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5年美国运动员计划漂流长江的消息传来,激起了中国人民对漂流的浓厚兴趣。尽管各地兴起的漂流勇士们有些盲目、冲动,甚至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但这一壮举仍被视为我国“户外探险运动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各地的漂流项目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传承了中国人热爱运动、勇于探险的精神。
江西南丰县紫霄镇境内的紫霄漂流,自2011年夏季对外开放以来,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记得我儿时,常常喜欢在这条河流的上游游泳。每到盛夏,忙完农活后总是满身大汗,回到家放下农具,便迫不及待地奔向河堤,一头扎进清凉的河水中。在河里一泡就是一个晌午,直到大人们午睡醒来,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爬上岸,或去干活,或去放牛,或去上学。如今,这条小河的水量却日渐减少,每逢旱季更是细流涓涓,令人唏嘘。究其原因,无非是气候变暖与乱砍滥伐,导致降雨量减少和水土流失。蒸发量的增加与源头植被的减少,使得地表汇集的水量大幅减少,河流的水量也随之锐减。此外,区域干暖化也加剧了蒸发,进一步削弱了河流的水量。
紫霄漂流使用的竹排,用绳子扎得结实牢固,竹排上安放两张竹椅,游客坐上竹椅后,在确保安全措施到位的前提下,竹排被缓缓推入溪中,随波逐流。这种漂流方式离不开渡工的撑篙技艺,因此,它可谓一种"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的漂流方式。正是这种质朴的漂流,赋予人一种飘逸的韵味。我爱这竹筏漂流,迎着山间的凉风,坐在竹筏上,领略大自然的魅力,仿佛进入了一个天然的空调室,尽情享受着消暑的清凉。
十余里的紫霄溪,溪水平缓温柔,水路蜿蜒曲折,竹排顺水而下,乘风破浪。两岸青翠的苦竹掩映,葱茏的阔叶林披星戴月,散发出一种清新的气息。难怪古人曾写下“九曲寒溪绕树流,岩前纤月照人游”的千古佳句。而在当地,更有“到了紫霄观,天下风景看一半”的流传,紫霄漂流因此被誉为“江南第一漂”。
游人乘着竹排溯溪而上,溪涧两岸,山崖陡峭,奇岩怪石林立。岩壁上的洞穴光洁浑圆,宛如石开洞天,在山崖间演绎着曲径通幽、景外有景的梦境。偶遇拐弯处,进入山中幽深处,苍苔叠绿,风景如画,仿佛置身于梦境中的漂浮世界。此时,眼前天水一色,交相辉映,如同踏入仙境。
顺碧江绿水漂流而下,江水清澈见底,高山雄奇壮丽,白云悠悠飘荡。溪流弯曲幽深,处处是景,神秘而奇妙。悬崖万仞,百步九折,山水争秀,尽在紫霄。而在这片山水之间,时光仿佛凝固,每一滴水珠都映照着岁月的痕迹,每一缕微风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竹筏轻摇,水波荡漾,仿佛与天地共舞,与自然共鸣。紫霄溪的每一处弯道,都藏着一段未解的传说,每一片绿叶,都承载着岁月的静好。漂流其间,心随水动,意随风飘,仿佛与这片山水融为一体,感受着大自然的呼吸与脉动。
紫霄漂流,不仅是一次身体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片山水之间,人们忘却了尘世的喧嚣,回归到最原始的宁静与纯粹。每一滴水,每一片叶,都在诉说着自然的奥秘与生命的真谛。漂流于此,仿佛与天地对话,与山水共情,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宁静与和谐。
可惜,这一漂流项目仅运营了两年便戛然而止。停运的原因,无非是利润微薄、风险加剧。现实中,许多景区基于市场策略、运营成本、游客流量预测等因素,作出了暂停营业的决策。当然,为确保游客的安全和提升体验质量,景区会定期对漂流设施进行维护和升级。然而,有时景区虽已暂停营业,但在线预订平台仍显示营业状态,导致游客到达后无法体验,这也暴露了景区在信息传递和沟通方面的不足。
【编辑:南栀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