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缝店往事(散文)

作者:李维圣    发表时间: 2025-03-10 07:52:26     阅读量: 642     作品授权:A级       收藏 打赏

1988年盛夏,蝉鸣裹着热浪穿透病房纱窗,我望着高考落榜通知单,耳畔还回响着主治医生"股骨头坏死"的宣判。当同龄人带着行李奔赴大学时,我正扶着双拐在县医院走廊蹒跚,消毒水的气味渗进每个辗转难眠的夜。

次年开春,父亲将凤凰26自行车推进院子,车铃在晨露里叮当作响。"去老叶镇吧。"他拍拍后座捆扎整齐的被褥。蝴蝶牌缝纫机早已立在姑父家堂屋,阳光斜斜掠过铸铁机身的"上海"铭文,投下蝴蝶形状的阴影,就此定格我人生的转折。

拜师宴在姑母张罗的八仙桌上完成最后仪式。叶师傅接过青瓷酒盅时,檐角风铃正巧叮咚,六十元押金在木匣里发出沉闷声响。十五平米的裁缝铺从此成为新天地——北墙两台缝纫机相对,马师姐绣牡丹的丝线在光柱里浮沉,许师姐踩着踏板的韵律像首未完成的诗。我的机位面壁而设,墙上歪斜的粉笔记满尺寸换算公式,倒也应了曾子"吾日三省"的箴言。

基本功从针尖开始生长。晨光里穿针引线,布帛撕裂声常惊飞窗外麻雀;暮色中拆线返工,拆线刀在指尖划出血痕,洇在月白衬布上像朵倔强的梅。师傅说裁缝讲究"四功九势",我们却先尝尽十六字真言的苦楚:锁扣眼时斜针走偏,撬贴边时针脚疏密,更别提车直线时布料总如活鱼般扭动。直到某个梅雨季,我终于让缝纫机吐出笔直的车线,雨滴在玻璃窗蜿蜒的轨迹,恰与布面上的车线平行。

转折发生在蝉鸣渐弱的七月。师傅将《现代服装裁剪》推到我面前,泛黄书页里夹着张泛白的牛皮纸。那夜姑父家的老座钟敲过十二下,我跪在青砖地上裁样衣,剪刀游走纸面的沙沙声应和着窗外纺织娘的鸣唱。次日师傅捏着粉笔在样衣上圈画,修正的弧线从肩线滑到腰际,像给纸人描摹新的骨骼。

当我穿着亲手缝制的淡蓝衬衫站在试衣镜前,玻璃映出师傅嘴角的笑意。那抹蓝从此成为生命底色:前襟锁眼针脚细密如星子,袖口贴边平整似月晕,连姑母都说像从供销社橱窗走出来的成衣。若不是秋风送来母校的召唤,或许我真会守着这方裁案度过余生。

重拾课本那日,师姐们悄悄将我的裁缝剪包进蓝印花布,将未做完的的确良衬衫装进凤凰车筐里。人与车,随乡间土路颠簸,晃出细碎光影。后来听说裁缝铺在我们离开后渐次冷清,如同被抽去骨架的衣裳,最终在时代更迭中悄然落幕。

大学录取通知书抵达时,我正在晾晒那件淡蓝衬衫。樟脑丸气息裹着阳光漫卷,布纹里还藏着裁缝铺的熨斗温度。多年后赠予同窗的刹那,针脚里蛰伏的往事突然苏醒——锁边时扎破指尖的血珠,车直线时浸透后背的汗水,还有姑父家天井漏下的月光,都化作布料经纬间永恒的印记。

而今每见街头改衣铺的霓虹招牌,总会想起面壁机位前流动的光阴。那些与布帛耳鬓厮磨的晨昏,不仅教会我用针尖丈量人生,更让我懂得:生命从不是单行线,就像再精密的裁剪也需留出缝份,所有弯折都是为了成就最终的妥帖。



【编辑:晓晓】

  • 2025-04-02 23:39:07
    网友:

    行行都出彩