣物整齐地挂着。我一件件取下来,叠好,放进纸箱。指尖触碰到一件羊毛开衫,那柔软的触感让我鼻尖一酸。这是某年我为她买的,她总是说太贵,舍不得穿,如今它依旧像新的一样。衣领处似乎还残留着她常用的茉莉花香,淡淡的,若有若无。

当弟弟提出要卖掉这房子时,我沉默了许久。空置的房子就像凝固的时光,锁住了太多回忆。然而,时光终究要向前,正如母亲常言,人不能总活在回忆里。我跪在地上,一遍遍擦拭着地板,泪水滴落,在地板上晕开一个个小圆点。

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我仿佛打开了一个时光的宝盒。那台老旧的缝纫机静静地立在墙角,斑驳的机身上还留着母亲多年摩挲的痕迹。记得小时候,每当夜深人静,这台缝纫机就会发出规律的咔嗒声,宛如母亲哼唱的摇篮曲。她总在灯下为我们缝补衣裳,针脚细密整齐,仿佛要把所有的爱都缝进布里,也把漫长的生命希冀缝进阳光中。

抽屉里堆满了五颜六色的针头线脑,线团像一串串彩虹。母亲总是说:这些可都是宝贝,指不定哪天就用上了。她将断了的线头接起来继续使用,把旧毛衣拆了重新编织,就连破旧的床单也要裁成抹布。那些年,我们总笑她太过节俭,如今看着这些针线,才懂得那是经历过困苦岁月的人对生活的敬畏。

在一个褪色的铁盒里,我发现了母亲年轻时获得的奖品:一枚铜质的劳动奖章,几张泛黄的奖状,还有一本边角磨损的工作笔记。奖章已经氧化发黑,却依然能看清上面先进工作者的字样。母亲很少提起她年轻时的故事,但我知道,这些奖品的背后,是她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笔记上的字迹工整清秀,记录着她每天的工作内容,字里行间透着那个年代特有的认真与执着。

衣柜里塞满了母亲舍不得丢弃的旧衣物。那件藏青色的呢子大衣是父亲在世时给她买的,领口已经磨得发亮;那件碎花连衣裙是她五十岁生日时我送的,叠得整整齐齐,几乎没怎么穿过;还有那件褪色的红毛衣,是她亲手织的,现在看起来有些粗糙,却温暖了我们整个童年。每一件衣物都是一段记忆,承载着母亲平凡而温暖的一生。

我轻轻抚摸着这些旧物,仿佛触摸到了母亲的心跳。她的勤劳像春蚕吐丝,将爱编织进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她的节俭如涓涓细流,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流淌。这些看似普通的老物件,是她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遗产,诉说着一个普通中国女性最朴素的人生哲学。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进来,给这些旧物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我忽然明白,母亲虽然离开了,但她的一生早已化作这些点点滴滴,融进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生命中最温暖的力量。

夕阳西沉,最后一缕光线从窗棂间溜走。我站在空荡荡的客厅里,忽然听见风铃轻响。那是母亲生前最爱听的声音,她说,那是远方的思念在呼唤。

我轻轻带上房门,将八年的光阴,连同对母亲的深情记忆,还有这间楼房里的点点滴滴,悄悄带走。

 

【编辑:南栀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